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为何要将军权交给陈锡联,而不是给叶剑英?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人民与太多位伟人告别,而毛主席在临终前发出了1号文件,内容只有两条,其中一条是由陈锡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主持中央军委,就相当于拿了兵权。涉及到兵权,选人就要尤为慎重。毛主席选了陈锡联掌兵权,而不是叶剑英,一时间“陈锡联夺了叶剑英的军权”的传言盛起。

毛主席为何不交给更有威望、更有经验的叶剑英元帅,反而是给了陈锡联呢?陈锡联到底有什么过人的本领,能得到毛主席和中央的赏识?让我们一起回顾陈锡联的革命经历。

陈锡联是个“小钢炮”

1931年3月9日,陈锡联入伍刚刚一年。在这一天,陈锡联所在的队伍准备向双桥镇发起进攻,而陈锡联所在的连队则负责为这次进攻打头阵。

打头阵的部队往往需要面临更大的危险,但陈锡联这个刚入伍一年的新兵却丝毫不害怕,他跟着红旗往前冲,一点儿都不畏惧敌人猛烈的炮火。

就在这时,一颗山炮弹把扛旗的士兵打倒在地,红旗也跟着倒在地上。

陈锡联心中只有对革命的热情,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高高举起红旗,继续朝着敌人冲锋。

几个小时后,红军成功拿下了双桥镇,陈锡联的英勇表现也给营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营长高汉楚在战后讲评时说:“陈锡联人小志气大,打仗很勇敢,就像一个小钢炮!”

从此,“小钢炮”就成了陈锡联的代名词。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陈锡联后来很快当上了班长。

后来,陈锡联在战场上越打越神勇,多次立下赫赫战功,获得首长的肯定,就连彭老总都对陈锡联的才能满是赞赏,甚至准许陈锡联他们团在遇到敌人时,可以先打了再报告。

陈锡联如此会打仗,不仅是因为他异常勇敢,还因为他对战事有敏锐的直觉。

1937年10月,已是团长的陈锡联,率领第129师385旅的769团,在山林间与敌人展开游击战。

但当时日本的空军已经趋于成熟,日本便利用这个优势,三天两头就派出战斗机去骚扰我军战士。

面对敌机的骚扰,战士们都非常愤怒,而陈锡联敏锐地从敌机的飞行轨迹中得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在自己部队附近,肯定存在一个日军的飞机场。

陈锡联一想到周围可能有日军的机场,就马上带人亲自去找。陈锡联通过敌机飞行的规律,再加上找当地人打听,很快,他真的在隔河10来里外的阳明堡镇南面找到了日军的一个机场。

既然找到了机场,那肯定要把机场打掉,但当时大家都是步兵,又不能变戏法似的变出一架飞机来。况且,队伍头上天天有敌机盘旋,叫增援也比较困难,陈锡联是怎么把这个机场打掉的呢?

“炮司令”

陈锡联不仅是部队中“小钢炮”,还是毛主席口中的“炮司令”。陈锡联到底有什么过人的本领,竟然能用步兵打飞机?

1937年10月,陈锡联从敌机的飞行轨迹以及起降规律中敏锐地察觉到,敌军的机场就在部队附近。经过一番寻找,果然在隔河10来里外的阳明堡镇南面找到了日军的一个机场。

既然找到了机场,那肯定要想办法把它打掉。不过老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接下来的几天,陈锡联都和部下一起侦查敌情。

陈锡联发现,在敌军的机场内停放着24架飞机。这些飞机白天会从机场起飞去执行轰炸任务,晚上则都会停在机场内。

陈锡联在摸清了机场的兵力之后,决定夜袭机场,将这24架飞机全部毁掉。

10月19日傍晚,陈锡联的部队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顺利渡河,趁着夜色,769团摸进了日军的机场。

本来寂静的机场顿时变得火光冲天,战士们朝着飞机开火,还把手榴弹直接扔进飞机的“肚子”里。

由于日军的机枪都固定在飞机上,这让他们的反击变得毫无杀伤力,甚至还自己开枪打中自己的飞机。

在这场不到一个小时的战斗中,陈锡联的部队成功将24架敌机全部击毁,还打伤了100多个日本士兵。

这是769部队打的第一场仗,就打得那么漂亮,就连邓小平同志在见到陈锡联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陈锡联能打仗,是个将才!”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锡联任晋冀鲁豫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先后参加上党、邯郸、鲁西南诸战役。

