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分钟定律:长大后有出息的孩子,遇到了“慢性格”的母亲

有一种厨艺,叫“低温慢煮”。

经过很多厨师的实践和观察,用真空低温的烹煮方法,可以让食物的水分流失,在5%-8%之间,食物显得尤为鲜嫩。

比方说,让鸡蛋保持在62摄氏度左右,蛋黄和蛋白都软硬刚好,口感也因此变好。

人们还发现,沸水煮茶是不全对的,我们需要温水煮茶,让香味持久。

吃喝是讲究,父母是可以做到的,起码能深度理解。为了品尝某个店铺的美食,等一等,甚至提前两天去排队,也没有关系。

可是教育孩子,就常常是“拔苗助长、急火攻心”。

想要孩子有出息,就得慢慢来,输在起跑线上,关系不大,只要赢在人生的终点就行了。

以下三条“分钟定律”,送给需要育儿的母亲们。

01

孩子的过错:生气,等待半分钟

有一位家长,在上班时,被上司批评了几句,打心眼里不服气。

推开门,回到家,孩子像以前那样,上前拥抱。

家长没有理会孩子,而是推开了孩子。

孩子受了委屈,就踢打家里的猫。

猫不知发生了什么,就跑出门,到了马路上。

一辆汽车,为了躲避猫,刹车在尖叫......这就是踢猫效应。

不难发现,生气的祸害,会是“一连串”的,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并且,生气的根本,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大人身上。

作为母亲,真的很烦躁,每天上班,做饭,洗衣服,还得管孩子上学放学、喂饭等。

而孩子呢?不仅不懂得母亲的苦,还调皮捣蛋,丝毫不懂人间疾苦。

把生活的因素叠加起来,用母亲的思维去想一想孩子,自然就是气不打一处来了。

总有一些母亲,不分青红皂白。在内心狂躁的时候,给孩子几巴掌,骂几句。

孩子不听话,其实是母亲没有教育好,是管教的方法不够细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教育家杰弗逊说:“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数一数,半分钟就过去了,你气嘟嘟的样子,就消散了一半以上。

大部分的过错,是父母和孩子双向的,是孩子和孩子、孩子和世界共同的。你只是盯着自己的孩子,难免会偏激。

想一想,谁不是从调皮捣蛋过来的?你小时候这样,却不允许孩子这样?

时间是缓冲带,生气落在上面,以柔克刚。

不气了,好好说话,沟通更有效。

02

孩子的要求:回答,酝酿两分钟。

看过一个育儿故事,叫“曾子杀猪”。

春秋时的大儒曾子,要和妻子去赶集,孩子嚷囔着,要跟从。

妻子随口就来:“别跟了,待会家里杀猪,吃好的。”

从集市回来,曾子果然杀猪。妻子疑惑:“我随口一说,你就当真啊?养猪容易吗?”

曾子说:“对孩子,也不能撒谎。”

当我们为曾子的诚信教育点赞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为妻子的谎言而悔悟呢?

如果妻子在回答之前,酝酿一番,也许就不会说杀猪这件事了。可以说,到集市买小玩具回来,晚上做鸡蛋羹等。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母亲,有溺爱孩子的行为,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

反正什么都答应孩子,至于能不能做到,另当别论。当然,母亲尽可能满足孩子,哪怕是做牛做马。

为了守住“诚信”,母亲应该放慢回复的速度。

比方说,孩子想要在期末考试之后,买玩具车。母亲不要马上说“好”。而是提出一些附加条件,或者引导孩子,去得到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

总有一些时候,我们答应了回家做饭,却忘记了要出差;答应了陪孩子去公园,却要加班......答应买衣服,却发现没有发工资。

前思后想,不是不回答,而是理性地回答。

《论语·公冶长》中有言:“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说话之前,是要思考的。两分钟时间不多,但是能想起好几个问题,能够更有效地回答问题。

03

孩子的爱好:定夺,忍耐五分钟。

作家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毫无悬念,老舍的成就,和母亲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可以看老舍的命运的转折点。

他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都认为,要去学手艺,尽快赚钱。家里太穷了。

他偷偷考入师范,在入学前,斗胆向母亲提出“十元保证金”。毕竟,他爱读书,爱文字。

母亲没有直接说“行不行”,而是耗时半个月,筹集到了钱,才含泪送老舍去上学。

老舍要回学校教书。母亲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母亲又拿出花生,说:“去吧,小子。”

从老舍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的教育思路——但凡孩子爱好的,母亲是支持的,但不会马上肯定,而是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再肯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注孩子的兴趣,然后推一把,很有必要。但是推得动吗?还得看家庭的条件,也可以等一等,看孩子过了冷静期,是否仍旧喜欢。

不能说,孩子要几万块钱的钢琴,母亲马上赞同。要是买不起钢琴,教育反而就失败了。

很多爱好,是终生的,多一点点时间酝酿,是很有必要的。千万不要赶鸭子上架,也不要让孩子随意去喜欢或者讨厌。

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试一试。

比方说,孩子要跳舞,可以去试几节课;孩子要打球,可以去球场看一看。过后,仍旧有热度,并且家庭条件允许,母亲才点头。

04

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仅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是从长计议。

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里,但是我们不能什么都求快,不考虑后果,不注重过程。

很多事情,看起来很有必要,其实是头脑发热的征兆。

作为母亲,是家庭的定海神针,没有几分定力,是行不通的。

操持家庭,语迟则贵,行缓则安,事缓则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大儒   老舍   母亲   孩子   定律   出息   惊人   生气   性格   家里   妻子   条件   发现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