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札: 长江之畔的追光者

长江之畔,有这样一群人,逐光而行、向阳而生。从“0”到“1”、从弱到强、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创新引领、从低端起步到高端突破,长江边上的追光者们上演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恰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谱写着湖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激昂旋律。

湖北光纤光缆产量全球第一,约占全国市场的50%、全球市场的25%。武汉市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承载区“武汉·中国光谷”汇聚光电子信息企业约1.5万家,成功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更可贵的是,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不断突破高端,涌现出1.6Tb/s硅光互连芯片、红外传感芯片、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800G硅光模块等一大批国内首款产品。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长江边上的追光者们没有气馁,而是铆足了劲儿,将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产业高端化发展中,迎难而上。“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依托于人才。湖北尤其是武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云集,人才基数庞大,全国有影响力的光电子专业每年输出上万人才。根据规划,湖北将实施光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人才工程,在省“楚天英才计划”、重点引才计划中,设置不低于15%的遴选指标,专项用于对光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和团队支持。

“敢于试验,允许失败。”长飞公司副总裁郑昕向笔者道出了公司高端突破的“秘籍”。武汉光迅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卜勤练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我刚入职的时候在研发部门,遇到困难的时候公司领导并没有‘泼冷水’,而是给予莫大的鼓励!”他坦言,研发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机遇。可能这个研发没有达到预期,但在另一个领域却有效果,可谓种瓜得豆。

如果说基础研究是从“0”到“1”的突破,那么科研成果产业化就是从“1”到“10”的跨越。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的进程中,实现这一跨越至关重要。湖北通过政策牵引,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协同,不断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和“中试”系统,实现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据了解,湖北每年都有以企业为主导的面向应用的项目开发,立项之初目标就是学术上有提升、技术上有突破、产业上有落地。

“湖北围绕优势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补链固链强链的技术需求,组织实施了‘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实施一批标志性国家级、省级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重大项目,加快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10家湖北实验室、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作用,健全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机制,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推动湖北产业向更高更尖端领域迈进。”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涛表示。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如今,长飞公司正集中力量开拓工业激光、海底光缆电缆等新业务,力图“再造一个长飞”;武汉光迅科技公司瞄准全球光器件企业头把交椅,争做世界级光电子企业;武汉作为“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湖北正在全力打造全球影响力的光电子信息领域创新策源地……

新型工业化调研行:合肥新型工业化“光”景独好
新型工业化调研行:长沙先进计算与先进制造“双向奔赴”


作者丨徐恒
编辑丨诸玲珍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连晓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长江   光谷   手札   湖北   武汉   光电子   光缆   制造业   记者   产业   人才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