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出过一位武举人,战功卓著,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迎驾

北门赵氏在历史上先后考取文武举人21名,再登进士者5名,堪谓科名鼎盛,人才辈出,冠盖相属,簪缨奕叶。本文且不说进士,只说武举人赵自超。

赵自超(1707-1757),字振凡,一字百川,号越峰,行素二,赵三立孙,赵桧三子,县市乡(今进行分析冯川镇)下坊人。雍正十三年(1735)中武举,历经数十战,累官至加都督佥事(从三品)衔,是一位战功卓著的武官。同治版《奉新县志》卷10人物“雍正十三年乙卯”武举第48页:

“赵自超,字振凡,号越峰,三立孙,兵部效力,期满,授贵州抚标中军守备。乾隆丁卯奉调赴蜀,协剿金川,假行营副将衔,统中路兵,身先士卒,大破之。尝独结营垒逼贼,贼目为虎营,不敢犯。推升贵州黔西营都司,三年经数十战,所向有功。班师议叙,加都督佥事衔,寻落职。丁丑迎驾扬州,四月奉查直省曾经出师著有劳绩者,起用协剿新疆,自超已于三月以疾卒于家,年五十一。”

(同治版《奉新县志》书影)

这是县志对赵自超的生平简介,现结合《奉新赵氏家谱》卷16传第71页所载邑进士福建长汀知县徐曰都所撰《奉新赵都阃事功节略》一文和家谱详类中相关史料,详述如下:

(《奉新赵氏家谱》书影)

赵自超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二月初八日寅时出生在北门秀才赵桧家中,系赵桧第三子。赵桧(1678-1759),字聚升,号峻台,“绩学力行,县试第一,补诸生。生平不妄交,与邑举人陈遇文章相知,遂结婚媾往来,究讲于濂洛关闽之旨”。可见赵自超出生于书香之家,其岳父陈遇乃雍正七年(1729)举人。

赵自超少年时受父亲影响,学习儒家经典,喜欢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的《大学衍义》,他博览图籍,特别喜欢唐代李德裕的梅花阵图。他长得高大威猛,膂力过人,武艺出众。曾经对人说:“生不能封万户侯,空为丈夫耳!”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决非池中之物,因为他具有折冲御侮的将才,定当不会久居人下。

雍正十三年(1735),赵自超28岁参加乙卯武科江西省乡试,凭实力考取武举人,被兵部选中,直接进入兵部效力。见习期满之后,兵部以营守备推用。乾隆六年(1741),赵自超被选授贵州抚标中军守备(正五品)。乾隆七年(1742),云贵总督认为他“年壮技优,办理营务老成勤慎”,特保举疏荐,引见面圣时,乾隆皇帝令其“回任候升”,并奉旨注册。

乾隆十二年(1747)夏,四川大金川安抚司土司莎罗奔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突然发兵围攻金川革布什扎的土司官寨,进而攻占明正土司鲁密章谷的寨子,兵力所指还逼及川藏军事重镇打箭炉(康定),引起轩然大波。乾隆皇帝派川陕总督张广泗和庆复进讨,后又派遣讷亲到四川督师,但均久而无功,总督张广泗被朝廷处死后,乾隆帝改派岳钟琪为四川总兵兼提督讨伐金川。

同年七月,赵自超奉命率部赴蜀,协剿金酋。他抵达大金川卡撒军营不久,就向上司进呈进兵条款,得到上司认可,命他暂时以行营副总兵官的名义统帅中路兵马,他每战都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大败叛军,先收复了达杂儿等失地,后又夺取了碉堡10座,斩获了首级9颗,歼灭了叛军首领狮子,活捉了叛军28名和头领得尔日温布。

赵自超首战告捷,士气大振,紧接着又率部攻打双碉,凭着他的智勇双全,虽比先前难度更大,但终于还是攻下了,本次战役又活捉了首领孙格骈首。十二月二十一日,经略大学士傅恒率部抵达卡撒军营,并立即向乾隆帝报告“舍战碉而捣贼巢”的作战方案。十二月十五日,当乾隆帝获悉大金川土司莎罗奔、郎卡有乞降意愿后,立即指示进剿金川机宜:

