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雁丘处

本版摄影:邢占平

9月28日,汾河雁丘园正式开园,这座以金末元初“一代文宗”元好问的名篇《摸鱼儿·雁丘词》为核心要素的主题园林,成为展现太原城市形象的文旅新名片。正逢中秋、国庆佳节,市民纷纷赶赴汾河之滨,品文韵,赏美景——

雁丘园中秋夜

张少芳

借着秋分时节,大雁南飞之时,又逢中秋、国庆双节来临,汾河边上的雁丘园揭开了面纱。其实在临开园前几日,已有不少人按捺不住,早早在网络上发布着有关雁丘园的零星信息,规模初具、架起舞台、节目彩排、中秋晚会……雁丘园作为太原的文化名片,在人们的关注和期待中呼之欲出。

骑自行车沿着汾河景区自行车道一路向北,追着斜阳直奔雁丘园。晚霞渐渐收起余晖,游人络绎之处,远远就看到一方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在灯光的装饰下,被夜色衬托得金碧辉煌,雁丘园到了。雁丘园地处北固碾以北段汾河景区四期,这夜中秋月正圆,有不少游人老老少少携家带口来此度中秋,雁丘园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入口即是长廊,意喻长长的赶考路。当年元好问正值十六年华,就是在赶考路途中偶遇捕雁者,听闻双雁之故事,感念其用情至深,购得双雁,埋于汾河边,垒石为识,并写下流传千古的《摸鱼儿·雁丘词》。好问楼是雁丘园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座仿金元时期的建筑,重檐斗拱,高大壮观,步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好问楼内用现代的艺术化装饰展示叙述着遗山先生的一生过往,屡试不第、仕途多舛、家国临危、离仕隐居、潜心著史,命运多舛的一生成就了既有才华又满含情怀的遗山先生。清时赵翼感叹:“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便是对遗山先生极高的评价。

好问楼上凭栏西望,汾河水在夜幕下隐去了形迹,雁丘石在灯光下默默静卧,直触人心。穿过双飞亭,吟着“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感受着雁行从汾河上空飞过的诗情画意,感慨万千。踏上千山亭,念着诗句:“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远处的西山恰能应景,或许当年的元好问恰巧也在此地为雁之情所动呢。来到狂歌亭,“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的诗句撞击着心灵。此时,中秋的圆月正悬在半空,雁丘、中秋圆月相互映衬,把人间的真情挚爱挥洒得淋漓尽致。而此时的我们,如同来赴诗人八百多年前的约定,中秋之夜,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雁丘园就如汾河景观的点睛之作,把汾河的生态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相结合,赋予了汾河更高的品位,让我们在游园中既感受了汾河生态自然的美,又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举两得。

作答雁丘园

刘玟鸿

好问楼立于太原滨河东路西侧,檐直角弯,远看楼顶横檐下挂一匾,上书“北方文雄”,近观一楼的门楣上,写有绿字“千古一问”。进门就见一方柱,正面竖一直屏,一只大雁正迎面飞来,身体渐放大到满屏,直至飞出屏幕不见,远方又有几点翩翩飞来,渐次放大……柱两侧,各有一块屏幕,如水银泻地一般斜铺而下,陆续推出《摸鱼儿·雁丘词》全篇——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跟随诵读,渐沦为芊芊学子,努力思索着答案。

过中堂,豁然开朗。凭栏西望,一坡绿草如洗,似有人在绿坡上练笔,几段长廊、石阶、栈桥、平路,形如横竖撇捺折,数间亭子、石块神似顿笔,东一撇、西一捺、中一点……不知道要写什么字,一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汾河水带横亘在莽莽苍苍的齐人高的杂草前。在更远的远方,化繁为简,泼一长道淡墨,涂出并州西山,待夕阳在冬日里照出千山暮雪的意境。

好问楼南北两侧,各伸出一段高低折弯的亭廊,过亭廊,下到汾河自行车道上,道边北立“双飞亭”,中横一整块屏风状的长石,南列“只影轩”。双飞亭柱框出一张黛山白云杂草图,配以两柱镌联“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令人抬头仰视,期待百点雁阵临空。进亭稍座,才看出是两座一模一样的方亭,紧贴在一起,南北向略一错位,比翼飞出双层双顶的雨檐飞角。屏风石石脊上,栖两只雁塑,一立一卧,充满振翅欲飞的张力。只影轩里空寂无人,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绿地里立一石块,初看并不显眼,待看到石上丹书“雁丘”,令人想起元好问发出千古一问的背景——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满园造景,皆为此丘铺垫。

汾河岸边,南立“狂歌亭”,北“千山亭”,两亭怀抱河道向内旋出的一湾碧水,犄角相望。入亭独坐,从手机里搜索歌曲,赏析那些经典答案。或纯朴直白——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呀,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哟,长在一搭搭;或含蓄委婉——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地打在我身上;或傻傻痴等——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或跨越时空——如果今生做不了你的唯一,就让我在来生的路口等你……谁没有过为情所困的曾经?答案就这样五花八门,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

太原撷取《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名句造景,构造诗境,迎八方游子,来访雁丘,狂歌痛饮,作答千古一问,答案多焉。

诗意步步雁丘园

彭庆东

“雁丘园开园迎客啦!”听到这一喜讯,我第一时间就乘车赶往市区北面的汾河岸畔。车窗外,一串排着队形的秋雁振翅高飞在汾河上空,似乎也在向远方的人们传递“雁丘开园”的喜讯。

