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乡村运营新流向?从乡土工厂到超级农场,一群年轻人的大黄山乡村运营实践

“感谢这村庄/让我们不再流浪/感谢你土地/让我们有稻花香……这是瓦依那在《乐队的夏天》第三季初舞台上演唱的歌曲《田歌》。

这支用树叶来吹奏,锄头做打击乐器,穿着布衣草鞋的乐队很快从默默无名轰动全国,以独特的乡野风音乐吸引了众多青年的关注,成员们半农半歌的生活也让许多人向往。

瓦依那演出现场

年初《去有风的地方》,再到年中的瓦依那乐队,都在新中产群体以及年轻一代中获得广泛关注。但在这股“归隐热”背后,一个新的现象引起我们的关注。

在大理,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返城,南风窗发布报道《当年来大理的人,正准备离开》,三联生活周刊也发布了《“大理梦”醒后,裸辞的年轻人都干嘛去了》。

现实证明,回归乡野并不像年轻人所想的那样简单,瓦依那乐队的主创兼主唱岜農说:“很多人回到农村不知道干什么,因为他们也不可能种地,很多人待不下来,还是得回城里。”

这也是我们思考许久的问题:青年如何才能更真实地与乡村发生链接,一个乡村如何才能更长久地留住青年?

在皖南,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青年人在黟县、绩溪建立了自己的乡土工厂,为这里带来许多青年数字游民,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青年介入乡村运营的新路径。

他们为古徽州带来了青年社群、青年平台、青年品牌的力量,探索出一条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型精品农业道路,让大山深处的乡村呈现人来人往、人来货往的热闹,成为青年的“理想营地”。

这是一群年轻人的故事,关于创业,关于徽州,关于如何激活乡村的内驱力,更关于一种乡村运营新流向。

01
从乡土工厂开始
从黟县再到绩溪,走向大黄山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王小东和他的伙伴就已经在黟县开始了乡土工厂的尝试。

黟县有优越的文旅资源,也有丰厚的物产,在黟县有许多“新黟县人”,他们一开始作为游客来参观游玩,被这里的环境吸引,选择留下创业。但王小东他们想做的不太一样。

“在黟县,乡村产业做的比较多的还是文旅相关,比如民宿、餐饮,但是我们就想在当地做一个小而精的工厂,用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通过设计包装,把当地的一些食材卖到城市。”王小东说。

将工厂建到乡村中去,聘用村民作为工人,王小东将这样的工厂称为“乡土工厂”。他们以当地的黑猪肉为原材料,开了一家香肠工厂,又在黟县老城区旁开了一家酒厂,但他们仍需要更大的平台。

去年,他们遇到了汪星宇和他的乡村笔记团队。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硕士毕业于纽约大学,但汪星宇一直扎根于乡村工作,毕业后与伙伴们创办了乡村笔记,穿梭于城乡之间。

乡村笔记最早专注于社会公益事业,把乡村的孩子带到城市,把城市的孩子带到乡村,他们称为“人来人往”。经过长期在乡村的调研,他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乡村需要什么样的产业?”

他们意识到,乡村振兴只凭“人来人往”是不够的,要下沉,做一个可以留在乡村的实体,为乡村做一些具体而实际的东西。

这样的理念与王小东的乡土工厂不谋而合,于是他们达成了合作,共同建设乡村笔记新型农场。

2023年,乡村笔记扎根徽州黟县与绩溪,建立了第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乡村笔记新型农场,他们开始走一条特别的三产融合道路。

乡村笔记的新型农场,就是集原材料种植、产品加工、观光研学、推广销售、品牌运营于一身的全产业链综合体。

“我们从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出发,设计产品,进行整体规划。从养殖规模,到工厂生产,再到观光研学,从设计开始,就要有三产融合的思路,一二三产结合在一起,每一环都很重要。”王小东介绍。

乡村笔记新型农场的原材料采用可溯源系统,通过搭建传感器,实现农场的实时成像,这些不仅让天然绿色的产品被更多人看见,也为后面接入研学参观项目做好了准备。

工厂近景

“研学的家长和孩子,会反哺在我们产品上,他们走上田间地头,亲身了解我们的原材料端和生产端,自发地愿意购买。”

