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回忆于凤至:我不爱她,要不是我爹逼迫,我不会娶她的

“我不爱她,要不是我爹逼迫,我不会娶她的。我爹说她是凤命,要娶她才能保佑我的军事事业。我当时很反对,但我爹说如果我不娶她,他就把我的军权给别人。我没办法,只好妥协了。”

张学良晚年回忆于凤至的这句话,是出自他在美国接受采访时的一段录音。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也是他的贤内助。她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才华和气质。

她曾经为张学良生下四个孩子,也曾经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处理军政事务。她对张学良忠贞不渝,即使他风流成性,她也能容忍和原谅。

到去世,她也在为张学良谋划,为其留下了好莱坞山顶的两栋豪宅,更是留下了大量的股票、存款等等,足可以保证张学良晚年不用为钱发愁。

1897年,于凤至出生于一个富裕而又开明的家庭。她的父亲于树德是清朝末年的进士,曾任吉林巡抚、辽宁巡抚等职。她的母亲李氏是一个有教养而又温柔的女性。

于凤至从小就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学习了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知识。她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对民主、自由、平等等理念有着浓厚的兴趣。

1908年,于凤至十一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订下了婚约,对方是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张学良当时才七岁,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

他的父亲张作霖是东北军阀,有着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实力。

于凤至和张学良之间的婚姻,是两个家族之间的政治联姻,也是两个人之间的命运安排。

1916年4月,于凤至十九岁时,与张学良十五岁时,在郑家屯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婚礼。

这场婚礼吸引了众多宾客和媒体的关注,被誉为“东北第一婚礼”。新郎新娘都穿着华丽而又典雅的服饰,彼此相视而笑。

婚后,于凤至与张学良来到沈阳,住在“大帅府”。这是张作霖为自己和家人建造的豪华宅邸,占地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有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品。这里也是东北军政要员和社会名流聚集的地方。

虽然起初张学良对于包办婚姻表示反对,但后来,于凤至赢得张学良的爱慕和敬重,张学良一直称她为“大姐”。公公张作霖也对这个儿媳妇喜爱有加。

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婚姻,开始了一段甜蜜而又和谐的生活。

于凤至不仅是张学良的贤妻良母,也是他的知己和伙伴。她不仅照顾好了家庭和子女,也参与了张学良的军政事务。她不仅支持了张学良的抗日救国的理想,也帮助了张学良的改革开放的措施。她不仅与张学良共同享受了富贵和荣耀,也与张学良共同承受了苦难和危机。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回沈阳的途中,被日本关东军暗中安置的炸弹炸死,这就是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这一事件震惊了中外,也给东北局势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当时,张学良正在南京与国民政府谈判,他得到父亲被杀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立即返回东北。

于凤至在得知丈夫父亲被杀的消息后,也十分悲伤和愤怒。但她没有失去理智和冷静,而是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

她率领家族成员和亲信将尸体秘密运回沈阳,并安排好了丧事。她与日本特务周旋,并派人通知各地部队保持警惕和稳定。她还秘密联络了国民政府和其他军阀,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同情。她做了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丈夫能够顺利继承父亲的遗产,维护东北的安全。

于凤至的英明和果断,为张学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在她的帮助下,张学良成功地掌握了东北军政大权,并宣布效忠国民政府。他还对东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他更加坚定地反对日本侵略,并积极地参与抗日战争。

1929年5月,赵一荻来到沈阳,成为张学良的秘书兼情人。赵一荻原名赵四小姐,是交通次长赵庆华的女儿,出生于1912年的香港。她是一个年轻貌美、受过教育、有着新思想的女孩。她对张学良一见倾心,不顾家人和社会的反对,私奔到东北与他同居。

于凤至对赵一荻的出现大为不悦,拒不接受。

她认为赵一荻是一个不要脸的女人,是一个破坏她和张学良婚姻的第三者。她对张学良表示了她的不满和愤怒,要求他断绝与赵一荻的关系。但张学良却没有听从她的意见,而是坚持要和赵一荻在一起。

赵一荻知道自己的地位很尴尬,也知道自己得罪了于凤至。她不敢直接面对于凤至,而是通过宋美龄等人向她求情。她跪在于凤至面前,流着泪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我只能跟着张先生。我发誓终生不要名分,只求您能接纳我。”

于凤至看着赵一荻这副可怜的样子,心中也有些动摇。她想到自己和张学良之间的感情,想到自己为他付出了那么多,想到自己还有四个孩子要照顾。

她不愿意因为一个外人而破坏自己的家庭和幸福。

于是,她咬了咬牙,同意了赵一荻的请求。她说:“既然你已经跟了张先生,那就算了吧。你可以以秘书的身份陪伴他,但你不能进入帅府,也不能见到他的家人和朋友。你只能住在我为你修建的‘金屋’里,与其他情妇们共享一个男人。”

赵一荻听到于凤至的话,感激涕零。她说:“谢谢您的宽容和大度,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恩情。”于凤至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就这样,于凤至用自己的钱为赵一荻修建了一座“金屋”,让她住在里面。这座“金屋”位于沈阳市郊,占地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有着西式的建筑风格和豪华的装修。这里也是张学良经常来访的地方。

后来,于凤至与赵一荻感情日甚,亲如姐妹。他们经常一起聊天、逛街、看电影、打麻将等。他们也经常一起陪伴张学良,在他忙碌时为他打理事务,在他空闲时为他解闷。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奇特而又微妙的关系。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于凤至多有襄助。张被囚禁后,妻子于凤至陪伴,赵四小姐则在香港靠张学良的钱生活。

1940年,于凤至因患乳腺癌,不得不与丈夫分离到美国治病。赵得以陪伴张左右。

1964年,为断绝张远走美国这一退路,蒋介石借张入基督教,按教义一名男子不能同时与两名女子保持夫妻关系,逼迫张与于凤至离婚。

赵一荻借机亦撕毁不要名份的誓言,遣人游说于凤至,撒谎称张学良主动要求与于凤至离婚并和自己结婚,于凤至为张学良安全考虑,同意在形式上和张离婚,但坚持“离婚”是被逼无奈,并非夫妻情断。

之后赵一荻和张学良正式成为法定夫妻。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去世。她曾买了两块墓地,一个自己,一个是给张学良的。

但在张学良死后的遗嘱却这样写道:与夫人合葬于神殿之谷。此处的夫人是赵一荻。

果然合了他在采访中的那句:“我不爱她,要不是我爹逼迫,我不会娶她的”。

不知道张学良晚年回忆于凤至的这句话,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后悔。

也许他只是想表达他对于父亲的不满,也许他只是想表达他对于自己的无奈,也许他只是想表达他对于赵四小姐的忠诚。但无论如何,我觉得他对于于凤至的一生付出的不公平,是不可否认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关东军   晚年   巡抚   国民政府   军政   军阀   美国   婚礼   父亲   婚姻   于凤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