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有多厉害?看看他这10句话!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斯大林充满力量的10句话!


1、用不着证明,这种在敌视我们的环境,在完全无路可行 的条件下的荒谬的(预定进行的)进军,使我们有完全瓦解的危险。不难了解,这种向哥萨克村镇的进军,正像不久以前的实践所证明的那 样,只能使哥萨克人为了保卫自己的村镇而团结在邓尼金周围来反对我们,只能使邓尼金显得是顿河区的救星,只能给邓尼金建立哥萨克军队,就是说,只能加强邓尼金的力量。


根据辩证法,环境和人构成了正反面,环境排斥人、相背离,那么人就不能有所成就、被削弱、也即是危险的,必须先要扭转环境的排斥和背离——这需要时间。


比如,

近一个月的流动作战,使红四军尝够了脱离根据地的苦头:得不到休养生息的环境,不能取得粮食、被服和人力的补充,伤病员难以安置,更缺乏当地群众的密切支援。事情很明显,红军要积蓄和发展力量,不断战胜敌人,就必须建立根据地,依托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

人和组织都是个耗散结构,就一定要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而敌意的环境大大的限制了这种交换,结果自己就削弱了下去了。


而在敌人的打击下,就使自己更处于不能恢复的位置、而遭遇危险。


敌意,即敌人,而却没有朋友。根据辩证法,敌人和朋友构成正反面,只有没有敌人、而没有朋友,那是不健康的。有越强大的敌人,就必须要有越多的朋友。这样,才符合辩证法的正反面兼具。


反之,与我为敌,则是敌人有朋友,而敌人就有了敌人和朋友的正反面兼具,所以敌人是健康的,以不健康对健康——就使自己遭遇瓦解的风险了。


2、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没有稳固的 后方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前方和后方构成了正反面,军队是前方,根据地是后方,所以要建立稳固的后方。斯大林的这句话,是基于辩证法只有一面则不能长久、不能健康的原理。


比如,

伟人:只要福建的土匪消灭,土改完成,即令蒋介石登陆进犯,也是容易对付的。

通过建立了稳固的后方,所以军队在前方作战,就不怕敌人的进犯。


比如,

伟人:革命要有根据地,就像人要有屁股。人若没有屁股,就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脚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

这个根据地就是后方,有了根据地,就能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


3、由这样一些不同民族的分子组成的军队一受到苏维埃军队的严重 打击就必然瓦解,而每一个这样的打击就必然会加强俄国边疆 地区的非哥萨克人对根本没有大国野心而且愿意满足他们的民族愿望 的苏维埃政府的向往,这难道还不明显吗?


这里,我们仍然从朋友和敌人这组正反面来分析,当敌人被严重打击、进而瓦解,也就意味着朋友的增多,也即敌人走向了它的反面——朋友——表现为向往。


反之,朋友的减少,也就意味着敌人的增多,这是朋友走向了它的反面——敌人。


所以,这就是一分为二的好处,把全局、全体一分为二,支持其一、打击另一,就使另一向其一转化,这就增强了自身的力量、并且使自己变得一致。


斯大林这句话,和伟人这句话,是一个意思,

伟人:到国民党区域作战争取胜利的关键:第一是在善于捕捉战机,勇敢坚决,多打胜仗;第二是在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使广大群众获得利益,站在我军方面。只要这两点做到了,我们就胜利了。

多打胜——就是给了敌人严重打击,使群众获得利益——就是满足群众愿望。


4、邓尼金的军队正不可遏止地步着高尔察克军队的 后尘急转直下,而我们的军队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则日益加强。彻底消灭邓尼金的保证就在这里。


敌人的急转直下,我方的日益加强,这就构成了敌人彻底完蛋的保证。如果我方不能日益加强,那么就会被外部干涉,正是我方的日益加强,使得外部的干涉破灭。

伟人:我们的军队是越战越强。

越来越、日益,就是辩证法。


这就叫把削弱敌人和加强自己统一了起来。持之以续,就是必胜的。正如解放战争,我军越打越强,而国军急转直下。


如果把加强自己和削弱敌人,对立了起来,那么就会是一场拉锯战,双方就会是一种长期竞争的割据状态。


5、现在这个任务 胜利地完成了,这一点不但朋友承认,而且敌人也承认。


敌人和朋友构成正反面,把自己之外的分为朋友和敌人,这是一分为二的习惯、这也是掌握全量和全局的办法。


不会一分为二,就不能掌握完整的全局、就不能极高效的发展全局。


这句话,和伟人的这句话,很有相似性,

伟人:二十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这不但领导者看得出,而且人民群众都能看出来。

这里,伟人是把整体一分为二为领导者和人民群众(被领导者),这样就不会看漏、就不会看不见。


一分为二,就没了死角。


6、我们党还有高于这一切的格言: “死也要把 已经开始的工作进行到底。”只有依靠纪律和团结,党才能顺利地调 派成千的工作人员到各省各区去。这种纪律和团结过去使我们能够战 胜帝国主义,现在使我们有希望也能战胜第二个敌人——破坏。


伟人:但是我们就是不怕牺牲,不干则已,一干就干到底。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我们的县城只剩下一个,但我们并没有退出边区,吃树叶就吃树叶,就是要有一股狠劲。

