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组图」感受中国工业遗产易门铜矿新魅力

这里山高、坡陡、弯急

云南多铜。在我国的历史中经常有云南铜的身影闪现,而易门铜矿则是其中的一个闪光点。自易门铜矿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之后,世人的目光开始更多投注于这个地方。

10月5日,秋高气爽,记者一行人一起来到易门铜矿,对其进行探访。

从昆明驱车到易门县城路况很好,可谓一路高速一路坦途。从易门县城到易门铜矿的路现今虽有了大的提升,但仍能感觉到昔日到这个地方的不易。铜矿位于云南省易门县绿汁镇。这里山高、坡陡、弯急,离县城数十公里。绿汁镇因铜而兴,因铜辉煌,因铜竭而沉寂一时。随着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小镇又开始声名远扬,有文章对该地进行了报道。

尽管这样,我们一行还是有了一些新发现。首先是小镇的地形地貌奇特。到达山峰观景台,放眼望去,只见碧空之下,绿汁大桥横跨于两座峭壁之间,彰显现代气息。该大桥曾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由于它的出现,两座高耸的山峰之间的道路被打通了,到铜矿有了新路可走,可谓天堑变通途。俯瞰铜矿所在的绿汁镇,只见群山苍翠,绿意盎然,巍峨的大山似乎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山脉与山谷交错,如同几双巨手把一个绿汁镇捧在手中。游客们看到这幅景象时,赞不绝口。有人说像一幅活色生香的油画,同行的民俗学者孙志明说:“这很像一个聚宝盆。”

易门铜矿形似“聚宝盆”

事实也是这样,位于这个“聚宝盆”的易门铜矿的历史可谓“金光闪闪”:自清代开矿以来,其产铜量就不可小觑。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对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了聚宝盆,自然少不了开发这个聚宝盆并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奉献者。有关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较为薄弱,铜矿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被优先列入国家建设计划之中。

在此背景下,近3万名建设者从我国的四面八方汇集于此,奉献出他们的青春智慧与才华,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他们人生中独特的篇章。

易门铜矿车间

徜徉于绿汁小镇的街道、车间以及附近的矿洞。首先感受到的是当年建设者们工作条件之艰苦、工作之艰辛,创业之艰难。与此同时,还能感受到当年建设者们的人生豪情。在那个时代,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写出动人的篇章。矿工似乎天生就具备了一种苦中作乐,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

我们发现了矿工们写的诗,其中一首名为《矿工三角锄》的诗有以下句子:初见三角锄,心中生疑惑。用来颇应手,先人智慧多。板锄切泥土,角锄钻矿渣。不愁力柔弱,要把先进夺。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不是亲历者是无法写出来的。

另一发现则是绿汁小镇保护力度明显加强了。昔日的电影院、工人俱乐部、矿务局都被保护了起来,并且在显眼的位置安装上了保护牌。当时的单身宿舍也被做了明显的标识,并且还将矿务局工会的一张鼓励20对男女青年报名交友的《活动通知》展现出来。显示了文物保护者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活并奉献在这里的年轻人们的景仰与尊重。

昔日的电影院

镇上的奇石收藏馆,也是吸引游客们的一个重要打卡点。馆主名叫何志军,他是“矿二代”,今年已70多岁。据他的爱人介绍,老何的父亲曾经是保卫干部,山西人。而老何的母亲则是广东人。在他家的“博物馆”里面,我们看到一张英俊潇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年轻战士的照片。老何的爱人说,这就是老何的父亲。另一张照片则是老何的父亲与他的战友们在铜矿成立时的合影。照片上的战士一个个英姿飒爽,有的身上还缠绕着密密麻麻的子弹袋。老何的爱人指着照片说:“老何的父亲主要负责铜矿的安全保卫工作。你看他腰间还翘着一把小手枪。”说这话时,她一脸自豪。

老物件和旧照片

老何及他爱人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将以前的矿石、矿灯、大哥大、奖章、方框相机以及年轻矿工们结婚时的婚床、嫁妆“三转一响一咔嚓”等约200件老物件保管好,前矿务局矿工们工作生活的场景复原出来。老何的爱人说老何最近很忙,经常要陪着一些从外地赶来的人们参观工业遗迹,去给他们讲述那些已逐渐远去的故事。而且,他正准备编写一些书籍或者是资料来纪念他们的父辈以及那一时代的矿工,让更多的人们知道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建设者的故事。

云南网记者 李洪峰 摄影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易门   铜矿   工业   聚宝盆   矿务局   云南   矿工   中国   遗产   小镇   父亲   魅力   照片   高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