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病如何养好

胃病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它覆盖各个年龄段,从儿童到青壮年,再到中老年。胃病可在人上、中、下部位出现症状:中部可以食欲不佳、胃脘胀痛、烧心痞满;上逆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下面可以便秘或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消瘦等营养不良的表现。西医检查可能有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胃食道反流、萎缩性胃炎等。

胃病常见原因有很多,有人饮食结构不合理,比如饮食高油、高盐、高甜、高辣 ,喜欢冷饮等;有人饮食习惯不合理,比如吃得太快,三餐不规律,喜欢吃夜宵,心情焦虑压抑等等。

中医治疗胃病效果显著,但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胃需要减压,胃需要我们呵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

要暖

胃喜暖。胃温热了动力才能充足,消化才能正常。尤其是胃脘冷痛,肠鸣腹泻偏虚寒的胃病。不能吃冷饮,减少吃水果,特别是寒性重的水果,比如西瓜、梨、香蕉、哈密瓜等。可以适当食用生姜等温热食物。比如生姜红枣茶、醋泡姜等。甚至有些人在天气凉的时候或夏天使用空调时,胃部特别畏寒,这样的胃部一定要保暖,可以在中脘或者是肚脐部位贴丁桂儿脐贴。

要软

胃脘部易柔软。很多有胃病的人,胃脘部摸上去是硬的,甚至有压痛。所以我们要把它揉开,保证腹部柔软。揉腹法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腹宜常摩,可祛百病!”胃脘部不舒服可以直接揉按心窝部;胃病伴有大便不通的可以绕着肚脐揉;两胁胀痛的胃病可以从两腋下往中间揉。

要悦

情绪对胃有很大的影响。心情舒畅,吃得香,消化好。很多胃病是由于心情抑郁、焦虑紧张、工作压力大导致的。所以有胃病的人心情愉悦和放松很重要。一是进餐时要专心安心,心情郁闷不舒时可以不吃或少吃。二是平时要避免过于强烈,或者是持续时间太长的紧张、压抑、焦虑不安等情绪。

要少

吃饭要吃“七分饱”。中医认为:“胃以通、以降为顺”。如果经常吃得太饱,胃气就不能向下,堵在那就会有胃脘胀痛,甚至胃气上逆,出现嗳气打嗝,甚至恶心呕吐。尤其是晚餐一定要少吃,并且晚饭以后就不要再进食。原则上每次吃完饭不要有明显的饱胀感,并且下次进餐时有饥饿感。

要慢

吃饭要细嚼慢咽。吃的太快就会加重胃的负担,并且吃得太快就容易吃多。所以我们要慢慢的吃,能够感觉到食物的香甜。这样也有利于消化酶有充分的时间来分泌和消化。

要淡

有胃病的人不能吃得太油、太辣、太咸、太甜。其实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来摸索。比如吃完这顿饭以后,痰多起来,或者是口中感觉黏,或者舌苔很厚,或者有其他不适。要自己找原因,有可能是哪一种食物不能吃,或者是不能吃的太多,然后要记下来,以后注意。所以我经常讲:不吃或少吃什么比吃什么更重要。

不管是平时的养生保健,还是疾病的治疗,如小的感冒,大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甚至是恶性肿瘤等疑难杂症。养胃都是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不管是吃饭还是吃药,都要靠脾胃的运化吸收。所以养好胃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胃病   胃部   脾胃   肚脐   生姜   冷饮   吃得   中医   食物   心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