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庙一副“奇对联”,难倒众多才子,郭沫若微微一笑轻松读出

前言

1963年的一个夏日,著名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携夫人来到秦皇岛旅游。此行的目的,是让郭沫若的夫人欣赏一下山海关的壮丽景色。

旅游之初,郭沫若就像个导游,给夫人和其他游客讲述着山海关的历史故事。他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将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细节,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正文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其中一段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山海关城墙。”郭沫若指着眼前的古城墙介绍道,“为了连接燕山和太行山,起到对北方游牧民族形成防线的作用,秦朝用了数十万人力物力修建了这一工程。”

“当年修长城的艰辛可想而知。”郭沫若感叹道,“修建长城的士兵和劳工,有的在高原寒冷中瑟瑟发抖,有的在酷暑中倒下。可他们不敢停工,否则肯定会被秦朝军法处置。”

“秦始皇心狠手辣,但也确实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工程。”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郭沫若说,“如今我们站在这里,两千多年过去了,秦代长城仍屹立不倒,真不知道它还能存在多少年!”

听众们听得聚精会神。郭老先生讲故事的水平确实高,将历史介绍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我听说当年修长城,秦朝动用了数十万人力,条件极其艰苦。”一位游客举手发问,“请问郭先生,修长城的工人们是怎么完成这项浩大工程的呢?”

郭沫若点点头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当年修建长城确实极其艰难,普通民众被迫参与修建,食宿极为简陋。”

“据史书记载,修建长城的人们被组织成队,每个队有监工监督。他们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则睡在简易的营垒里。”

“食物极为匮乏,主要就是一些豆浆、苋菜和腐烂的肉。劳动强度大,许多人因此染病,但病人也得被迫工作,否则就要受鞭刑。”

“可以说,修长城的艰辛程度之高,堪比一场战争。无数劳工在修建过程中死去,他们的生命被秦朝皇帝的野心耗尽。”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看着还屹立如故的长城,应该缅怀先人的血与泪。”郭沫若说。

“原来当年修建长城的背后竟然有这样悲惨的故事啊。”听众们无不感慨。郭沫若详尽的史料背景让他们对长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郭沫若又给大家讲述了后来数代朝代对长城的维修与延伸,直到明朝中叶,长城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他描绘出从秦汉到明代数百年间的战乱与兴衰,语言生动,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脉络。

“好了,我们去下一个地方看看。”郭沫若说。

众人便跟着他来到了孟姜女庙。孟姜女,这个为了爱情哭倒长城的传奇女子,她的故事众人皆知。而今天大家关注的焦点,是庙前的一副对联。

这幅对联只有八个字: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幅对联我听说已经摆在这里很多年了,一直没有人能把它读通顺。”郭沫若笑道,“今天我们就来试试吧。”

众人开始认真研究这幅对联,可很快就纷纷摇头表示无法解读。

的确,这八个字看似简单,但到底该如何朗读却很难。大家试过重音换位置,也试过不同的拖长音,仍然不能将其正确表达出来。

“这个对联我小时候就见过,但一直不明白它的意思。”一名老人开口说道,“我试过把‘朝’字念作‘潮’,也试过不同拖音念‘长’,总觉得哪里不对。郭先生,您能为我们解开这个谜吗?”

“这个对联确实难倒了不少人。”郭沫若笑着说,“要解读它,关键是要认识多音字。”

“比如‘朝’字,可以读作‘zhao’,表示‘朝朝夕夕’,也可以读作‘chao’,表示‘潮汐’。上联每一个‘朝’字含双重意思,下联的‘长’字也是如此,表示‘生长’和‘拉长’。”

围观的游客听后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古人在对联中巧妙运用了多音字!

“多音字运用得好精妙!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思考这个方向呢?”

“原来我一直读错,难怪感觉那么别扭!”

众人纷纷表示由衷的佩服。郭沫若满意地笑了笑,说:“中国文字含蓄深远,我们要用心体会,方能领略其奥秘。”

“根据这个思路,我来为大家朗读一遍。”郭沫若清了清嗓子:

“海水朝(cháo)朝(zhā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落, 浮云长(zhǎng)长(chá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消。”

“上联表达海水一日之内的涨落变化,下联表达浮云的生长和消散。”郭沫若解释道,“利用多音字,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变,这就是对联的妙处所在!”

“原来如此,真是妙!”“学到了,多音字运用得好巧妙!”游客们纷纷赞叹,对郭老能把这难题解开心怀钦佩。

孟姜女庙门口的一位老伯也跟着听了郭沫若的解说,不禁感慨道:“这对联摆那么多年了,来了多少批游客也没人说得出来,今天终于聆听到正确版本,真是开眼界啊!”

郭沫若听了笑道:“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确实蕴含着无穷魅力。我们要认真钻研,才能体味其中的奥秘。”

离开孟姜女庙继续游览,郭沫若又给大家介绍了许多汉字的灵动妙用。

“诸位看,西湖边上这个题字,只有‘虫’和‘二’两个字,意思是什么呢?”郭沫若笑问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可一个都没猜对。

“其实,这是借‘虫’和‘二’两个字的字形,来寓意‘风月无边’。”郭沫若解释说,“去掉这两个字的边框,就成了‘风’和‘月’。很巧妙,不是吗?”

“咦?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原来是这个含义,真是绝妙!”众人再次对郭老的见解表示佩服。

“中国文字可以寓意无穷,连一笔一划都包含玄机。”郭沫若说,“要认真体会才能理解其中奥妙。”

一位游客笑着说:“我国自古就有‘拆字解意’的文字游戏,寓意往往出人意料。我们这些普通人实在难以领会其中真谛,今天多亏郭先生指点,才开阔了眼界。”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必须多学习,才能不在文化面前蒙羞。

此时,一位游客感慨地说:“中国文字之美,确实无人能尽察。我们这些普通人,如果没有高人指点,只怕一辈子也未必能领悟。郭先生今天为我们解开了许多谜题,真是受教了!”

“啊,我也只是略知皮毛,汉字的奥秘还有太多!”郭沫若谦虚地说,“中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太多瑰宝。我们要保护好这些瑰宝,也要努力学习,发扬光大。”

“是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后人有责任发扬光大!”众人表示赞同。

一天的游览结束后,郭沫若和夫人返回了住处。

“今天玩得开心吗?”郭沫若笑着问道。

“非常开心!”夫人甜甜一笑,“亲爱的,你讲那些历史故事和文字典故,真是把我带入历史长河,让我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太神奇了!”

“这一趟我们收获颇多。”郭沫若点点头,“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要为它的传承而努力!”

“没错,中国文字美不胜收,充满无限可能。”夫人附和道,“能与你一起领略文字之美,是我的荣幸。”

“以后我们还要一起钻研中华文化,发掘更多璀璨瑰宝。”郭沫若说。

夫妇二人相视一笑,今天的游历让他们对故国语言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领悟。传统与创新并重,这才是中华文化万年传承的秘密。

结语

语言是民族的容器,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文明与智慧。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无与伦比。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就必须从语言和文字做起,像郭沫若那样,用心钻研,以诗会友,方能窥得那历史长河中的一二滴水。

当我们站在古迹前,或是闲庭信步,看到一副对联,一块碑文,不要急着略过。停下来,用心体味,很可能就能发现中国文字的奥妙之处。这些灵动多变的文字,承载了我们民族的记忆。感受文字之美,就是感受中国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郭沫若   对联   山海关   多音字   长城   中华文化   才子   中国   游客   语言   轻松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