“各路官兵限在明年二月以前到达金川,党坝是取勒乌围的正路,傅恒

应直接由党坝一路进兵,卡撒的防御任务交与傅尔丹。希望这些在明年三月内成功,若过三月,应允许金川头目求降,以省帑费,以惜人力。将来若得勒乌围、刮耳崖,倾其巢穴,三两日内,经略大学士即当凯旋,迅速还朝,一切善后事宜交策楞会同岳钟琪办理。”

面对乾隆帝对金川战事态度的转变,傅恒似有壮志未酬之憾,仍坚持要“扫庭犁穴”,全歼金川叛匪。大金川在被清兵围困近两年的情形下,已是弹尽粮绝,兵疲马困,也无力把战争继续下去了。于是,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屡次在战场上请降,傅恒则坚持只有莎罗奔、郎卡叔侄亲缚至辕门,方饶恕他们不死。大金川土司莎罗奔派遣具察至岳钟琪的党坝军营乞降,岳钟琪允准代奏,随即禀告傅恒。

乾隆十三年(1748)七月,赵自超因金川平乱之功被“预保注册”,他被提拔为贵州黔西协都司佥书(正四品),例授武功大夫。当时,他正在军营带兵打仗,凡有战事,他总是捷足先登。有一次,他率领士卒不到一百人独自靠近敌寨扎营,他命令士兵乔装打扮,更换旗帜,进入敌军守卫的城池,从各处城门出入,敌人发现后惊骇错愕,认为是神兵天降,根本不敢和他们交战。

(金川县莎罗奔当年的官寨)

乾隆十四年(1749)正月初一日春节,赵自超奉命参与大规模会战,攻打朴巴郎,很快平定酋金碉,碉首出降,第一次大金川战役宣告结束,清军班师回防。赵自超前后三年参与平定大金川战役,经历了大小数十次战斗,每战无不出奇制胜,战功卓著。徐曰都在《奉新赵都阃事功节略》评价说:

“凡三年,经数十战,无不出奇制胜,大奏硕肤,盖其平时训练有方,而又韬略夙娴,故能士卒用命,临机应变,盖所向有功如此。”

由此可见,赵自超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将才,他智勇双全,精于韬略,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又能临机应变,因此将士均能听从他的命令,这便是他战无不胜,所向有功的原因。

乾隆十五年(1750)七月,军机处遵旨向朝廷上书,为参战将士请功,赵自超被朝廷敕授军功加一等,并晋升都督佥事(从三品)之军衔,实授贵州黔西协副总兵官,军机处还给他颁发了功牌札(相当于荣誉证书)一道。同年十二月,赵自超“因公落职”,也不知到底犯了什么错误,这一年他才43周岁。早在凯旋班师时,他就有回家省亲的想法,此时落职,他也没有什么失落,正好回家与父亲家人团聚,与同宗亲友交游,而对于是否能够加官进爵,他也十分淡然。

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赵自超有幸在江苏扬州迎驾。四月,军机处奉旨“查取天下曾经出师,著有劳绩者”,当江西省奉新县收到军机处“赵自超起用协剿新疆”的檄令时,赵自超已经于三月十七日申时因病逝于家中,时年51岁,人们都为他“未竟其志”而惋惜不已。

赵自超娶从善乡(今干洲镇)黎溪举人陈遇之女陈氏,例赠夫人,生子陈际昌,生女二;娶妾江苏扬州汪氏,生子陈际晖,生女一。建康乡(今干洲镇冈前六溪)进士、福建长汀县知县徐曰都是赵自超外甥,听表兄赵际昌介绍其先父生前行状,特地为舅父撰写了这篇《奉新赵都阃事功节略》,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主要依据。

作者:樊明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奉新   武举   雍正   节略   乾隆   军机处   兵部   土司   举人   战功   江南   贵州   卓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