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基本功打磨,市场化撑不起中国篮球!姚明改革因体教结合受阻

连续兵败后,各方从各个角度去总结,中国篮球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而在已经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中,乔尔杰维奇所提出的把CBA从48分钟改成40分钟,可以说最没有意义,最隔靴搔痒的操作!

整个CBA联赛,采取全场紧逼,靠大轮转维持防守、对抗强度的球队极为有限。而某些球队所谓的防守强度,也是靠着“武术动作”支撑起来的,这种“武术动作”放在CBA不吹,真要是打国际比赛这么干,你看裁判吹不吹!

正是因为整个中国篮球都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提升防守强度,如何正确的把对抗强度提上去。这就导致不管是打48分钟,还是打40分钟,比赛强度不会有本质上的区别。现在各个队核心常规赛每场打35分钟以上,季后赛奔着40分钟以上打;如果改成40分钟,那这些核心常规赛至少也是32、3分钟,季后赛至少也是35分钟以上打。

所以不管是打40分钟还是打48分钟,现在这群在国家队的败军之将们,他们回到俱乐部出场时间和球队地位都不会有什么影响。真要压缩比赛时间,只会进一步压缩年轻球员的出场时间。

而中国篮球当前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在奥运战略出台后,夺金希望渺茫的男子三大国被举国体制抛弃,被迫走市场化路线;但是中国的体育市场,根本支撑不起市场化。

其实中国体育所有的成功经验,都是建立在三从一大,举国体制,长期集训的基础上实现的。

举国体制把男子三大球抛弃之后,意味着很多优秀的男子三大球运动员退役后,他们失去了拥有编制的铁饭碗,最近2,30年优秀的三大球运动员退役,已经很少有人再去基层了。反观职业联赛带来的热钱涌入,意味着在CBA球队,哪怕只是干一年助教,比带职业队梯队5到8年挣得都多,这就决定了就算基层出了一些水平还不错的教练,也很容易被职业队高薪挖走。而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为了挣快钱哪怕是去当解说,也不愿意去基层带队。

而体工队把篮球砍掉之后,人才培养就交给了各个俱乐部的梯队以及各个篮球学校。各个篮球学校和体工队最大的区别在于,体工队是国家掏钱养着,教练也好,体工队的管理者也好,他们没有经营压力,可以慢工出细活。但是篮球学校没有财政拨款,都是自负盈亏。他们只有取得好成绩,把球员输送上去,才能有可观的收入进来。而在青少年时期,最容易出成绩的方式,就是把更多身体好的派上去。

没有好教练去基层,再加之篮球学校出于经营压力否认考量等一系列因素,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导致过去这些年,中国篮球在青训层面忽视了对于球员基本功的打磨,直接导致不少好苗子被埋没,整个青训水平就上不去。最近几年的中国篮球,出现了非常多身体素质在国内比很出色,但跟欧美球员根本比不了,且基本功极为粗糙的球员之时,把“快准灵”的特点给丢失了。

当这群糙哥上了一队,甚至是打到了国家队这个层面,技术能力基本上就已经定型了。这个时候,你让他们打40分钟的比赛,还是让他们48分钟的比赛,他们的技战术水准都不会有任何区别。

由于受关注度比较高,CBA联赛和国家队的成绩,是最容易反映出问题的!但是国家队的成绩和CBA联赛所反映的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联赛和国家队这一层面,而是中国篮球各个层面问题的集中体现。

而姚明有没有意识到下面的问题?从他上来后,强行推小篮球,想提升普及这一点不难看出,他早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

但是姚明那一套“抓普及——体教结合——进一步加强市场化”的运营理念,放在我国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下,体教结合这条路根本就不可能放开,真正顶尖的球员不可能是从校园篮球的培养体系里出来的;能从耐高到CUBA出来的最顶尖球员,极限也就是祝铭震、张宁这种CBA中游队主力水准。

其实每一次男足和男篮失败,各方都会进行反思,而每次反思的结果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以至于反思来反思去,大家都逐渐麻木了。但男足和男篮如何发展,这已经成了宇宙级难题,哪怕是中国篮球的旗帜姚明,在篮协主席这个位置上干了6年,当他的很多改革措施都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他真的知道该如何搞好中国篮球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体工队   中国篮球   球员   举国   基本功   国家队   层面   基层   强度   联赛   篮球   姚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