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字反哺 让老年人远离“网瘾”

原标题:加强数字反哺 让老年人远离“网瘾”

做饭也在刷短视频、宁可不睡觉也要追网络小说、沉迷直播间购物与各种返利、花养老金为喜欢的主播打榜应援、热衷转发“伪科学”“毒鸡汤”……近年来,一种新型网络成瘾现象引发社会关注,这些“染上网瘾”的人并不是青少年,而是曾被认为不擅长“网络冲浪”的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适老化改造”的持续推进,老年网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规模已达1.4亿,而截至2023年2月,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8亿,也就是说,我国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人是网民。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学会上网、使用智能手机,享受互联网社会带来的便利。然而,互联网对老年人并非百利而无一害,不少老年人在接触、消费网络信息内容之时也开始走向“沉迷”“上瘾”。《2021年中老年群体触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在中老年群体中,有51%的中老年群体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相较于普通网民,中老年群体的上网时间更长。

相对于其他年龄群体,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本就在逐渐退化,而长期久坐、时刻盯着手机、熬夜看直播和追小说等行为会更容易引起健康问题。除此之外,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也容易对触网能力与经验不足的老年人造成诱导,造成财物和情感上的损失。

帮助老年人戒除“网瘾”,要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老年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寄托了对于缓解孤独、跟上时代步伐的期盼与渴望。当日常的交流、电话转为线上,老人也希望能保持和子女的联系,不被“断连”;当越来越多的人徜徉在网络环境之中,老年人也希望自己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不被排除在外。因此,帮助老年人“戒掉网瘾”,不可简单粗暴地要求老年人“断网”“退网”,要家庭、平台、社会等多个主体一同形成合力,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与融入网络环境。

子女大多都是网络中的活跃参与者,应该率先承担起带动父母理性上网的责任,加强代际互动,实行数字反哺。不仅要向父母教授相应的使用技巧,科普相关的网络文化与网络安全知识,还应带动父母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与作息;要多关注父母的情感诉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与关怀,还可帮助父母培养新的线下兴趣与爱好;各大网络平台、APP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既要在操作上做好适老化改造,还要在信息内容方面做到敬老、爱老,加强对平台信息的审核与管理,构筑起适宜老年人信息消费的网络环境。一些平台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开设了“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统”,或许也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开设类似的机制;相关社会部门和组织要完善基础设施,可以从发展老年教育、创办老年活动中心、丰富社区老年人活动等方面入手,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可消遣时光、缓解孤独与提升自我的选项,让他们自动放下手机,走出家门,拥抱更多彩的晚年生活。(蒋可心)

来源:华龙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老年人   信息内容   网民   老年   群体   父母   我国   数字   社会   平台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