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残忍的一顿午宴:8位将领高兴入座,筷子还没动却人头落地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镇守苏州的太平军四王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比王伍贵文、宁王周文嘉,以及四天将范启发、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八人将随从撇在一边,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淮军大营。

有军士将他们引入李鸿章的中军帐中,便退了出去。

郜永宽等人瞧见帐篷中央已摆好了一桌丰盛的酒席,一旁的主帅桌上也整整齐齐地叠放着八套崭新的清朝官服。

八人相视一笑,心中都觉得大事已定,可以放心一饮了。

谁知他们刚要分宾主落座,帐帘忽被挑起,一阵刀光斧影闪动。

随着最后一声惨叫停息,帐内只剩下一堆横七竖八、残缺不全的尸首和汩汩鲜血。

好好的一场盛宴怎么转眼就变成了惨不忍睹的修罗道场?郜永宽等八人至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何就落得如此下场?

而接下来,苏州城内的太平军,又会迎来怎样的结局呢?

图源网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所谓大王天将,不过是卖主求荣的反复小人

1863年看来注定是一个充满血腥味的一年。包围在苏州城外的淮军首领李鸿章正在发愁:

“淮军刚刚组建不过两年,虽说东征太平军以来,在英国人戈登的常胜军配合作战下,一路势如破竹,但打到苏州时,算是遇上了难啃的硬骨头。”

图源网络

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果然不好对付,即使他在回防苏州途中遭遇惨败,却照样能让淮军吃尽了苦头。

苏州城的慕王谭绍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的防御工事居然能挡住常胜军的轮番进攻。

此时双方算是相持不下。表面上,淮军占主动,将太平军围困在苏州城内出不来。而实际上,城内的太平军兵精粮足,且占人数优势,一旦对方做困兽之斗,后果难料。

如果淮军仰仗兵器之利强行攻城,就算最终取胜,恐怕也会和太平军拼得所剩无几。

图源网络

但如果此时向朝廷请求增兵,或者向老师曾国藩的湘军求助,也势必会在这最后关头,任由别人摘取了果实和功劳!”

正当李鸿章左右为难的时候,常胜军指挥官戈登向他提出了一个合理性建议——诏安!

听到这话,李鸿章顿时心头一亮,立刻找来了程学启,让他负责联系劝降苏州城内的守将。

程学启原本是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的部属,后被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策反降清,现在追随李鸿章的淮军东征。

李鸿章派程学启去劝降显然再合适不过,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妥妥的金字招牌。

程学启作为曾经的太平军降将,降清不久后便能做到了“开字营”的总兵的位置。他这个总兵是清朝正二品官衔,而且属于掌握兵权的实职。

如此实权、高官、厚禄的诱惑,应该足够打动任何心志不坚的太平军将领了。何况现在的苏州城正处在风雨飘摇中,想为自己留条后路的太平军将领肯定大有人在。

另一边的苏州城内,此刻也正在上演着一幕人人自危、各怀鬼胎的末路大戏。

郜永宽等四王四天将觉得太平军大势已去,早就和淮军水师副将、原太平军的降将郑国魁暗中有联络。

图源网络

他们目前犹豫不定,主要是因为还没和对方谈妥投降条件。

退守苏州城内的李秀成,对这八人的异心已有所察觉,但苏州城主帅是慕王谭绍光,对这八人信任有加。

再加上此时城内的太平军是各将领各率一部、各守一方,就算李秀成对这八人有所怀疑,也拿他们无可奈何。

李秀成毕竟作战经验丰富。此前他在苏州城外和淮军对阵,就是指望苏州周边的几支劲旅能火速驰援,好把战火隔绝在城外,保住苏南这块根据地。

可是松江一带的潮王黄子隆、常州一带的护王陈坤书始终按兵不动、拒不驰援,可见太平军内早就离心离德、各自为营了。

图源网络

这种情况下,慕王谭绍光在苏州城也是孤木难支,苏州城破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李秀成打算力劝谭绍光和自己一道突围,回守天京。

谭绍光却不舍得弃城而去,他觉得苏州城兵马粮草充足、防守坚固,就算不能持久,拖住淮军一两年不成问题。

李秀成见谭绍光不听劝,只能在临行突围前,向郜永宽等人打出最后的感情牌:

“如今天王蒙尘,大业不知还能坚持多久。你们都是两湖地区的兄弟,可以选择自由来去,但千万不能兄弟相残啊!”

