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兵马俑被日本人推倒摔碎,日本:可以赔偿,但碎片要留下

随着近现代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我国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飞速进步是我国的显著特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更是许多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

社会背景

尽管现代社会的科技水平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传承蕴含着古人的工艺与文化底蕴,不管科技如何发达,这些不可复制的历史痕迹也都有着其无法替代的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也成为了每个国家独有的另一种形式的财富。

而随着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接触,想要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就必不可少,我国作为一个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未出现文化断层的国家,自然有许多吸引其他国家的文化瑰宝。

就以赴美的大熊猫为例,近现代的文化交流更像是一种维系关系的纽带,而我国也曾与许多国家进行过这样那样的文化交流,其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交流都是和谐愉快的,1983日本借阅兵马俑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兵马俑的起源

其实说起我国文物方面的传承可谓是数不胜数,尽管在近代史上经过清朝时期饱受外来侵略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文物流失,但流传至今广为人知的仍有许多,其中数量最大,最具气势的当属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军队好似带我们看到了盛极一时的秦王朝。

历史上秦始皇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诸多历史人物中也可谓是首屈一指,经历了春秋战国的群雄割据,秦始皇带领秦国一举扫灭其他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可以说秦始皇是真正意义上结束了一个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统一之后的大秦帝国开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制度政策,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其深远影响在后世的无数朝代更迭中都还仍有借鉴。尽管秦王朝盛极一时但其存续时间其实并不长,无论说是二世祖的能力不足,还是晚年的秦始皇一心寻求长生都饱受非议。

不管历史对这位千古一帝如何评价,但其在晚年大兴土木的秦始皇陵在文化的流传方面在历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兵马俑也是在那个时期被秦始皇要求工匠制作,并随着其本人下葬皇陵,想必这位征战一生的君王是想带着部队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称霸一方。

兵马俑也并非统一样式的泥人,而是按照部队的规格有上下等级之分,甚至还在不同的兵种上配备不同的配饰,不仅人物身形面容方面刻画的栩栩如生,连骑兵队战马军车都同样复制了出来,可以说这些兵马俑是整个秦王朝泥土工艺的结晶。

兵马俑留学日本

而在兵马俑坑被发现后,可以说是举世闻名引来了不少国家的参观交流,皇陵之下埋葬的一具具兵马俑似乎带我们看到了大秦帝国不败之师的冰山一角,在1961年被列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后,又在1974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曾经有200多位各个国家的元首首脑对兵马俑进行过参观,兵马俑的出世不仅极大丰富了我国的文化遗产,也吸引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目光,其中就少不了我们的老邻居日本。日本作为邻国来说在历史上与我国的文化经济交流其实有很多痕迹。

1983日本以大版建城400周年的庆典为由向中国借阅兵马俑,希望将一具兵马俑运回日本参与周年庆典的展览,而且日本方面看上的兵马俑并非一般的士兵雕像,尽管看似兵马俑是还原大秦军队的雕塑,但其中作为士兵首领的军吏俑数量并不多。

尽管数量稀少但是我国还是同意了日本方面的请求,将军吏俑打包送往日本参与展览,也没想到这一送竟是有来无回。在当时那个时期网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各国的交流也停留在初始阶段,这具漂洋而来的雕塑对日本民众来说是完完全全的新鲜事物。

所以军吏俑到日本一经展出就引来了群众的围观,但是在展出过程中却出现了意外,根据记载当时有一名日本男子闯进展览馆直奔展出的兵马俑而来,而周围全是围观兵马俑的人民群众,开始也没发现该男子的行为有所异常。

而该日本男子趁周围人都在围观兵马俑之际,手持重物向展览的兵马俑砸去,在展馆的工作人员反应过来的时候,展出的兵马俑已经变成了一地的碎片,尽管事发后该名男子立刻被安保人员控制住,但也让军吏俑也变成了有来无回的单向旅程。

我国的态度

此次事件引起了中日两方的震动,当众实施暴行的男子是何理由作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不得而知,但是随后日本方面的态度却耐人寻味。一向以精明狡诈著称的日本竟在事后主动向中国表明态度。

日本方面称对本次中国文物的损失进行最诚挚的道歉,并愿意主动向中国承担高额的损失赔偿。到这里来看似乎都是一位友好友邻在对邻国真诚道歉,但随后日本表示军吏俑的碎片在赔偿过后将不予返还,这一声明就显得有些耐人寻味了。

不管兵马俑是否破碎都是中国的文化遗产,而日本这样的赔偿方式就相当于开出一个高价从中国手里买走了兵马俑的所有权,看似礼貌的道歉实则暗藏玄机,这也就让人不得不怀疑男子砸碎兵马俑的事是否为日本自导自演,破碎的是真的兵马俑,还是日本李代桃僵。

但这些猜疑也只能停留在思想上,毕竟没有实质性证据不可能随意指控。但是留给我国的局面就有些被动了,是否接受日本的道歉赔偿也成了当时一个具有外交影响的选择,而我国的态度也显现出了东方大国的风范。

我国表示无需日本高额赔偿,但日本必须将兵马俑的碎片送回中国。一方面展现出我国的气度,另一方面不管日本方面对此是否真的在暗地里打着什么算盘,如此一来也不可能如愿。可惜的就是不管真的军吏俑当时是否被打碎,现在也只能变成碎片回国了。

我国作出该决定的原因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当时这样的决定太过便宜日本,但是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和如今大不相同,我们分析问题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接下来谈一谈本人对当时我国作出该项决定的原因进行的几点分析。

与日本的关系

1983年其实是中国与日本恢复外交关系的初期,两国经历战争,人民身上背负着先辈留下的民族仇恨,所以尽管恢复了外交但实则两国关系就像是行走在钢丝之上并不稳定。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不适合轻起事端。

所以对于日本向中国申请文化交流的行为,为了适应当时国际环境的普遍影响中国也不好直接拒绝,而出现文物损毁的情况,不管日本官方是否有自己的算盘,也不排除是有军国主义的极端分子借此挑拨两国的关系。

所以出于维护两国关系的和谐稳定考虑,我国不要赔偿却坚持要文物碎片回国的决定既不影响两国的外交关系,又能避免有心之人的挑拨,而且就算日本真的有自己将军吏俑占为己有的打算也会因此付之东流,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文物本身的价值不好衡量

拒绝将文物定价赔偿的原因也在于文物本身,其实从造价来讲泥土捏制的雕塑造假并不算高,价值在于其本身承载的文化传承。对于我国来说,一具军吏俑上承载的是秦王朝的工艺结晶,从这方面来说可谓是无价之宝。

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没有相应的历史背景,如何衡量一具军吏俑的价值难以界定。不管我国当时开价高低,都可能在国际社会上成为其他国家攻击和抹黑我们国家的言论焦点,所以比起九牛一毛的金钱赔偿,倒不如让文物碎片回国进行复原损失更小。

尽管此举看来是我国损失更大,但以国际形象来说我国此举彰显出了我国在交流与合作方面的胸襟和气度,为接下来在国际社会上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相信更多的国家更愿意与一个有容量的大国合作,而非贪图小利的国家合作。

最后一方面的问题就是如果我国提出了定额的赔偿,就相当于将历史文化遗产明码标价,与买卖文物有何区别?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在日后与别国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我国都将处于被动地位,文物的流失将会难以避免。

总结

此次事件以日本将军吏俑碎片送回结束,我国的专家经过一段时间将其复原。此次事件也同样给我国日后的文化交流提了醒,交流的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自身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兵马俑   日本   秦王   碎片   日本人   文化交流   中国   文物   我国   国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