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为什么晚清的洋务运动没能产生类似日本“明治维新”的效果?

19世纪40年代后,东亚的平静生活被打破。清朝在与大英帝国的战斗中失败,接着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廷被迫启动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美国舰队出现在日本海域,并要求日本德川幕府允许"开关"贸易。德川幕府在深思熟虑后意识到,日本根本无法与美国抗衡,只能同意这一要求。不久之后,日本爆发了著名的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开始了明治维新。然而,为什么晚清的洋务运动未能取得与日本明治维新相似的效果呢?



首先,清朝和日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很大不同。17世纪左右,明朝的建州女真脱离明朝统治,建立了后金汗国,后金在第二代大汗皇太极的改革下,转型为清朝,并在顺治帝时期入主中原,取代了明朝,成为东亚的新霸主。而在这之前,日本确立了德川幕府的统治。需要强调的是,清朝在乾隆帝时代宣布封锁国门,禁止百姓与外国人直接交往,而德川幕府在岛原之乱后,深感西洋思想对其统治不利,也宣布了锁国令,严禁日本人与除清朝人和荷兰人之外的外国人往来。由于德川时代的日本经历了战国时代,日本的诸侯非常务实,对西洋武器的引进非常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西洋科技被引入日本。虽然德川幕府宣布了锁国政策,但日本人和荷兰人之间的联系仍然保持,荷兰人及时将西洋科技传递到日本,甚至当时日本将西洋科技视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兰学。因此,在德川时代,日本对西洋科技并不陌生,只是不愿引进西洋制度而已。相比之下,清朝的洋务运动局限于引进西洋科技,对西洋制度则毫不关心。直到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才开始发展洋务运动。两者的时间差距是很大的。



其次,格局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明末清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洋科技曾经进入中国。例如,晚明时期的士大夫学习了西洋科技知识,康熙帝对西洋科技也很感兴趣。甚至乾隆帝也清楚了解法国革命的动态。然而,乾隆帝晚期宣布关闭国门后,清朝与西洋各国的交流仅限于广州的十三行。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导致了清廷对世界形势的无知。然而,中日近代历史的差异也与两国的国家格局有关。清朝完全可以推行大一统的国家体系,对基层的控制非常严格。相反,日本虽然名义上由德川幕府统治,但是由于是一个岛国,真正实施东亚大陆模式的集权非常不现实。因此,日本各诸侯有机会在暗地里发展近代工业,甚至在被迫开放国门之前,部分诸侯就掌握了西洋冶金和军工技术。因此,当社会需要变革时,清朝只能从上而下进行科技引进,不伤及统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改革。而日本则可以发动下克上的变革,各诸侯们组织力量,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将大政归还给“朝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日本   明朝   东亚   西洋   幕府   晚清   诸侯   清朝   类似   效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