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故宫到下午5点就关门了?因为63年的教训,不得不防…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北京故宫,这座承载着六百年皇室辉煌的紫禁之城,白天一派祥和安详的样子,可只有它自己知道,每当夜幕降临,这古老宫殿里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故宫每日仅营业到下午五点就关门歇业,据传是为了避免游客目睹到一些不可思议的“夜景”。

那么故宫的夜晚到底藏着什么令人捉摸不透的奥秘?让人如此忌惮夜幕之下的故宫!

故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曾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几百年的兴衰和变迁,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故宫最初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经过14年时间才全部建成,建造故宫动用了数十万民工,聚集了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师和工匠。

故宫采用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结构和特点,如木质结构、琉璃瓦屋顶、中轴对称的布局等,同时又吸收了蒙古和西方建筑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样式。

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由外朝、内朝和紫禁城组成,外朝范围广阔,用于办公事务,内朝是皇帝生活起居之处,紫禁城只有皇帝和宫女才能进出,戒备森严。

故宫经历了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和清末八国联军的战火,但仍保存较为完好,20世纪20年代,故宫被改造为博物馆对外开放

现今故宫内收藏有大量的古代书画、瓷器、玉器等文物,以及明清宫廷生活的实物,这些文物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其中,太和殿是故宫最为雄伟壮观的建筑,是皇帝举行大典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乾清宫则展示了皇帝和皇后的生活起居,布置极为考究精美。

故宫见证了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盛衰,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天子治天下的思想在故宫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如今,故宫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对游客来说,这里不仅是一个建筑杰作的展示场,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文化教科书。

很多外国政要访问北京时也会来到故宫,以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故宫的存在对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各国人民友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然而这一国家瑰宝,却也经历过毛贼的盗窃?

故宫盗窃案

1959年8月,北京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故宫被盗窃案,据报道,8月15日晚,故宫保卫人员在进行例行巡逻时,发现养心殿的玻璃窗被人打破,里面的部分文物不翼而飞。

经过核查,丢失的文物价值高达数千万元,其中以一册康熙年间的金册子价值最高,这起案件震惊全国,警方立即展开调查。

根据警方的初步调查,这次盗窃案件作案手法极为高明,考虑到故宫的安保措施非常严密,警方一度怀疑是内部人员所为。

但在对故宫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排查后,发现盗窃当晚所有工作人员都具有不在场证明,因此内部人员作案的可能性被排除。

接下来,警方在现场发现了一小片血迹,这成为破案的重要线索,经过对现场和血迹的调查分析,警方判断凶手极有可能是从外部进入故宫进行盗窃的。

为了确认凶手的身份,警方展开大范围排查,对进入北京的重点人员进行筛查,因为当时没有提取DNA的手段。

所以在抓捕嫌疑人的过程中,警方遇到很大困难,由于凶手进入和离开故宫的具体方式不明,也不知道他是否已经将盗取的文物带离北京。

就在警方陷入瓶颈时,11月初在一列开往北京的列车上意外发现了一个重要人物,该男子乘坐火车旅行时被查票人员发现了乘车逃票的行为。

在检查该男子随身物品时,查票人员惊奇地发现了他带有的金属碎片与报失的故宫文物特征相似,警方很快赶到对该男子进行讯问,并确认他就是故宫被盗案的主要嫌疑人。

这个男子名叫武庆辉,来自山东,今年19岁,据武庆辉交代,他本月11日随姐姐来北京旅游,参观故宫时产生了盗窃文物的念头。

15日晚他返回故宫实施了盗窃,但为防被追查,他将部分文物碎片带回老家,其余部分仍留在姐姐家中,经过调查,警方从武庆辉的住处搜出了大量失窃文物。

此次盗窃案共计失窃故宫文物价值超过15亿元人民币,武庆辉的行为触犯法律,他被判处无期徒刑。

其姐由于包庇也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个案件给人们敲响警钟,国家文物的保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同时,也提醒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文物的安全管理,防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那么,在经历偷盗事件后故宫的看管变得如何了呢?