这套一二三产融合的模式,让他们的农场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和深度运营的精品农业项目,用精品农业品牌和研学项目规划,介入到乡村运营中,在皖南深深扎根。

到现在,乡村笔记的农场版图已经慢慢扩大,已经囊括黟县的酒厂和香肠厂、绩溪的两个预制菜加工厂和农场,更多的乡村产业模式还在加入中。

依托乡村笔记平台的影响力,安徽青年王小东的乡土工厂得到了更大的机遇,与更多有志于乡村的青年链接,让乡村笔记农场变成一个对青年有吸引力的场域,链接人、物、平台。

02

青年社群超级链接

重返大地的青年力量

在上世纪,法国的“重返大地运动”(Back-to-the-land-movement)影响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城市回到乡村工作生活,而在今天,乡村笔记也同样带领一群年轻人成为了城乡之间的数字游民,以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建设。

乡村笔记农场总共只有十多人的团队,其中大部分都是90后甚至00后的青年,这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也为乡村带来了青年的力量。

团队里的摄影师阿荣,毕业之后在工地搬砖,但一直保持对摄影的热爱,现在他用自己的特长,记录农场的点点滴滴;

视频中经常出现的姑娘麦兜,之前罹患癌症,逃出大城市的她在乡村治愈了身心;

大谷村工厂的00后厂长王雨青,刚来时还是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现在已经接待客户、把控生产得心应手;

……

这群年轻人来自大江南北,在绩溪吵吵闹闹地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适应,山里的蚊子叮得人满身是包、当地菜肴不合胃口,但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他们看起来也像是半个村里人了。

他们有年轻人的创意、年轻人的想法,在乡村笔记农场的视频号中,你很容易被这群青年身上的活力吸引。

他们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青年在乡村以数字游民的方式工作生活的可能。根据社区的“6%理论”,当一个社区吸引了6%的创意人才后,人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在乡村“向往的生活”,也吸引了很多同类青年的关注。

乡村在年轻人眼里,有什么吸引力?

工资低,没有外卖、生活单调……

而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又似乎无处安放年轻人的灵魂。

但城市和乡村,其实不是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年轻人可以用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在城乡之间自由跳跃。

出于为乡村引入更多青年力量的目的,乡村笔记发起了“城市之外”活动,招募对乡村感兴趣的青年,作为乡村体验官来进行参观学习、共创讨论。

“我们交流对于乡村的一些观点,以及青年创业的问题。如果他们感兴趣,我们可以共创一些事情。”王小东介绍。

从2023年5月到现在,“城市之外”活动已经进行了八期,还在不断进行中。

在为期三四天的活动中,参与者们会参观乡村笔记在黟县、绩溪的工厂,体验农事、学习徽州文化,最后召开共创大会,一起分享几天来的感想。

“我是被人吸引来的,感受得到大家的梦想和情怀,还有内心对乡村的热爱。”

“还是要做好乡村振兴,这件事太有意义了。”

一位英国留学归来的河南姑娘想在家乡做一些乡村工作,专程来到安徽参加活动,还帮助乡村笔记在郑州筹备了一家线下小店。

“城市之外”活动不仅为青年打开了一扇了解乡村的门,也让乡村笔记农场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实现了产业和人才的多链融合,真正让城市青年与乡村产生联系,发生链接。“感兴趣的就一起来做,起码可以让他们了解到我们在做的事和产品。”

北辰青年、Shapers……越来越多的青年社群组织与他们进行合作,乡村笔记农场也成为了一个链接城乡之间、乡村与青年之间的平台,帮助青年找到在乡村的生活方式可能性,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参与到乡村共创中来,他们称之为“非共性的成功”。