成功的人,都是干到底的——以正面为终点。因为根据辩证法,正面胜反面,把这个原则施加于自己,那么得到正面的自己,将战胜得到反面的自己。所以,只有干到底——以正面为终点,才能得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多几次都这么干,就会得到一个质变的自己、迅速的与那个我拉开距离。干到底,就需要团结和纪律来约束的支撑——来减少自身分化的机会。


7、显然,如果要问, 有没有获得粮食和建立为发展工业所必不可少的粮食储备的客观可能 性,那末可以回答说,肯定是有的。我们的同志们在叫喊着要收集三 亿普特粮食,客观地来看,这对于我们是完全可能的事情。全部问题 在于建立灵活的机构,研究农民的情绪,要有耐性和本领,要给这个 工作投入必要的人力,这些人要具有能把言论变为行动的业务才干。


把客观可能性,化为现实性。这是强大的信心。可能性通常的说有两种,但现实性只有一种。

伟人:可能性基本的只有两个,并没有多个。这是因为一事物在一过程中,只有一个基本矛盾,而这个矛盾的两方面各有一种要求,故有两种可能性。但现实性只有一个,则是因为矛盾斗争的一方面被另一方面压倒,破坏了一个可能性,故只剩下的一个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所以,可能性是现实性的前奏。这也是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支持和争取一种可能性,反对和打击另一种可能性。这个时候就能把全体的力量调动起来,从而把其中的一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只要有可能性,只要能把全体围绕这种可能性一分为二,那么这种可能性,就一定能变成现实性。这就是一分为二的威力。只要一分为二了,就能得到意志的坚强性和坚定性。


而围绕着这种可能性的准备,就会建立起各个机构、知己知彼、就会得到耐性和本领,从而展开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力量,于是自身就强大发展了。


8、在我们的农村工作中,我们必须依靠贫农。中农只有在他确信苏 维埃政权是强大的时候才会转到我们方面来。只是在这个时候中农才 会转向我们。


这里点出了中间派分化的一个条件——强大的、并且证实是强大的。

伟人:在两个革命时期,中农在开始阶段都是动摇的。等到看清了大势,革命将要胜利的时候,中农才会参加到革命方面来。

当把全体一分为二后,全体就得到了明确的分化目标、就必然的会发生分化,只要其中之一得到了证实,那么另一就会向其一转化,就可以使全体最大程度的做到上下一致——以实现身作壹。


9、第一派通常只限于表面上承认马克思主义,堂皇地标榜马克思主 义。他们不善于或不愿意探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善于或不愿意实 现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活的原理变成毫无意思的死的 公式。他们的活动不是以经验,不是以考虑实际工作为基础,而是以 摘引马克思的词句为基础。他们不是从分析活的现实,而是从模拟和 历史比拟中求得指示和指令。言行不一——这就是这一派的主要毛病。他们不是站在而是躺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


这是教条主义者,他们把理论脱离了实践、鄙弃经验。

伟人:说什么山上不出马列主义,他们城里才出马列主义,可是他们也不调查研究,我又不是生来在山上的,我也是先在城市里,后来才到山上来的。说实在的,我在山上搞了几年,比他们多了点在山上的经验。他们还说我“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狭隘经验主义”“枪杆子主义”等等。

他们把经验叫做狭隘经验主义者。他们没有能力把经验按辩证法的原理修正成理论、所以就反对经验。


理论和实践构成正反面,当理论只有理论的一面、而没有实践的一面,那么这种就是不健康的。理论一定能兼容经验、修正经验从而升华经验。使经验符合理论、又使经验拓展理论所隐藏的边界和推论、从而丰富了理论。


10、第二派恰巧相反,他们把问题的重心从表面上承认马克思主义转 到实行和实现马克思主义。规定适合环境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 手段,环境改变时就改变这些方法和手段,这一派主要就是把 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方面。这一派不是从历史模拟和历史比拟中,而 是从研究周围条件中求得指令和指示。他们的活动不是凭借引证和格 言,而是凭借实践经验,依据经验来检查自己的每一个步骤,用自己 的错误来敎育自己并敎导别人建设新生活。


规定适合环境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 手段,环境改变时就改变这些方法和手段——这就是策略政策。

伟人:过去我们吃了亏,就是不注意调查研究,只讲普遍真理。

调查研究,就能够从周围条件中求得指令和指标。


比如,

伟人: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打仗也是这样,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

在调查研究中,才能发现正反面,才能使自己处在正面、才能使自己正反面兼具,于是就得到了突破口。


这就是理论结合实践,又以理论修正经验中的错误、以正确的经验得到理论的新表达方式。

当舆论权夺回来的时候,斯大林就还是一个伟人,如果西方国家里有一个斯大林,一定会把他当作宝贝而欣喜若狂——可惜他们没有。


一个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超级大国的人,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孜孜以求的,也是令西方国家无比恐惧的。只有丑化他、妖魔化他、弄臭他,才能降低其他国家出现斯大林这样的人物的概率——才能降低自己恐惧再次出现的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斯大林   正反面   现实性   根据地   马克思主义   伟人   可能性   敌人   厉害   经验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