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奶引:因长得太美16岁被画在1元纸币上,如今怎样了?

1978年,我国决定组织印刷第四版人民币,人民币的设计工作则交给了画家侯一民负责。

对于侯一民来说,画画不难,难的是,不知道该画谁。

为此,侯一民决定去往少数民族聚集的贵州地区去寻觅一张合适的面孔。

这时候,一位16岁的女孩闯进了侯一民的视线中,她的容貌深深打动了侯一民。

她就是第四版一元人民币正面的主角——石奶引。

在她的画像登上了人民币之后,她的人生又是怎么样的呢?

自学染布

石奶引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偏远农村,家里十分贫困,却需要养活兄弟姐妹六个人,作为大姐的石奶引只上过几天学,勉强认识自己的名字。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石奶引开始帮着父母下地干活,有一天在干活的时候,石奶引听到村子里边的人说可以拿布匹去镇子上去卖。

石奶引听了之后连忙想起自己家有一台织布机,听妈妈说这还是祖母留下来的,过了这么长时间,织布机还能用吗?

石奶引决定试一把,当天回到家后就把织布机搬了出来,上边早就布满了灰尘,石奶引在经过一番研究过后,织布机竟然能运转起来。

虽说石奶引没有上过学,但是手十分的灵巧,不一会,一匹匹精美的布从织布机里滑了出来。

石奶引看到这一匹匹布颜色十分的单调,决定自学给她们染色。

染布可是一门技术活,石奶引之前是从来没有尝试过,为了染好布,石奶引坚持不懈的进行尝试,不停的进行实验,直到调出自己觉得满意的颜色。

把这些染好的布匹拿到镇上去卖,很快就卖光了。

由于石奶引的布匹十分的畅销,和她年纪差不多大的女孩都想跟她学习染布。

石奶引对于上门来学习的人,把自己会的东西全都教给了她们,一分不收。

她乐于教导他人,耐心指导每一个细节,帮助她们掌握好染布的技巧,这也让石奶引认识了很多朋友,她们经常聚在一块织布,聊天。

这一天,石奶引她们又聚在一起准备做刺绣的时候,发现要用的丝线用完了,几人决定去镇上去买一点。

集市偶遇男子

当时的石奶引仅仅16岁,身穿着民族服饰,耳部的饰品闪闪发亮,这时的她在人群中显得是格外的耀眼。

一旁的游客都被她所吸引,不禁流连忘返。

就在石奶引在一个摊位上挑选合适的丝线的时候,一只手从背后轻轻的拍了拍石奶引的肩膀。

只听一个男子紧张的问道:“请问,我可以给你画张画吗。”

这人就是侯一民,为了寻求合适的人选,侯一民这些天一直游走在贵州的大街小巷当中,可一直没有找到能够打动侯一民的那张面容。

就当侯一民想要放弃的时候,在这里遇到了石奶引,石奶引的相貌一下子吸引住了侯一民,他知道,他找到了那个最合适的主角了。

石奶引在听到有人想要给她画张画后,稍微愣了一下,可也没多想,笑着点了点头。

得到同意后的侯一民十分开心的拿起画笔,不一会,一张栩栩如生的画作就完成了。

侯一民在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后连忙向石奶引道谢,而石奶引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跟着自己的一群朋友回了家。

石奶引没有想到,几年后,自己竟然成为了人民币上的主角。

回到家后的石奶引依旧过着平凡的生活,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石奶引也到了该结婚出嫁的年纪,石奶引长得十分漂亮,还有一门手艺,村里的很多小伙子对其都有好感。

这不一听到石奶引家在张罗婚姻大事,村里的小伙子对石奶引展开了猛烈的追求,石奶引家的门槛都要被媒婆给踩烂了。

但石奶引对于婚姻大事,则选择的听从父母之命。

最后,石奶引的父母选择了一名叫做石学海的男子。

两人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举办了婚礼。

但婚后石奶引的生活过的并不是很好,虽然两人十分相爱,但是家里十分贫困,一家几口只能挤在一件小屋子里边。

过了两年,石奶引生下了一对儿女,这下家里的负担更重了,为了家里的开支,石奶引又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织布。