图源网络

郜永宽等八人当场痛哭流涕,表示不会辜负忠王的知遇之恩、宁死不降,发誓要与苏州城共存亡。

然而李秀成前脚刚走,郜永宽就悄悄潜出了城外,和郑国魁、程学启、戈登在阳澄湖密会,商议投降事宜。

郜永宽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是献城之后留下一半地盘交给八大将屯兵;第二是清廷按照二十营的编制发放军饷。

第三条最为苛刻,郜永宽希望李鸿章奏请朝廷,批准四王四天将分别担任总兵和副将的官职,领正二品、从二品的官衔,并且明确在哪个省哪个地方任职。

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郜永宽还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戈登的密友、常胜军军医马加尼。

英国人戈登也自愿居间担保,让程学启折箭起誓,绝对不杀归降清朝的太平军将士。对郜永宽提出的三个条件一应满足。

而淮军的要求则非常简单:让他们八人杀了谭绍光、献上苏州城。

志短者往往智短,八大将自愿落入瓮

郜永宽眼见密谋达成,兴高采烈地回到了苏州城内,马上将其余七个人聚到了一起,商议该如何杀主投诚。

图源网络

1963年12月4日午时,郜永宽等四王四天将和其他太平军将领一道前往慕王殿,按各自品级在殿内落坐,认真的听取首席谭绍光做长篇报告。

一番老生常谈的高调唱完后,谭绍光不得不对目前的苏州保卫战做阶段性总结,并论功行赏、论罪处罚。

这个话题一直是太平军内部最大的矛盾。

谭绍光声称,守城战中广东、广西两地的太平军兄弟表现突出、忠勇有加,理应嘉奖,而其他地方的兄弟营却消极怠战、不听指挥,理应受罚。

图源网络

这话明显针对四王四天将所率的两湖地区的太平军,众人自然不服,于是八人反唇相讥,激烈的争论愈演愈烈。

康王汪安钧首先发难,脱掉长袍、跳上桌案。慕王谭绍光还没来得及反应,只见汪安钧已从腰间抽出了一柄短剑。

“干什么!”谭绍光万万没料到部下的叛变来得如此之快,刚发出一声断喝便被短剑刺入了喉咙。慕王殿内顿时乱作一团。

见谭绍光倒下,早有准备的八人一声令下,藏在暗处的手下纷纷持刀拿枪,看到慕王亲信便开杀。

图源网络

一时间慕王殿内惨叫哀嚎连连,谭绍光的亲人部属几千人,顷刻之间全部殒命。

郜永宽一马当先,提着谭绍光的人头走上城头,向全体太平军宣布降清,并亲自打开苏州城城门,命人将人头送到淮军大营。

李鸿章望着桌前谭绍光的首级,嘴角不觉溢出一丝冷笑。他心里知道大事已定!

从头至尾李鸿章就没见过郜永宽等人,但从只言片语中便能判断出这八人绝对是宵小之辈,根本不构成任何威胁。

他笑郜永宽等八人把清王朝当成了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政权,以为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封王拜侯?

图源网络

更何况,郜永宽等人讨要的总兵之职可不是什么挂名、候补的虚位,而是有兵权的实职,这岂由得李鸿章在两军阵前能够轻而易举决定的?

要知道李鸿章的官位不过只是江苏巡抚,哪里有权限决定正二品大员的任免。

程学启的总兵之职还是依赖曾国藩的保荐,朝廷的考察,以及他自己的战功慢慢积累的。

郜永宽等人居然对两军对垒时,敌将的赌咒发誓深信不疑,可见其不过是一帮心智短缺的庸才。

图源网络

而且,他们嘴上说归降,行动上却不愿率部投诚,反而挟兵自重、讨价还价,更拿主帅的人头作为交换邀功,可见其毫无底线、品性恶劣。

这样的蠢材、庸才和恶人,李鸿章怎么会留他们在身边分享苏州城,又怎么会替他们向朝廷要银子、要官位?