故宫五点清场

竟还有人明目张胆的盗窃故宫,受到教训的博物院加强了防盗工作,博物院巡逻人员必须24小时盯梢,保证监控无死角。

白天游客众多,博物院工作人员仍需时刻警惕非法行为,故宫四点停止售票,五点就要确保场馆没有游客,在这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每一件文物进行清点检查,确保一切安好。

同时要进行场馆内的日常打扫保洁工作,为第二天游客的来访做好准备,这项繁重的工作每晚必须在第二天开馆前完成,也就注定了故宫不能推迟闭馆时间。

其实,故宫的保护工作非常艰巨,这些建筑和文物历经岁月洗礼,需保养维护

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参观,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避免文物受损,光线、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也需要精心控制,使文物处于最适宜的状态。

为了文物安全,故宫采取了多项措施,重要文物都加装了保护装置,有玻璃罩、护栏等,展室柜定期也有例行检查,防止意外事故。

还要定期组织文保人员进行文物维修,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这些工作量大且细致,必须认真对待。

作为游客,我们也要自觉遵守参观规则,不乱动文物,不闯入限制区域,不能因为一时好奇,对文物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不给已经十分繁琐的文物保护增添麻烦

虽然遗憾不能在故宫欣赏夜色,但我们作为参观者也应该理解并支持博物院的决定,这不仅是为了文物安全,也是为了我们后人能继续欣赏这一历史瑰宝的正确做法。

那么,故宫里面到底有着怎样的珍贵馆藏呢?

故宫的瑰宝

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中华文明5000年的精华,这亿余件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见证了中国封建王朝的辉煌以及帝王的盛世。

清代后妃的礼帽和日常便帽与明代差别很大,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清代后妃平时佩戴的点翠嵌珠宝五凤钿,就是其中的精品。

这顶贵妃便帽以铁丝、纸板为架,表面全部镶嵌翠绿色宝石,散发出柔和的光泽,钿的前部以五只形态各异的金凤为主要装饰,每只凤凰都栩栩如生,凤嘴里叼着晶莹剔透的大珍珠,凤冠和凤尾上点缀着碧绿欲滴的祖母绿宝石。

整个钿子上,大大小小的宝石共有200多块之多,大珍珠50余颗,小一些的二三等珍珠更是数以百计,这件工艺精湛的头饰,看上去珠光宝气,典雅华贵。

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一尊极为罕见的金嵌珍珠宝石佛塔,这是清乾隆帝在重华宫专门供奉的佛教摆设,这座佛塔通高近130厘米,重约140公斤,底座是方形的木质须弥座,表面涂抹的金漆已经剥落脱色。

塔身由纯金打造,上面共镶嵌了29,300颗大珍珠,五六百块翡翠、红宝石等各色宝石,还有8.5万克的黄金。

这尊奢华的金塔运用了各种先进的工艺技法,宝石装饰覆盖其全身每一寸表面,反射出耀眼夺目的光泽,是清宫制作的大型佛塔中最精美的代表作。

“金奉天之宝玺”这方清初皇帝御玺,更是无与伦比的国之重宝,“奉天”二字代表皇权神授,昭示投靠清朝就是顺应天命。

这方玺通高17.5厘米,长12厘米,由整块罕见的田黄玉雕制,上面双龙呈对称之势,蟠绕其上,一个圆形的玉钮代表皇权至高无上,这方玺是盛京十方宝玺之一,位列第五,清朝皇帝视如珍宝,世代相传。

在众多艺术珍品中,故宫收藏的书法作品尤其可贵,能够流传至今的古代书法字帖寥寥无几,故宫却收藏了众多历代名家的真迹。

这些字帖保存完好,笔画的力度明显,是研究书法演变的实证,故宫的书画收藏也同样精良,不仅有历代名家的作品,也有皇室委托的御制书画,是艺术史的瑰宝。



可以说,故宫收藏的每一件文物都记录了一段历史,承载了一段文化,这亿万件瑰宝,见证了中华文明5000载的兴衰变迁。

而故宫本事同样是一件承载中国悠久历史的“文物”,我们有责任用心维护,让这些瑰宝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故宫   博物院   瑰宝   北京   关门   文物   警方   教训   下午   游客   人员   收藏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