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对旧军队幻想破灭之际,结识了哪几位志同道合的密友?

1923年8月,彭德怀与黄公略、张荣生在湖南讲武堂毕业后,彭德怀回到家乡湘潭,在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当连长。

两年后,彭德怀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一团的营长,一年后又升任团长。

当然,他最大的收获不是升了官,而是有机会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这帮朋友和同志,在他追寻革命理想的道路上,如虎添翼,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彭德怀虽然升迁顺利,但心情并不舒畅,他是个有脑子、爱思考的军官,目睹军阀纷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一夕数惊,不可终日,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社会迅速破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和生活依据,投军阀部队当炮灰,我也是其中之一。”

他在认识到自己也是军阀的工具与炮灰的同时,又看到湘军内部完全是封建军阀统治,走私贩毒,克扣士兵饷银;为了争地盘,抢财源,经常发生内讧,“今日归汉,明日归曹”;至于吃喝嫖赌,一个军官几个姨太太,更是普遍;而士兵除了服从之外,没有任何自由。

随着职务的升迁,彭德怀的视野也逐渐开阔。他看得越多,思虑越多,就越是愤懑、失望,对旧军队的幻想逐渐破灭。

好在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黄公略,心中又燃烧起希望的火花。

彭、黄二人相识于1917年间的一次士兵请愿大会上,彭德怀为鲁涤平部六团一连二班班长,黄公略为该团二连战士。

嫉恶如仇的彭德怀与满腔爱国热情的黄公略,志同道合,兴趣相投,遂结成密友。

黄公略湖南湘乡人,他身体单薄,眼睛大而明亮,眉毛淡淡的,尖下巴,长得很有特点。

他跟彭德怀是同庚人,也是同年投的湘军,缘分很深。

他原名汉魂,字家祀,爱读兵书,特别喜爱张良受书于圯上老人黄石公,得以精通韬略,佐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为此,他索性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黄公略,又叫黄石,可见他志趣之高远。

彭德怀与他一见难忘,一拍即合,钦佩他的好学和书写、绘画才能,曾称赞道:“公略是一位求知欲很高的人。”

不久,彭又介绍了班里的一位战士李文彬给黄公略。

李文彬,后改名李灿,他是军阀鲁涤平的参谋肖文铎的内弟,本是湖南宜章人。肖文铎介绍他到湘军来,恰巧安排在彭德怀的班里。彭德怀见他好学上进、为人谦和,和他相处甚谐。

李文彬高小毕业,文化自然比彭德怀高一筹,但彭德怀对知识如饥似渴,就让李文彬教他学文化。班里的士兵常见他俩在晚饭后,坐在床铺前写字作文。

1918年间,彭德怀、黄公略、李灿三人结为生死兄弟。

1922年,彭德怀、黄公略、李灿、张荣生与彭德怀的老班长郭得云等几位志同道合的密友,共商救贫会章程,组成士兵自发性革命组织。

1927年元旦,这一组织改称“士兵委员会“,班为小组,连为士兵委员会,各连士兵委员会开联席会议,选举营士兵委员会。

彭德怀尝到了交朋友的甜头,又陆续结交了20多个知识分子和贫苦农民、失业手工业者出身的士兵朋友。

彭德怀当团长的时候,19岁的邓萍又走进了他的朋友队伍。邓萍是四川富县人,黄埔军校出身,是中共地下组织派进独立五师来做兵运工作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彭德怀安排他当了团部文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救贫会”、“士兵会”就是后来发动平江起义的基础与本钱,也是发展成“燎原”之势的红军劲旅的基础与本钱。

参考资料:《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彭德怀全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国民革命军   宜章   密友   黄埔军校   湘乡   志同道合   黄石   湘军   炮灰   军阀   湖南   班里   士兵   军队   幻想   委员会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