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点,相同的事件,幼师虐童背后还有哪些漏洞?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而幼儿园是孩子人生学习的“第一站”,幼儿园里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段时间相继发生“上海某幼儿园多名幼童遭虐待身上多处针样小孔”和“东莞3岁男童幼儿园遭捆绑体罚1小时”等事件屡见热榜,作为一名宝爸,我的大女儿也在幼儿园上大班,我就在想为何此类事件频频发生?究竟如何才能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值得幼儿园、家庭、监管部门、社会各界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2起严重的幼儿园虐童事件背后,分别有着不同的恶劣情节:如果说针扎幼童是想恶行变得隐蔽,那用胶带捆绑幼童双腿则是赤裸裸的施暴,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那个老师当着那么多孩子眼前动手实施推、拽、拉等动作,这给其他孩子心理造成多大的扭曲。相比起涉事老师恶劣的个人行为,这样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无疑是沉重和压抑的,学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将承受着怎样的摧残和伤害?每当这类事件的曝光戳痛了多少父母的神经,这些事件给当事人及其家庭造成怎样的影响,在一次次事件背后,还有哪些需要堵住的漏洞?

作为一名家长,我们家长对幼儿园最关切的问题是:幼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不论入园前做过多少择园功课,别人如何解答,家长其实总会悬着一颗牵挂的心。个人认为,幼儿时期的不良影响可能会伴随孩子未来人生,归根结底,源头预防最重要,幼儿园除了对幼师资质需要筛选外,还应该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和辅导,并加强相关保护未成年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不要因为缺幼师就“只要愿意干都可以来”的现象发生,无论如何“用人荒”都不应成为“用人失察”的挡箭牌,更应该以具备幼师资格证以及师德师风过硬的标准来招聘幼师,以此来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此外,幼儿园的管理也十分重要,幼师如果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工作,那她们自然会将这种氛围带给孩子,健康快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减轻幼师的压力。

实际上,作为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围的幼儿教育,幼师工资、待遇低,压力大,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家长觉得,幼师就等同于保姆,你只要把我的孩子带好就可以了。但他们忽略掉的是,3岁至6岁间的儿童教育是十分重要,3至6岁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关键时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和品格培养的重要阶段,所以幼师不是保姆,应当作为人民教师受到尊重。

事后惩戒虽然重要,但毕竟事已至此,愤怒与谴责之余,更值得我们沉思的是,如何防范和杜绝虐童事件的再次发生,作为家庭父母就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适现象和不良反应,沟通交谈入园学习生活情况;作为幼儿园要加强幼师管理注重师风师德教育,配齐2教1保,即1位正班主任,1位副班主任,1位保育或生活老师,建立相互监督机制,防止单方面出现虐童现象发生;作为监管部门少一些形式主义的检查,多一些不定期巡查幼儿园教学情况的监控视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年终幼儿园年检不予通过。

幼儿教育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家校之间的配合,也不能因这些个案而抹黑和攻击幼师群体。对于幼师个人而言,只有热爱教育、尊重孩子,才能赢得社会理解。作为一名家长,同时我也呼吁,相关部门和幼儿园需要进一步完善幼师准入制度,加强师德、师智、师能评估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幼师   事件   幼童   师德   幼儿教育   漏洞   幼儿园   地点   家长   发生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