梁实秋的鞋带松了,妻子俯身为他系鞋带,谁知从此却天人永隔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笑史云烟

编辑 | 笑史云烟

长久以来,梁实秋与程季淑的婚姻被视为民国文人中最恩爱的典范。

《槐园梦忆》中记载的他们共渡战乱困难、相濡以沫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

然而,1974年程季淑意外去世后,年过古稀的梁实秋却与小他近30岁的韩菁清陷入热恋,震惊了文坛。

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梁实秋竟引用了当年与鲁迅斗争多年的对头人物的原话回应,表达了自己对这段感情的坚持。

这一转变令人不解:一个感情极为专一的人,如何在妻子去世后不到一年就与另一个女子陷入热恋?

其实,梁实秋对女性的专情,可以追溯到53年前的那桩包办婚姻。

01

1921年,18岁的梁实秋偶然从父亲书桌上看到了一张红纸,上面写着“程季淑,安徽绩溪人,年二十岁......”

原来,这是家人为他物色的未来妻子。梁实秋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妻子”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母亲则描述说她长相温婉,有双大眼睛,身材娇小,腰身纤细,一头乌发挽成髻。

梁实秋听后已颇为满意。

这一年,程季淑已经25岁,正值青春美好之时,却仍是个大龄剩女。程季淑其实早已习惯了这份孤单。

9岁那年,她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和4个姐妹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旧式大家族里相依为命。少女时代的她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却依然无法摆脱命运给她安排的一切。

就在程季淑以为自己会永远守着这份清冷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闯入了她的世界--清华学生梁实秋。一纸姻缘,让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与程季淑的坎坷不同,18岁的梁实秋生活在一个开明温馨的家庭。

父母对他充满关爱,让他免于包办婚姻的痛苦。正当梁实秋满怀理想主义地认为盲婚哑嫁是对两性不负责任的时候,一位好友黄淑贞却为他说起了程季淑。

黄淑贞对闺中密友程季淑已经25岁还单身的状况十分着急,便主动为她找上梁家说媒。

梁母和姐姐对程季淑的第一印象极佳,认为她性情柔和,知书达理,十分般配梁实秋。梁实秋起初对包办婚姻颇有微词,但母亲和姐姐的称赞成功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他违背了自己的信念,同意先与程季淑见上一面,再决定是否成婚。

为此,他特意写信给程季淑,表达了与她见面的愿望。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程季淑迟迟没有回信。正当梁实秋疑惑不解的时候,黄淑贞再次出面斡旋,两人终于约定在1921年的秋天首次相见。

那是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午后,梁实秋来到程季淑工作的北京女子职业学校,两人在校园里漫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看到程季淑,梁实秋便知道,她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

程季淑也很快被梁实秋的风趣幽默和知识渊博深深吸引。

他们度过了一个完美的下午,畅谈理想、诗词、人生。当夕阳西下,他们依依不舍告别的时候,都已坠入了爱河。

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暧昧期。

梁实秋经常去程季淑的学校找她,送她回家。他们一起散步、看电影、聊天,享受着青春的悸动。然而,梁实秋的理想主义依旧阻碍了他迈出结婚的一步。

直到一年后,梁实秋决定赴英国留学深造。离别在即,两人的感情也随之升温。程季淑提出希望梁实秋向她正式求婚,梁实秋欣然同意了。

02

三年后,留学归来的梁实秋迎娶了程季淑。婚礼当天,梁实秋紧张得将戒指掉在地上,程季淑则温柔地安慰他:“没关系,我们不需要这个。”

结婚以后,梁实秋与程季淑过上了平淡却幸福的生活。梁实秋与胡适、徐志摩等人共同创办了新月月刊,事业正处于上升期。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成立,梁实秋来到这里担任外文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之后,他辗转于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在报刊杂志中担任主编。

这段时期,程季淑作为典型的家庭主妇,相夫教子。以她的学历和能力,本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发展自己的事业。

但是,程季淑选择放弃这些机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照顾丈夫和孩子中。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牺牲。梁实秋也十分体谅妻子的付出,婚后多年,两人仍像十八岁初见时那般深爱对方。

