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60岁以后建议一定要少去看望自己的兄弟姐妹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最亲密的亲人。他们彼此之间像是天上的雪花,结成冰,化成水,永远不会分开。

兄弟姐妹之间拥有共同年少的岁月,也有亲情血缘的羁绊。但也正因为“亲密”,更容易心生嫌隙。

正如心理学中“刺猬法则”,再好的关系,也不能失去界限。如果没有分寸感,更容易将彼此扎得鲜血淋漓。

亲人之间,分寸更不可差失。父母在,尚能在兄弟姐妹间的关系中从中调和。可一旦父母离世,兄弟姐妹之间唯一的“纽带”断裂,便更加不好处理。

尤其是成年以后,各自都拥有各自的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再亲密的关系,失去了朝夕相处的机会,也会走向生疏。

而逢年过节相聚一时之际,也经常因为时运鸿途而产生对比。毕竟,谁也不想被人指摘日子过得不如对方,谁也不想丢掉面子。

因此人老了之后,如何处理好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一个许多人关心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里给出的建议是:60岁之后最好少去看望自己的兄弟姐妹,它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60岁以后少去看望自己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兄弟姐妹之间容易互相攀比。

年纪小的时候,兄弟姐妹之间是朝夕相处的手足,共同享浴父母的疼爱,打打闹闹,未曾经历过人生的风雨。

然而60岁以后,兄弟姐妹各自在生活中阅尽千帆,人生际遇也是各不相同。

有的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而有的人,则时运不济,碌碌无为,没能取得什么人生成就。

这个时候,如果经常去探望,反而会加重心理的落差。彼此误以为一方是来炫耀,另一方遭受奚落。

正如西奥多·罗斯福说的:比较之心一旦燃起,就如家中遭遇切走,偷走你的快乐。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是会发生在任何人际关系之中,亲人之间也不例外。

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不仅容易出现自我评价的偏差,也会产生负面的情绪。进而影响与被比较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不可避免,也无法控制的。

兄弟姐妹之间有着相同的人生起点,却因为后天际遇,抵达不同的终点。这样的关系也就更容易引发比较、攀比情绪的产生。

更何况,在从前的年代,年龄较小的兄弟姐妹享受更多的家庭福利,而年长者更多处于牺牲者的状态。

往往为了弟弟妹妹的未来而主动放弃自我人生的可能,成年之后的兄弟姐妹家庭生活情况的对比,也更容易加重不满情绪的发生。

所以,倒不如距离产生美,亲人之间的舒适感,需要距离来维系。

60岁以后建议一定要少去看望自己兄弟姐妹的第二个原因,是人的精力有限,生活的重心更多还是在自己家中。

人到60岁以后,可以说是到了子孙满堂的时期。除了家中事物繁多,自身进入老年期,个体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

心理学中表示,人一旦到60岁,就进入了老年期。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表现为:身体方面带来的不安全感、家庭角色逐渐退出的失落感、以及对新的生活方式不易接受的难以适应感。

随着老人年龄的逐渐增大,除了身体疾病的增多意外,心理也愈来愈敏感孤僻,人际交往的欲望也会相比之前大大减少。

毕竟人到老年之后,自己家庭中的人事都应接不暇,身体质量的下降,日常饮食和睡眠也成为一项难事。

再抽时间和精力去看望兄弟姐妹,可谓是难上加难。

另外,人到60岁之后,人生的重心也已经有了偏差。虽说兄弟姐妹也是亲如手足,但与自己的子孙相比显然略逊一筹。

可虽然兄弟姐妹之间不能时时探望,但手足情深、血脉相连的情谊是不会改变的。

在谁有困难之时,也一定会互帮互助,关心关爱。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兄弟姐妹之间便是彼此的归途。

人这一生,手足之情是我们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即使不能经常相聚,但彼此间也会有深深的挂念。

60岁之后少去看望自己的兄弟姐妹,但少去,不是不去。

互相包容,多谢体谅,珍惜相聚的时光,便是身在晚年之时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时运   心理学   老年   家中   亲人   情绪   父母   关系   建议   心理   家庭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