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里逛洱源千年古镇翰墨留香 文墨凤羽的前世今生

【来源:昆明信息港_原创】

踏着青石巷道,触摸一座座古院落,聆听墙头照壁檐上苔痕点点的灰塑和砖雕背后的故事,这个隐藏在大理洱源山间坝子里的白族小镇——凤羽镇,因“凤殁于此,百鸟集吊,羽化而成”而得名。凤羽素有“文墨之乡”“世外桃源”“百鸟朝凤”等美誉,是历史上滇西“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中转站,也是滇西三大名乡之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不远千里到访凤羽考察游历,发出“曲峡通幽入,灵皋夹水居,古之朱陈村、桃花源,寥落已尽,而犹留此一奥,亦大奇事也”的感叹。

凤羽镇街景。俞逍/摄

凤羽镇巷道。俞逍/摄

凤羽镇巷道。赵振磊/摄

长期以来,凤羽白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共存共融共发展,文明进化,薪火相传。如今,在凤羽各家各户的照壁上、砖瓦间依旧能看到优秀中华文明保留完好的影子,在一栋栋传统白族民居里感受优良的家风家训,谦恭礼让、德邻居安的乡风文明,互帮互助、民族团结的和谐社会风尚。

凤羽镇传统白族民居。俞逍/摄

凤羽镇传统白族民居中的家风文明。俞逍/摄

凤羽镇传统白族民居。俞逍/摄

凤羽镇传统白族民居。俞逍/摄

凤羽镇传统白族民居中的家风文明。俞逍/摄

凤羽尹古家三道茶。赵振磊/摄

凤翔书院是凤羽镇上的地标式的建筑,曾是叶榆(大理)地区有极大影响力的书院之一。据介绍,凤翔书院始建于公元1726年(清代雍正四年),自创建开始,先后以“四进士”“十一举人”以及一批批的优秀知识分子脱颖而出,响誉一时,诸多学子慕名而来。

凤翔书院。赵振磊/摄

凤翔书院一隅。赵振磊/摄

凤翔书院一隅。赵振磊/摄

凤翔书院早开教化,是儒家思想传播,弘扬的重要阵地。书院不仅培养了能读书的学子,在德育上更加重视,以至形成了和谐的乡风文明,今天的凤翔书院,依旧是教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的重要场所,是民族团结进步、文化自信、文化大同的核心体现。(昆明信息港 记者俞逍 劳学丽)

凤翔书院一隅。赵振磊/摄

凤翔书院一隅。赵振磊/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白族   凤翔   洱源   大理   文墨   家风   翰墨   文化   巷道   昆明   民居   古镇   书院   前世   今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