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院士透露:我国2025年建成“星网一期”,推动6G技术发展

9月19日,在本届台湾周的主论坛海峡两岸(武汉)高科技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上,多位重磅嘉宾聚焦“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携手合作共赢未来”主题,分别就AI机器人、数字经济、元宇宙等前沿热点话题发表演讲。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李德仁在作演讲。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6G技术可“上天入地下海”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6G技术就是把陆地无线通信技术和中高低轨的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及短距离直接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可以应用于通信、计算、导航、感知、智能等领域,建立空、天、地、海泛在移动通信网,实现全球泛在覆盖的高速宽带通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以《论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为题,为现场参会嘉宾描绘出6G技术“上天入地下海”的智能化蓝图。

李德仁院士指出,4G与5G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存在局限性,目前全球移动通信服务的人口覆盖率约为70%,但受制于经济成本、技术等因素,仅覆盖了20%的陆地面积、小于6%的地球表面积。

“6G技术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它有更高的接入速率、更低的接入时延、更快的运动速度以及更广的通信覆盖。”李德仁院士认为,在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行,5G领先”后,我国在6G领域将大有可为。

如果说2G带来图片,3G带来视频,4G带来直播,5G带来AR/VR等应用,那么6G传递的信息将超越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在AR、人工智能等感知领域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比如带来包括味觉、触觉、情感等,甚至可以通过脑机接口,直接对人体的大脑皮层进行刺激,改变学习方式。

他还透露,在2025年,预计我国“星网一期”将建成,推动6G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社会进入泛智能化信息社会。

李德仁院士还指出,在6G时代,网络本身将变得非常智能。网络不仅可以远程智能控制许多工业操作,还能感知自身环境以及所处环境,运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智能调度网络资源,远程控制网络业务,实现智能服务。此外,网络还将更加灵活和开放。

他认为新基建是国家的重大部署,其中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作至关重要。5G/6G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包括真三维实景地理信息技术,将大幅提高信息的精准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G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李德仁院士鼓励两岸青年企业家、科研人员充分利用现有平台优势和行业机遇,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为智慧社会的到来作出贡献。

AI机器人及自动化能够赋予产业创新应用发展新契机

“世界上最后能生存的生物,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智慧最高的,而是适应能力最强的。”演讲中,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罗仁权引用了达尔文的名言。他认为,AI机器人及自动化能够赋予产业创新应用发展新契机,同时需要把服务型机器人和工业型机器人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商机。“这个时代发展得非常快,推陈出新非常重要,我们讲创新不是只有产品的创新、市场的创新,还有整个工厂以及流程的创新,只有创新才可以确保市场的存在。”

“以前是传统机器人,后来是合作机器人,现在迈入AI境界,让机器人更加聪明。”他提出,机器人研发是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人工智能+物联网可以使工业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升级,也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升级。随着AI芯片的大量应用,机器人和自动化结合在一起潜力巨大。

演讲中,他谈到,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让机器人更智慧化。“让机器人学习,即智慧感测,就是机器经过长期的学习能够像人一样按照感觉来做,实际上就是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我们可以说这是人和机器人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精确率,同时可以使机器人变得非常聪明。”

罗仁权期待,海峡两岸的机器人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持续加强合作,建立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打造开放、稳定、安全的AI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开创更加繁荣的未来。

企业创立时就设立武汉台北“双中心”

威盛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行政长徐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开启元宇宙的金钥匙:AI与艺术》的演讲。他兴奋地表示:“元宇宙是未来科技的巅峰,而人工智能则是打开这扇大门的关键。我们正站在科技革命的前沿,元宇宙将为我们创造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机会。”

台湾科学园区资源共享协会理事长陈俊伟展望了台湾科学园区的发展趋势以及两岸科技创新合作前景。他强调:“要实现两岸科技创新的合作共赢,我们需要加强在地链结,吸引年轻人返乡,建立在线合作平台,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募集创新合作基金,并坚定维护智财权。”

鼎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裁魏建中则分享了他的愿景,即立足武汉、携手台湾,服务全球,打造以光谷为中心的全球医药研发和生产中心。他用亲身经历表达了对这一构想的坚定信念:“2013年,从创立企业之日,我们就建立了台北武汉的‘双中心’模式,武汉、台北公司同时成立。武汉作为生产及商业化中心,具备丰富的高校资源和成本优势。而台北作为研发及商务中心,拥有国际化的人才资源和成熟的资本市场,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这次论坛汇聚了各界精英,共同探讨了科技创新的未来以及两岸合作的机遇。与会者一致认为,通过加强合作,两岸可以共同开创科技创新的新时代,为全球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余睿 通讯员张文婧)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院士   台北   台湾   武汉   技术发展   机器人   两岸   机器   未来   我国   全球   技术   李德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