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都花去哪了?鸦片战争本土作战的大清,为何军费支出比英国还多

#讲好中国文化##历史故事##历史#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英两国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朝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口通商,向英国赔款2100万两白银这笔赔款相当于当时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对清朝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却只有421万英镑,折合成白银约为1263万两。这就意味着,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几乎是英国的两倍。那么,这些钱都花在哪里了呢?为什么清朝打个仗就要花这么多钱呢?这背后又反映了清朝在军政制度方面的哪些弊端呢?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主要开支项目

根据历史资料,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军费开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军饷:指官兵薪金和待遇保障,以及与部队和作战有关的武器装备、物资给养、运输押解、吃穿用度等花销。这是清朝军费开支的第一大项,占了总支出的近七成。例如,直隶省在战争期间所花银两,军饷占67.9%,制造军械占11.5%,修筑工事占12.2%,合计占91.6%。

军械制造:指为了应对英国先进的舰炮和火器而大量铸造和购买的火炮、鸟枪、刀矛、弓箭、盾牌等兵器。这是清朝军费开支的第二大项,占了总支出的约十分之一。例如,浙江省在战争期间铸造了铜炮122位,铁炮900位,镇海炮局所铸117位铜铁炮,按乾隆年间制定的《钦定工部兵器则例》中的成本来算,便费银10.85万两。

修筑工事:指为了防御英国海上进攻而在沿海重要港口和河道修建的炮台、城墙、堤坝等防御工程。这是清朝军费开支的第三大项,占了总支出的约十分之一。例如,大沽口和北塘炮台竣工后合计花费工程款项达17.93万两。

以上三项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绝大部分的军费开支,其余的还有一些零散的花销,如犒赏、赈灾、赔偿等。从这些开支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朝在战争中的主要做法是:增加兵员和军饷,增加火器和军械,增加工事和防御。这些做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暴露了清朝军队的羸弱和落后,以及清朝官员的腐败和无能。

清朝军队的组织结构和战斗力

清朝军队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两大类:八旗军和绿营。八旗军是清朝的主力军,由满族、蒙古族、汉族等族裔组成,按旗色分为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个旗。绿营是清朝的地方军,由汉族组成,按地域分为京营、边营、镇营等。除了这两大类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军队,如水师、火器营、马步佐领等。

清朝军队在鸦片战争前的战斗力是十分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兵员不足:清朝军队在名义上有83万人,但实际数量估计仅在65万人左右。而且由于待遇太差且经常欠饷,以绿营为代表的大清经制军满员率低得可怜。如当时公认的劲旅湖南镇筸镇,额定兵员4107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检视时仅实有2853人,满编率仅69.4%,以至上封来查,不得不雇佣市井无赖充数。连劲旅都是这个样子,其余部队的情况又该怎样?福建汀漳龙道张集馨更是发现,其下属的龙溪县勇兵1200人,竟然仅存在于名册上!

装备落后清朝军队的装备主要是火炮、鸟枪、刀矛、弓箭等传统兵器,与英国先进的舰炮和火器相比,完全处于劣势。虽然清朝在战争前后也大量铸造和购买了一些新式火器,如洋枪、洋炮等,但数量有限,质量不佳,操作不熟练。而且清朝对火器的使用也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往往只是简单地模仿西方,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火器战术。

训练不足:清朝军队在战争前长期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缺乏实战经验和训练。尤其是水师,在海禁期间几乎没有任何活动,完全失去了水上作战的能力。而且清朝军队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各地官兵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和配合方式。

士气低落:清朝军队在战争中面对英国的强大火力和机动性,往往感到恐惧和无力。尤其是水师,多次在海上遭到英国的惨败,士气全无。而且清朝军队的指挥官,往往缺乏勇气和决断,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或者轻敌冒进,或者畏敌避战,或者相互推诿,导致战机失利。例如,在广州海战中,清朝水师总兵关天培率领的船只,在与英国舰队交火后,就立即逃回虎门,被英国人讥为“虎门逃兵”。在宁波海战中,清朝水师总兵陈化成率领的船只,在与英国舰队交火后,就立即逃回镇海,被英国人讥为“镇海逃兵”。

