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探测出巨型稀土矿,足够人类用730年,为什么迟迟不去开采?

文|鲸探所

编辑|鲸探所

你知道吗?稀土不是土,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可以说,稀土是媲美石油的战略资源,而且十分珍贵,更是被全世界称为“工业上的黄金”。

在科技领域上,稀土比黄金还要金贵。

日本作为稀土进口大国,一直都对稀土的供需情况十分紧张。

然而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他们探测出了巨型稀土矿之后,为何却迟迟不见开采呢?

稀土-工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获取资源的手段也日趋多样。

早期人类依靠采集、狩猎维持生存,后来逐渐发展出农业,利用土地资源,近代兴起的工业革命,则迎来了对矿产资源大规模开采和利用的时代。

19世纪,人类开始了解一种被称为稀土的金属元素。

最初发现稀土的是芬兰化学家加多林,他在1794年从一块矿石中提炼出第一种稀土元素钇。

而现在发现的稀土共有17种,包括钪、钇、镧系元素等,这些都是周期表中相对稀有的金属。

在加多林通过化学实验分离出钇以前,这些稀土元素的存在尚不为人类所知,可以说,这是人类科学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进步。

要知道,稀土元素广泛存在于地壳中,但高纯度的稀土矿石分布较为集中。

稀土具有许多特殊性质,在冶金、电子、农业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可以制造更硬更轻的合金,也是电子产品必不可少的材料,稀土被称为“工业黄金”和“维生素”,是国防工业的战略物资,就连肥料和催化剂也含有稀土。

但是全球稀土资源分布却十分不均匀,中国曾经占有世界上70%的探明储量,而中国的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江西省赣州等地,但是由于大量开采出口,现在中国的占比下降到30%左右。

与石油类似,稀土的局部垄断地位也会引发政治经济争端。

人类开发利用资源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但资源耗竭也带来问题,稀土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储量非常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循环利用废旧稀土资源,然而日本却声称,他们在国内发现了巨型稀土矿,而且储量足够人们用上几百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日本发现巨型稀土矿

要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发达国家。

作为世界第三大稀土消费国,日本长期依赖进口获取稀土资源,其中82%来自中国。

为了摆脱对外来稀土的依赖,日本一直在自己的领土上大力开展稀土勘探。

但是由于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打开局面,日本开始将视野转向海洋。

日本企业联合研究机构,使用各种勘探设备对周边海域进行大范围调查,希望能发现可供开采的海底稀土资源。

2011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研究人员宣称,在日本最南端的南鸟岛附近海域,发现了蕴藏量达1600多万吨的稀土矿藏。

根据初步勘测,这处矿藏规模约为1600万吨,按照当前全球稀土消费量计算的话,这个矿可以持续开采使用长达700多年。

对于日本来说,南鸟岛附近的这处海底稀土矿藏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不仅可以使日本摆脱对外国稀土的依赖,还可以改变日本在稀土领域的受制局面,成为稀土资源的掌控者。

为了进一步获取详细的矿产资料,日本政府决定投入巨资进行深海勘探。

日本发现巨型稀土矿,这也就标志着其资源禀赋得到重大改善,而这批矿藏的开发利用,也将促使日本的海洋开发事业达到新的高度。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为何日本迟迟没有开采呢?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

为什么日本至今没有开采?

这处矿藏位于小笠原群岛最南端的南鸟岛附近海域,距离日本本土约1900公里,埋藏深度在海平面以下6000-8000米之间。

这也就意味着要开采这些稀土矿石,日本需要面对遥远的距离以及极端的开采环境。

小笠原群岛距离日本本土约1900公里,在这样遥远的岛屿进行开采无疑增加了难度。

即使日本成功开采,也面临长途运输的问题。

因为小笠原群岛位于太平洋上,要从岛上运输矿石至日本本土,只能依靠海运。

然而,依靠船运将矿石从小笠原运回日本,往返距离将近4000公里,至少要航行10天以上,这将大大增加运输成本和运输风险,而且船只在广袤的太平洋上极易遭遇风浪,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再说了,深海开采可能带来难以预测的环境影响。

他们发现的稀土矿藏处于海平面以下6000-8000米的深海沉积层中,要在如此深度进行开采,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具备这种技术。

而且日本现有的勘探装备也只能作初步调查,难以进行实际开采。

可以说,目前日本最先进的深潜救生艇最多只能下潜到2000米深处,想要开采8000米深的海底矿石,技术门槛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而深海中的压强巨大,普通装备是根本无法承受的,所以说日本必须研发特殊的深海开采装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

深海开采是需要大量投资建设专用设备的,而且运输成本也十分高昂。

日本经济学家估算,按当前国际稀土价格,开采小笠原群岛稀土几乎肯定是亏损的,而开采只有在稀土价格大幅上涨后才可能获得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日本预测至少需要稀土价格保持在历史最高点的20倍,并持续20年,这样开采才有可能获利。

但是很显然,这种价格的水平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成本因素制约了日本开采的兴趣。

再加上海底开采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有可能造成海水污染,这会带来国际环境压力。

小笠原群岛附近海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许多珍稀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都在这里,如果采矿过程中造成泄露的话,那么污染物可能会毁灭整个海域的生态系统。

日本就算是想要开采,他们也难以承受污染海洋给他们带来的国际压力。

所以说,他们短时间是完全没有开采这个矿的能力的。

未来稀土资源

稀土元素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但由于分布广泛且品位低,开采难度大,加上稀土元素的提取和分离技术复杂,很多国家并不具备商业化生产的条件。

虽然当前全球仍有足够的稀土储量,但这些宝贵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由于早期技术优势,现拥有全球近40%的稀土储量,但是遭遇“荷兰病”之后,过度开采稀土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

因此,中国政府从2010年开始限制稀土出口,并大力推动产业升级,降低对稀土的依赖。

同时,中国也在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开发新材料以减少稀土用量,这些措施对优化中国乃至全球稀土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中国科学家在稀土分离提炼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中科院院士徐光宪首创的“串级萃取”技术,使中国成为第一个能够大规模提炼高纯稀土的国家,这项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稀土分离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中国政府和科研人员的推动下,该项技术得以在国内广泛推广,奠定了中国稀土工业的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在加快开发本国稀土资源,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的稀土储量也较为丰富,更有甚者,科学家正在研发钇铁石榴石等新型磁性材料。

尽管目前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仍很充裕,但合理高效利用稀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稀土   日本   加多   稀土元素   矿藏   储量   矿石   群岛   海域   深海   中国   人类   发现   全球   资源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