1947年,陈锡联带着部下率先抢渡淮河,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解放了宛西9个县城及大片地区。1947年4月,在豫北战役中,陈锡联又巧妙地采取避其锋芒、诱其深入、陷其孤立,然后聚而歼之的战法,全歼国民党军第2快速纵队,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灭一个机械化旅的奇迹。

1950年时,毛主席下令组建一支国防军。军队少不了掌舵人,谁来负责带领炮兵呢?毛主席直接点名了“小钢炮”陈锡联:“红四方面军有个陈锡联,外号叫‘小钢炮’,搞炮兵当然是内行!”

被毛主席点名后,陈锡联从“小钢炮”变成了“炮司令”。

刚刚上任的陈锡联就遇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为了能让炮兵发展得更好,陈锡联在在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4省组建了8个训练基地,采取了“紧张的、短期突击的、战时的训练方法”进行改装训练。

仅仅三年的时间,陈锡联就让手中这支炮兵变成了一支既可与其他军兵种协同作战,又可单独遂行火力任务的战斗兵种。

从陈锡联的革命经历可以看出,他的确有勇有谋,在战场上多次创造奇迹,既然如此,为何毛主席把兵权给他时,会有“陈锡联夺了叶剑英的军权”的传言呢?

掌管军权

文件一经发布,“陈锡联夺了叶剑英的军权”的传言盛起。为何毛主席要将中央军委的位置交给陈锡联,而不是更有威望的叶剑英呢?

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役的洗礼,陈锡联已经积累了许多打仗的经验,1966年,陈锡联出任沈阳军区司令员、辽宁省革委会主任、省委第一书记等职。

1973年12月,陈锡联与曾经的老部下李德生对调,成为了北京军区的司令员。1975年1月,陈锡联升任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国防工业和体育工作。

从陈锡联这几次调任可以看出,他的能力一直都收到毛主席的认可。这种认可并不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才得到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和中央就已经看到了“小钢炮”陈锡联带兵打仗的才华。

况且,把兵权交给陈锡联,也绝不是毛主席一个人就能做的决定,而是大家一起商议之后,得出的结果。

毛主席在经过多次思考,反复权衡之后,说:“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会打仗,带过兵团,带过炮兵,在国务院也有个职务,就让他管一下吧。”

之所以将三军指挥权交给陈锡联,是因为当时既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又是军委常委的只剩下陈锡联、王洪文、张春桥等人。

而在文件中,毛主席也说明,当时叶剑英在生病,在这期间就由陈锡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陈锡联不仅擅长带兵,也擅长训练,而且他也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

这不仅是毛主席对陈锡联的评价,也是邓小平同志对他的评价,邓小平同志曾经这样评价过陈锡联:“陈锡联没有野心,他不会造反的,他不是造反的人。”

不过这个决议一出,让“陈锡联夺了叶剑英的军权”的传言一度很盛。叶剑英和陈锡联之间的关系真的变僵了吗?

其实不然,当时,叶剑英想退居广州,陈锡联专门打电话挽留他。陈锡联还怕自己的意思被误解,还解释过:“我留叶帅在北京,是想在政治局里能多留一票啊。”

要是有什么大事,陈锡联也会找叶剑英商议,后来,陈锡联还主动提出,请叶剑英继续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

1980年,陈锡联辞去一切领导职务,又被选为中顾委常委。

1999年6月10日,这位从14岁起就跟着毛主席,跟着党搞革命的同志,在北京病逝。回忆起陈锡联,大家都说他不仅能打仗,还特别能团结人。

陈锡联一生为国鞠躬尽瘁,在毛主席临终前接下中央军委的位置,并圆满完成了毛主席的遗愿。完成任务的他也的确没有野心,更没有贪权,而是将位置给了更适合的人,自己则从其他位置上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多年后,大家都能明白,毛主席在临终前把军权给了陈锡联,是多么英明的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军权   中央军委   抗日战争   小钢炮   敌机   兵权   司令员   炮兵   日本   日军   临终   传言   部队   机场   飞机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