综上所述,清朝军队在鸦片战争中的组织结构和战斗力是十分低下的,无法与英国军队抗衡。这也是清朝在战争中花费了巨额军费却仍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官员的腐败和贪污

除了军队的问题之外,清朝官员的腐败和贪污也是导致军费开支高昂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官员在战争中经常利用职权和机会来牟取私利,从中榨取巨额财富。他们的腐败和贪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虚报冒领:清朝官员经常虚报兵员、军饷、物资等数字,以便从中多领银两。例如,在广东省,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至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间,广东省共领取军饷银两为1,000,000两以上。但实际上,广东省的兵员并没有增加多少,而且大部分都是不堪一击的短勤兵。这些银两大部分都被各级官员私吞了。

贪污浪费:清朝官员经常贪污军费,用于自己的奢侈享乐或者送给上级以求升迁。例如,在广州海战后,广东巡抚林则徐被革职下狱,其家产被查抄时发现有金银珠宝、玉器瓷器、字画古籍等价值数百万两白银的财物。这些财物大部分都是他从军费中挪用或者从商人处索要的。而且清朝官员还经常浪费军费,用于一些无用或者有害的事情。例如,在广州海战前,林则徐为了阻止英国舰队进入珠江口,在虎门水道上铺设了数百条铁链,并在岸边修建了数十座炮台。但这些措施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增加了开支和损失。

假造伪造:清朝官员经常假造或者伪造一些军事情报、战绩、功劳等,以便欺骗上级和百姓,掩盖自己的无能和罪责。例如,在广州海战后,清朝水师总兵关天培向朝廷上奏,声称自己击沉了英国舰只十余艘,杀伤了英国人数千人。但实际上,他只是在虎门水道上与英国舰队交火了一会儿,就立即逃跑了。他的这个奏折完全是捏造的。

以上几个方面的腐败和贪污,严重损害了清朝的财政和军事,也严重影响了清朝的声誉和信誉。这也是清朝在战争中花费了巨额军费却仍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对外交和贸易的态度和政策

最后,清朝对外交和贸易的态度和政策也是导致军费开支高昂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在鸦片战争前后,一直坚持着一种封闭、自大、歧视的对外政策,拒绝与西方国家进行平等的交往和合作。这种政策不仅引起了西方国家的不满和敌意,也错失了与西方国家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清朝对外交和贸易的态度和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海禁政策:清朝在鸦片战争前实行了长达150多年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与外国进行海上贸易,只允许官方通过广州十三行与外国进行有限的贸易。这种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海洋开发和海上防御,使中国在海上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和话语权。而且这种政策也无法有效地控制外国人的活动,反而导致了鸦片走私和走私贸易的猖獗。

朝贡体系:清朝在鸦片战争前后,一直坚持着一种以中国为中心,以天子为尊,以四夷为臣的朝贡体系。这种体系要求所有与中国有关系的国家都要向中国进贡,并接受中国的礼仪、文化、法律等。这种体系完全否认了其他国家的主权和平等,只承认中国的优越和至高。这种体系不仅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反感和抵制,也使中国无法与西方国家进行正常的外交和谈判。

鸦片禁令:清朝在鸦片战争前后,一直试图禁止鸦片在中国的流通和消费。这种禁令虽然出于保护民众健康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目的,但却没有考虑到鸦片在中国社会中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和利益。这种禁令不仅无法有效地遏制鸦片走私和吸食,反而导致了鸦片价格的上涨和走私商人的暴利。而且这种禁令也触犯了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进行自由贸易的权益,引发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敌对。

以上几个方面的对外政策,严重削弱了清朝与西方国家的沟通和合作,也严重增加了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冲突和战争。这也是清朝在战争中花费了巨额军费却仍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鸦片战争   军费   英国   火器   水师   作战   鸦片   清朝   开支   中国   支出   本土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