不愧是曾剃头的学生,不甘落后的苏州杀降

淮军开进了苏州城,缴械的太平军也被安置在了围墙之内,郜永宽等八人在李鸿章的三请四邀之下,走进了淮军大营。

图源网络

接下来就发生了文章开头一幕,这八个人在刀斧之下死无全尸,而负责这项任务的,正是在郜永宽面前折箭发誓不杀降的程学启。

不知这八个太平军叛徒在临死前的那一刻,有没有后悔过他们妄杀主帅的行为,有没有因为在慕王殿杀了几千人而不安过。

俗话说,擅动刀兵者必死于刀兵之下。这或许就是一种因果轮回、报应不爽。

史书对遭背叛而死的慕王谭绍光多有赞赏之词,认为他临危不乱不弃,对阵不怯不退,不失忠义且光明磊落。

图源网络

但对郜永宽、汪安钧等八人被诱降后惨遭屠戮,却少有同情,多数人认为他们背信弃义、卖主求荣、罪有应得。

杀了这八人后,原本以为大功告成的李鸿章却又接到报告,称苏州城内各个大街小巷口都有太平军在垒石头设关卡,不知何意。

李鸿章不禁皱了皱眉,他想起此前弟弟李鹤章在太仓纳降进城时,突然被诈降的太平军打中腿部、险些丧命的情形。

图源网络

虽说苏州城内太平军已是群龙无首,但李秀成在苏南根据地深耕多年,扶植了亲信无数,难保此刻没人会跳出来再起事造反。

而且这些降卒足有两万多人,他们拿起武器就是兵,放下武器就要给饭养活他们,是战是降都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现在的淮军也已是缺衣少食的疲军,苏州城内一旦混乱起来,他们未必能镇得住。

如何能妥善处置这么多的降卒,成了摆在李鸿章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图源网络

思来想去,李鸿章觉得眼下只有杀降这一条路最好走,虽然斩尽杀绝并非淮军的一贯作风,可是此时只有这么做才能永绝后患。

在视人命如草芥的古代,凡做大事的人都天经地义的认为,只要是时势需要,搞个成千上万人的屠杀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

曾国藩的湘军所到之处,对太平军基本都是实施的杀光政策,有时候还会放纵士兵屠城,而且抢钱、抢粮食、抢女人的口号早就是有些部队激励士兵拼命的手段。

图源网络

作为曾国藩曾经的幕僚,名义上的学生,李鸿章没少继承曾老师的残忍。

他不过迟疑了片刻,便果断命令程学启拿起那把沾着八大将鲜血的屠刀,继续屠向苏州城内的太平军降卒。

杀降事件引起了常胜军指挥戈登的强烈不满,扬言要找背信弃义的李鸿章拼命,国内外舆论也直指李鸿章。

可李鸿章却不以为然,他知道戈登只是懊恼常胜军被抢去了头功,没了抢掠苏州城的机会,于是他请朝廷赏给常胜军7万银元的犒赏费后,戈登很快就熄火了。

图源网络

至于舆论指责,李鸿章从来没放在心上,毕竟杀俘的不止他一个,热点不久就会过去,只要清廷没有怪罪,李鸿章的仕途就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

不得不说,李鸿章不愧是晚清中兴之臣,把外国列强和老佛爷的脾气秉性都悟得透透的。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帝王将相史,又有几笔留给了百姓民生

无论是清廷还是太平天国,无论是淮军还是苏州城的太平军,无论是李鸿章还是李秀成、谭绍光,无论是程学启还是郜永宽,他们或明或暗、或正或邪、或贤或愚、或忠或奸,都如走马灯般,于历史舞台上一晃而过。

图源网络

可是他们在所经之处、所过之时,有没有停下来听一听百姓的啼哭和呐喊声?

这些可以轻易决定他人生死的人,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死由谁而定?

答案无从知晓!

不珍视他人生命的人,他的生命其实也都轻如鸿毛。就像历史少有百姓的印迹,史书也少有他们真实内心的印迹。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太平军   两湖   将领   太平天国   苏南   卖主求荣   实职   午宴   总兵   清廷   殿内   晚清   苏州   朝廷   城内   城外   人头   筷子   残忍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