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晚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始末

虎门销烟后,英国连续在广州进行武装挑衅,酝酿发动大规模战争

1939年清朝禁烟震动英国,引起国内舆论反对鸦片贸易浪潮

鸦片商人和相关社会集团不顾公众舆论反对,要求进行对华战争

纺织工业资本家集团联合致信巴麦尊,陈述对华战争必要性

英国内阁会议讨论对华战争问题,巴麦尊和麦考莱持强硬立场

1840年以乔治·懿律为全权代表兼总司令,查理·义律为副代表

6月懿律率领远征军舰队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开始

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经历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军封锁海面至1841年1月义律单方面公布《穿鼻草约》

6月英国抵达广东海面封锁广州,7月进犯厦门未果,北犯浙江、攻陷定海

8月抵达天津白河口震动京畿,懿律递交琦善照会,提出割地赔款等要求

沿海督抚除林则徐和邓廷桢外,多未作军事部署,天津仅兵丁800余人

守军久疏操练且无火炮配置,妥协言论占据上风要求道光严惩林则徐

9月北方港口封冻,懿律与琦善约定折返广东,道光以琦善与英国和谈

林则徐、邓廷桢革职调任新疆,抵抗派遭受打击,妥协派占据上风

11月琦善遣散林则徐招募兵勇、裁减兵船,拆除防御工事,助长英国气焰

12月中英谈判,义律接任全权代表提出要求,除割让香港外全部得到允诺

1841年1月英军突袭沙角、大角炮台,陈连升陈举鹏父子及六百官兵殉国

第一位为国捐躯少数民族将领,义律单方面公布《穿鼻草约》,强占香港

②第二阶段:1841年1月27日清朝宣战英国至5月27日《广州和约》签订

琦善行径激起国内各阶层强烈义愤,广东绅民要求琦善剿灭英军、收复香港

官员上书朝廷弹劾琦善,要求起复林则徐抵抗外敌,道光决议对英宣战

奕山为靖逆将军,隆文杨芳为参赞大臣,调兵一万七千人驰赴广东作战

2月广东巡抚怡良奏报琦善私割香港,道光将琦善革职拿问、交部议处

义律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所部四百人全部战死,琦善拒绝增援,广州告急

4月奕山抵达广州,推行防民甚于防寇方针,夜袭英军失败,遭到反攻

5月英军占领城郊泥城、四方等炮台,包围并开始炮击广州,余保纯乞降

奕山签订《广州和约》,谎称大胜英军,英国乞求通商,赔款写成归还商欠

六天内清军撤出广州城,七天内缴纳600万元赎城费,赔偿英国商馆30万元

英国以所获权益太少不予批准,改换璞鼎查为司令扩大战争,再燃战火

③第三阶段:1841年8月英国扩大战争进攻厦门至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

8月26日厦门陷落,总兵江继芸率兵御敌,力战牺牲

9月英军再陷定海,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等五千官兵血战牺牲

10月镇海陷落、宁波失守,余步云遁逃,谢朝恩战死、裕谦投水自尽

浙东三城失陷震动清朝,道光决定再次开战挽回败局、保住东南税赋之地

道光以奕经为扬威将军,文蔚特依顺为参赞大臣,抽调两万人赶赴浙江

1842年2月抵达绍兴,在不明敌情情况下分兵三路,惨败而归,不敢再战

浙江战场失败,道光无力再战,决议求和,以耆英和伊里布负责议和

英国认为议和时机未到,决定增派军队,攻打清朝心腹要地长江流域

5月英军退出宁波、镇海,集中兵力攻陷江浙海防重镇乍浦

6月英军进入长江,直取吴淞炮台,两江总督牛鉴遁逃,江南提督陈化成殉国

7月进攻镇江遭到顽强抵抗,都统海龄自焚殉国,四千余官兵战死

8月英军到达下关江面,道光完全丧失抵抗信心,耆英和伊里布签订《南京条约》

改变历史发展进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里布   鸦片战争   炮台   琦善   道光   英国   始末   香港   广东   广州   晚期   英军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