可是家中贫困,连一台织布机的钱都没有,在村里借了借,总算是把钱凑够了。

虽然这么久石奶引没有织布了,但其手艺仍然不减当年,织出的布依旧十分畅销,但家里人太多了,织布挣得钱远远不够家里的开销。为此,石奶引想了各种办法,扩展业务给家里带来不少收入。

此后这些年,石奶引一直在做这些手艺。

而石奶引以前那双洁白的双手也因多年的染布变得十分的粗糙。

但石奶引从没有任何怨言,看着孩子们健康的成长,石奶引十分高兴。

此时的石奶引,怎么也想不到不久后自己出名了。

人民币上有石奶引,石奶引却没有人民币

1987年,我国第四版人民币发行,而其中一元人民币上边的主角正是石奶引。

“石奶引,这钱上的女孩跟你好像啊。”

村里的村民们在看到人民币后连忙跟石奶引说道。

石奶引这才想起来当年的事情,事后石奶引并没有到处宣传这件事情,继续过着她平淡稳定的生活。

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隐藏的了呢,在村里人的传话中,石奶引的事情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了。

媒体们在得知此事后,争先来访,石奶引一下子变成了名人。

村里的干部看到这个情况,也是立马在村口张贴了石奶引的海报,借助石奶引的影响力,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

虽然石奶引出名了,但她家里的经济情况并没有什么好转,换做别人,肯定会借此机会大赚一笔,但石奶引坚持觉得要踏踏实实的,因此,石奶引一家的生活状况并没有什么好转,甚至比之前更加困难了。

有些网友看完笑说:“人民币上有石奶引,而石奶引却没有人民币。”

脱贫致富

石奶引一家的贫困在2017年迎来了转机,庆云乡佰你村被国家列入重点扶持对象,凌裕平在听说了当地的的情况后,决定前往石奶引所在的村子看一看。

到了石奶引的家后,凌裕平被震惊到了,他没有想到作为名人的石奶引生活竟然是如此的艰苦,家里的房屋破烂不堪,连个像样的家具也没有。

而石奶引也不是曾经那个16岁的小姑娘了,如今已经56岁的她,时间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皱纹。

这更加坚定了凌裕平帮助石奶引脱贫的原因。

为了改变石奶引家里的现状,凌裕平决定因地制宜帮助石奶引。

经过凌裕平这些天的调查,首先为了石奶引的六块田做了规划,之前的这几块地主要都用于种水稻。

诚然,种水稻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想要脱贫,这点水稻是远远不够的,凌裕平建议石奶引可以在稻田里养一些泥鳅,这样也是一笔收入。为此,凌裕平还专门找朋友要来了一些泥鳅苗。

除此之外,凌裕平还发现,石奶引家附近的山上还有很多的荒地,如果把这些地利用起来,种上果树,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为此凌裕平还亲自给石奶引提供果树种植技术和管理指导。

石奶引在看到凌裕平为了自家的脱贫如此的努力,十分感动,这一下子增加了不少新的产业,石奶引感受到了一点压力,但是为了家里,石奶引全都接了下来。

就跟当初学染布一样,同样的没有经验,但是石奶引坚持不懈,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一定要做到把东西全都要搞懂。

如今,石奶引家已经实现了脱贫,一家人住在了新盖的砖瓦房里,每年光是地里的收益就有将近两万块钱。

村里的其他人家看到石奶引一家日子逐渐好了起来,都十分的羡慕,都想要效仿石奶引的作法,遇到不懂的就跑来请教石奶引。

石奶引还是跟当年教染布一样,毫无保留的把凌裕平那里学到的知识教给了村民们。

就这样在石奶引的细心传授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全村的收入水平都在稳步上升,没两年,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石奶引家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家里的孩子也终于有机会离开大山去到外边看看了。

而石奶引则是在家边照顾孩子们,边看着自己的一片田地,继续着那平淡的生活。

结语

石奶引的人生过的十分的低调,16岁的时候被大画家画了下来,把这就当作平常事,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发现自己是人民币上的主角后,并没有因此炫耀,而是继续过着平凡的生活。

在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下,石奶引始终坚守本心。

对于我们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过度的去攀比只会适得其反。

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东西,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染布   织布机   布匹   贵州   纸币   水稻   村里   贫困   主角   家里   人民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