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17吹气襟翼技术,谁的难度系数更大?

C17和运20分别选用了吹气襟翼技术与超临界翼两种不同的飞机设计技术。

一、C-17吹气襟翼技术

吹气襟翼技术核心是利用发动机的喷气直接吹向襟翼,通过襟翼的双缝流向襟翼上下方。襟翼向下偏折时,发动机喷气会产生反作用升力和环流升力,使飞机能以较低的进场空速和较大的下降速率迅速落地。全展长前缘缝翼伸出时,可提供最大的升力及失速特性。

C17吹气襟翼

存在不足:

①这种襟翼处于发动机的高温燃气中,可能会对发动机本身产生额外的负担和磨损,影响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材料技术有较高要求。

②受限于襟翼的形状、位置、发动机的性能等,可能会导致额外升力的不稳定,影响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过程。

③由于是全金属襟翼,重量不轻。

渊源:

世界上第一架采用吹气襟翼技术的是1955年美国的F-104战斗机。


F-104

苏联吹气襟翼技术的飞机是1969年推出的Su-15和1970年开始服役的Su-15UT教练型。

SU-15

二、运20超临界翼技术

超临界机翼是一种特殊的翼剖面(翼型)的机翼。超临界翼的机翼可大幅改善在跨音速范围内的气动性能,降低阻力并提高姿态可控性。超临界翼的形状特征是前缘较普通翼型钝圆,上表面平坦,下表面接近后缘处有反凹,后缘薄且向下弯曲。气流绕过普通翼型前缘时,会形成激波,而超临界翼的前缘钝圆设计可以消除这种激波,从而降低阻力。

运-20超临界机翼

存在不足:

①超临界翼型的头部通常比较丰满,可能会对气流的加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前缘的负压峰值较大。此外,后部向下弯曲的翼型设计,但可能会使后部升力增加不够,需要采取措施弥补中段升力不足的问题。

②超临界翼型的后部弯曲度大可能导致低头力矩过大,需要更高的尾翼载配平,这可能会抵消一部分机翼升力并减小阻力激增马赫数。

③较薄的后部机翼也不利于结构设计,不便安装增升装置。

渊源:超临界翼型,由美国R.T.惠特科姆于1967年首先提出。应用于运-20、C919、A320、A321、A319等机型。

A320

谁的难度系数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襟翼   后缘   升力   机翼   后部   技术   前缘   阻力   系数   发动机   难度   飞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