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开罗会议后有德黑兰会议,为何不一起开?开罗会议的历史背景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1943年,战火纷飞,世界饱受战争之苦。当时,中途岛海战让美国摆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太平洋战争陷入白热化。而在欧洲,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英国在北非的阿拉曼战役获胜,整个战场形势对同盟国有利。德国和日本岌岌可危,同盟国领导人开始考虑未来的战后格局。



1943年8月,美英在魁北克制定霸王计划,计划于1944年5月1号在法国北部登陆,进攻德国统治的核心地带。为了协调行动、规划战后,美英领导人急切需要一次高层会晤。于是,开罗成为首选,但在斯大林的坚持下,德黑兰取而代之。为了避免尴尬,先于开罗会议进行一次外长会谈,铺垫德黑兰会议的议程。



然而,此次外长会谈却陷入了困境。美英在战略上分歧明显,英国将主力投放在北非,而美国则在太平洋战场坚持持续打击日本。这引发了激烈争论,最终由罗斯福总统做出决策。英国在太平洋的核心利益不浓厚,最终妥协,同意美国的战略计划。



苏联和日本之间的矛盾也成为问题。1943年的苏日中立条约令中苏关系复杂化,斯大林对中国不满,而中国对这两国也充满怨愤。罗斯福为了稳固同盟,坚持要将中国纳入会谈。在他看来,中国在太平洋战区的作用至关重要,是制衡日本的关键力量。



于是,开罗会议成为现实。罗斯福在信中向斯大林推荐开罗,以其古老历史和安全环境为由。然而,丘吉尔主张在塞浦路斯或苏丹开会。最终,斯大林坚持德黑兰,英美无奈接受。



开罗会议的目的明确,为了让美英中三国领导人就战争前线、战后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磋商。然而,在会谈中,三国领导人发现彼此之间的分歧不容忽视。美英的战略重心在欧洲,苏联却更关注东线,这使得协调行动变得十分困难。

最终,开罗会议为德黑兰会议奠定了基础,而德黑兰会议上,美英苏三国领导人为战后秩序展开深入磋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成为四国宣言的发起国之一,为其后加入联合国五常铺平了道路。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德黑兰   开罗   北非   罗斯福   斯大林   会议   历史背景   日本   战后   中国   本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