沿汾河溯流而上,行至向阳古镇村口,对面一座气魄雄伟的文化主题园林跃然呈现,这就是新落成的雁丘园。一进园区,我就感受到园区里的诗意浓浓,一步一景,一景一诗。

踞东而立门首的好问楼,是这座园林里占地面积最大、高度最高的核心建筑,风格尽显古朴柔和、丰满壮观,抬头可见“北方文雄”“千古一问”巨匾。

穿越好问楼,对面竖立着一块巨石,镌刻着《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的这阕词成就了双雁殉情故事的千古绝唱,巨石上栩栩如生的双雁雕塑诠释了《雁丘词》的艺术魅力。两个景点虽隔数十米远,却又遥相呼应,似乎“双雁雕塑”在回应对面的“千古一问”,二者真可谓点石成“景”。

此二景之间还有一处“双雁戏台”,一出感人肺腑的“雁中梁祝”似将拉开帷幕。此情此景也唯有此处独有。

漫步园中,《雁丘词》里的意境徐徐铺展在眼前。在好问楼南北两侧的赶考长廊里,对望于拱翠的山峦、舒卷的淡云、清碧的汾水,仿佛走入了诗里的“欢乐趣”。重返公园门前查阅导游图,我才发现,这是一组建筑群,好问楼与双雁雕塑及戏台如同大雁之身首,而南北的赶考长廊如大雁展翅,直欲腾空而起,凸现“渺万里云层、千山暮雪”的非凡气魄。美感和意趣欣然眼前,不由得衷心敬佩设计者的匠心独具。

引人入胜的是,在这诗意中坐落着檐牙飞角、雕栏红柱的三亭一轩,其取名都出自于元好问的《雁丘词》。一轩即只影轩,取自于“只影向谁去”;三亭为狂歌亭、千山亭和双飞亭;狂歌亭,取自于“狂歌痛饮”;千山亭,取自于“千山暮雪”;双飞亭,取自于“天南地北双飞客”;就连远处的野趣栈道似也有昔日“横汾路”的意境缩影,真可谓“园是诗意,诗是园意”。

雁丘园,处处蕴诗意,时时漾诗情。

初遇雁丘园

唐中才

于向阳古镇南望,有亭楼廊轩,逶迤于汾水岸东堤上,隐现于绿烟婆娑间。这里就是新修的雁丘园。之所以说新,是因为二十余年前,汾河公园初建,在迎泽桥南处,也有一处汾河晚渡,遣怀雁丘之处。

雁丘园于滨河东路筑好问楼为园门。门口即是雁丘公交站,再北为首设电梯的人行天桥,方便各类游客入园。由滨河路而望,好问楼单檐抱厦面东,双重楼宇于后;于公园一侧回观,则双重抱厦三层楼宇面西。整个楼宇内藏厅堂,外延观景回廊,九脊悬山造型,翼角平直浑朴稍翘,古色古香,浑为一体。登斯楼可尽观景区大略。游廊向北,攒尖双飞亭多情依偎,又有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之韵。南望荒烟平楚处,只影轩茕然孤卧,轩西涂岸坪中有雁丘石孑然独立。大有乾坤多事泣秋虫,河水有情留过雁之神。

移步楼下,雁丘词屏风在前。沿游廊南行入“文坛巨宿”堂。在嘈杂的声音中,一款细语轻声的独特声音吸引了我。再观是一位体态轻盈明眸皓齿的女子,手挽着一位雅致的中年妇人臂膀,在进行清晰地讲解。她对遗山先生的熟悉,令我刮目相看。我和她道:遗山先生晚年感喟“风里秋蓬不自由,一生几度过隆州。无情团柏关前水,流尽朱颜到白头”。我特去故地访寻,可谓“恰逢秋祀访隆州,团柏关前云水收。孤坐遣怀元好问,南关二曲上心头”。她仿佛遇上知音,就和我攀谈起来。我又说,在清道光年我家举人祖先和他的文友们,曾效仿雁丘情境,凭吊一只鹤,在太谷阳邑命名了鹤池之地。一曲雁丘词,可谓影响深远,从古到今,从未停歇。

入园,到千山亭展目平望,西山远黛,苇苕近摇。潭舟轻渡,菖蒲镜影,似有惊雁暗涕。进而臆眺,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只影哀形。游罢既归,又经好问楼下参观。不承想又遇到了这位女子和那位妇人。不过,这次和女子闲谈的却是一位执勤保安。那保安看上去五十余岁,貌似饱经风霜。我忍不住停下脚步。

保安说,遗山自陵川南来太原应试时写下此词。纵观这位少年才俊,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有家难回,有国难酬,郁郁不得其志。他晚年教诲弟子“从道不从君”“道济天下”顺应历史潮流,自己却“国亡史作,己所当为”,拒绝出仕,于野史亭呕心沥血,写下故国情怀。也许他在重新润色《雁丘词》时,还别有寓意。原来,我以为那女子已经实属难得,却不料更有高手在后面。我作了个扫地的动作,说原来少林扫地僧转到了雁丘园。

告别雁丘园,归途与妻女谈及游感。原来不是一首词造就一个园,而是一首词带动了一座城几代人万众人。人文太原,就在眼前。


来源:并州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滨河   双飞   西山   太原   大雁   长廊   诗意   千古   中秋   摸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