数字时代,青年与乡村发生链接有了更多的途径。从价值观到事业再到生活方式,“城市之外”活动,让我们看到乡村人才振兴新的可能。

03

“又土又潮”的新农产

涌向超级品牌快消时代

一直以来,中国农产品都有“土”的刻板印象。但王小东说,我们的产品是“又土又潮”。

在当下,新生活方式创造出巨大的品牌农产品市场空间,超级快消农产品正迅速崛起。与普通快消品相比,农产品既具有必需品的实用属性,又有可待挖掘的文化价值,经过品牌打造,可以创造出不可小觑的价值。

乡村笔记农场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在设计中结合当地文化,融入现代元素,生产出了一批独具乡村美学风格的品牌农产品。

徽州文书被融入产品包装设计,通过“提货文书”的形式,展示古徽州文化底蕴;

徽州三雕被设计为镂空贺卡,还可以diy成美丽的镂空纸灯。

皖南物产以“五黑”闻名:黑猪、黑粮、黑鸡、黑果、黑茶。乡村笔记农场以当地的特色黑猪肉为原材料,制作了黑猪肉香肠、红烧黑猪肉等招牌产品。

而山鸡汤、臭鳜鱼、徽州狮子头、红烧黄牛肉等徽菜名菜也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更方便的高质量预制菜。

我们能在他们的很多产品中看见新式的设计元素,既体现出现代产品的美感,又能表达出独特的乡村美学以及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精品农业的“精品”需要深度化运营,这不仅要求不仅对产品深加工,更要求对品牌进行深加工,让品牌有看得见的品质和内涵,成为超级农产品牌。

乡村笔记农场一直坚持使用当地的原材料,实现在地生产。尽管规模有限、工厂产量有限,但是一直维持着良好的运转。

在交流中,王小东反复提到:“目前工厂不会朝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将其打造成一家‘小而精’的工厂。根据现有的农场产值,采用生态的农家原材料,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坚守。

在创业刚开始,团队通过私域流量推广,同时与黟县的一些民宿达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后面也通过新媒体渠道,与小型垂类kol合作,使产品得到了不错的曝光。

做好品牌农场,要尊重市场规律,找准4P营销要素(产品、价格、推广、渠道)。但目前,乡村笔记农场的产品相较于同类产品来说价位较高,仍需要开拓更精准的消费市场,发挥平台优势,等待时间发酵,打开更宽广的产品销路。

为此,团队也专门派出成员在全国各地参加市集,展售产品,开发城市家庭客户,希望能将徽州特色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带到城市家庭的厨房饭桌。

乡村笔记参加上海savvy市集

“又土又潮”的新

农产,是青年群体发挥创意,让文创赋能乡村振兴的一种体现。青年有新想法、新路径,让传统农产品打破原本陈旧土气的刻板印象,打开了向上更宽广的渠道。

04

重塑乡村运营价值

“超级农场模式介入EPCO

《乡土中国》中写道:“从基层上看,中国乡村是乡土性的。”

农民的生计离不开这片土地,农业与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成千上万的农民,在这片乡土上生活、生产、工作。在无数的乡村,在无尽劳动中,诞生了中国文化永恒的文明。

但随着乡村的衰落,这里的人们也被迫离开故土,外出寻找生计,从此他们的身份在乡村与城市之间不断徘徊,无处安放。

之前为了解决村民的就业,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但现在,随着当地产业的兴起,本地居民有了更多自主就业的机会。

乡村笔记农场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帮助解决了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从很多个方面帮助乡村参与到分工之中。

现在这里的村民可以把孩子送到学校再来上班,下班也赶得上接孩子放学,不用每天往县城里跑了。”这是村民们最直观的获得感。

工厂生产过程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核心是人,归宿是人,难点也在人。乡村笔记农场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新的乡村运营实践:青年人才涌入乡村,为这里建设了一座不断发电造血的“超级农场,向周围输送着能量,为乡村带来了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成为兼具市场和社会责任的乡村运营平台。

何为“超级农场
超级农场之所以称其为“超级农场,是因为它作为一个超链接的平台,实现了从人到产品、从产品到品牌、从公益研学到乡土工厂的链接,最终达成全要素的超链接,成为一种乡村运营新模式。