不久后,梁实秋着手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此时,他不仅事业有成,也有爱他的妻子,以及文学上的追求,可说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然而,这样的好时光仅仅过去十年,梁实秋与程季淑就因战争被迫分隔两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在战火纷飞中,两人的幸福生活无法为继。由于梁实秋在文学界地位崇高,日军将他列入黑名单。

为不连累家人,梁实秋只能独自离开,在重庆隐居,为学生编写教材。如此分隔两地,两人相互牵挂,度过了六年艰难的岁月。

这六年,程季淑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三个孩子、抚养家中的老人等重任,辛劳不堪。与此同时,梁实秋也在重庆过着难熬的生活,思念故乡与妻儿。

战火纷飞,他们的幸福生活被迫中断,心中满是牵挂与苦楚。

终于,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重见天日,梁实秋也迫不及待地踏上回家的路。

03

然而,在一个平凡的春日,命运展开了无情的嘲弄。

一次意外,夺走了季淑生命中最挚爱的人。多年来,她习惯了照料梁实秋起居,当他系鞋带时,她自然地帮他弯腰系好......就在这时,一阵风吹倒了门口的梯子,正砸在她身上。

手术室外,季淑的脸色惨白,梁实秋握着她的手,泪流满面。她挤出一丝笑容,似乎想宽慰他别着急,自己会没事的。

可是,她终究没有醒过来,以一种突然而轻飘飘的方式,离开了人世,留下永远等不到她的梁实秋。

那一年,季淑73岁,梁实秋71岁。

他们携手50年,终究没有白头偕老。季淑没有完成与他一生相伴的承诺,却在生命最后关头,仍然关心着爱人,想要让他不为她担心、不为她伤心。

程季淑意外去世后,梁实秋心碎不已,写下《槐园梦忆》表达哀思。这本书出版之际,梁实秋重逢韩菁清,两人相识一见倾心,引发外界非议。

04

韩菁清生于富裕之家,父亲是湖北著名的盐商。她幼时个性十足,14岁便以非凡的歌喉夺得上海歌唱皇后大赛冠军。

18岁到香港发展,开始了她的歌星之路。多年后,她来到台湾,声名鹊起,旋即又跨入影视圈。一个模范生般乖巧听话的女孩,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反叛与张狂。

而梁实秋,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他一生热爱文学,涉猎广博,早年留学剑桥,日后又任教于北京大学。

一个典型的古典学者形象,他却也隐藏着对爱情的无限憧憬,只待爱神青睐,便能为真爱迸发火花。

1974年11月,两颗心第一次在台北邂逅。一位古稀之年的学者,一位正值青春美貌的歌影艺人。本是两极分明的两个世界,一场意外的邂逅,却开启了他们人生中最动人的一个章节。

韩菁清帮姨夫写信时翻阅梁实秋主编的辞书,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拜访这位大学者。那天,梁实秋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批评她的艺名。

一开口便言辞犀利,让人措手不及。但韩菁清很快用她的学识打动了梁实秋,原来这位歌影红人也通晓古典,并非浅薄之辈。

一见钟情,他们之间的火花乍现。梁实秋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刻展开热烈追求。然而韩菁清起初却充满迟疑,她不敢相信一个老人,是否真能给她带来真挚的爱。

“不要说是悬崖,就是火山口,我们也只好拥抱着往下跳。”一个疯狂的承诺,点燃了韩菁清心中对爱情的渴望。

舆论纷纷猜测,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怎会被一个将近花甲之年的老人所吸引?然而,爱情无关年龄,它只看两个心是否契合。

1975年,他们终于结为连理,从此过上了13年海誓山盟的生活。

韩菁清为这段婚姻付出了全部真心,她视“梁实秋夫人”为自己最荣耀的头衔。

1987年,梁实秋遗言“对不起,还是留你一个人了”,韩菁清守寡度过了余生,再也没有嫁作他人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妻子   战火纷飞   鞋带   重庆   天人   北京   学者   父亲   多年   意外   命运   婚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