《农民日报》发文称,乡村运营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课题、高频词和新出路。传统的乡村建设流程,是先有空间规划,再进行建设、施工。建筑落成之日,便是项目完工之时。而大量实践证明,缺乏运营或先建设后运营的乡村普遍存在可持续发展难题。

如果说之前乡村建设的痛点是投入资金不足,这一点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已经得到改善,那么现在乡村建设的短板就是缺乏整体运营。

越来越多的乡村环境变美了、道路变宽了、房子建起来了,但仍然千村一面,少人问津,发展难以持续。

越来越多成功践行了乡村运营理念的乡村脱颖而出,陕西关中的袁家村组织全体村民,以乡村民俗生活为特色吸引大量游客;“既下山”品牌介入云南省雾里村运营20年,吸引当代知名艺术家进村;河南大南坡村将现代美学融入乡村建设,发展乡村美学经济……

而乡村笔记的“超级农场代表了一种青年介入乡村运营的新流向。它探索出一条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的道路,涵盖了产业、品牌、人才、运营的多链融合,让“超级农场”名副其实,成为一个开放的乡村平台,为乡村带来了新生力量,实现了乡村的长续运营。

这或许是未来乡村运营的一种代表模式,一群没有资本实力、没有背书包装的年轻人,通过运营自己的品牌,发挥青年社群的影响力,实现对乡村的深度运营。

大谷村预制菜加工厂

“乡土工厂就像农业一样,不可能短期见效,有很高回报的。需要给我们时间。”王小东说。

目前,乡村笔记的理想营地”计划中标,他们开始了新的尝试,准备在绩溪瀛洲镇打造一个集研学营地、乡土人才双创中心、数字游民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体。

一种新的乡村运营模式即将得到实践,预计建成之后,可以吸引更多青年来乡村体验城乡之间的“游牧生活”。

乡村笔记理想营地位置

这也证明了当地政府对青年介入乡村运营模式的肯定,以及对青年运营乡村的探索。我们很高兴看到有这样一个青年品牌,因自身的运营实力得到政府的认可,被邀请参与到更大的乡村运营实践中去,真正将运营前置,指导整个调研、设计、策划、建设环节。

目前,安徽正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18个县(市、区)。乡村笔记“超级农场的乡村运营实践联动了黟县绩溪多地,将农业与旅游、生产、消费融为一体,是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类型,未来的“大黄山”,不仅是旅游目的地,更是青年生活方式目的地、青年事业发展目的地。

乡土有着无穷的力量,它耕耘着、收获着、哺育了成千上万的人。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乡土的力量被我们遗忘了。

乡村笔记用一座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超级农场",重塑了乡村运营的价值,重新发现了乡野的力量。做深人来人往公益研学产品线、拓展乡村工厂精品农产品品牌、探索全链条乡村运营服务体系……每一个环节,乡村笔记都在发掘暗藏于这片土地的能量,反哺给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这里找寻的人。

2017年秋天,几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沅江边上,一拍大腿决定成立一家名叫乡村笔记的公司。

2023年,是乡村笔记成立的第六个年头,也是他们建设乡村农场和工厂的新开始。

第七年,乡村笔记将整个团队的战略方向调整为建设"理想村庄",更广阔的乡村运营实践正在展开。

目前,乡村笔记作为一个集合性平台,在产品线模式上还要尊重市场,拓展更多可能。他们运营和市场力的成熟还有待验证,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们的实践让我们看到青年力量对乡村的改变,原来有这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愿意去做这件事,这件脚踏实地真切改变中国乡村的事。

在全国各地,在大江南北,越来越多青年介入乡村运营的实践,还在发生着。我们要给乡村笔记时间,给乡村建设者时间,相信长此以往,中国的乡村能量将再次得到唤醒。


探索乡村运营美学

是我们不变的初衷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新农人

带我们共赴乡村山野间



来源:乡思岛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程红妹 实习生:王楚涵
二审:王翠竹 终审:祁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黟县   乡土   绩溪   徽州   农场   乡村   工厂   黄山   流向   年轻人   青年   笔记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