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击搜查中企,中国手握优势,美卡住全球命脉,死保老大地位

印度又想宰中企?联想或重蹈小米悲剧

印度从1991年开始市场化改革之后,从趋势上看,它的经济并没有平稳发展,而是不断反复、“阴晴不定”。

有时候,它表现得很开放,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有时候却保护主义横行,曾经英国的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和不少天真的跨国公司都在印度市场吃了大亏。

从综合数据看,2014年到2021年,是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伴随而生的是一股外资逃离印度的浪潮,共有2783家外国企业逃离,堪称真正的“外资坟场”。

其实,印度自独立以来,就没有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的外企出海也必须重视印度杀鸡取卵式做法带来的风险。

如果大家觉得历史故事没有说服力,我举个最新的例子。

今年七月份,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拉吉夫∙钱德拉塞卡还表示:印度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持开放态度。

结果仅过了两个月,印度就变卦了。

9月28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显示,印度税务局对我们的联想公司的经营场所进行了突击搜查。

搜查行动覆盖了联想位于哈里亚纳邦古尔格拉姆和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所有的经营场所。

印方给出的理由是怀疑联想公司逃税,为收集证据和确认信息展开的搜查。

大家很自然就想到了小米公司的遭遇。2022年,印度政府指控小米公司涉嫌非法转移资金,违反了印度《外汇管理法》。

当时小米印度公司以专利授权费用的名义,向小米北京等三家实体公司支付了555.127亿卢比,约合48亿元。

但印度方面认为,小米支付专利授权费属于进口软件,没有交软件进口关税,属于“偷逃税”,需要补税加罚款。

小米公司在印度经营了9年,累计利润也不过8亿元,印度政府这一次行动,不仅让小米公司这9年白干了,还要倒贴给印度40亿,印度简直是把小米公司当肥羊宰。

印度政府搞的杀鸡取卵,巧取豪夺的招数可不仅针对中国企业,而是外资一律平等,哪怕美国企业也照宰不误。

比如谷歌就先后2次被印度政府处以1亿美元以上的罚款,苹果公司由于这几年往印度转移生产线,有幸免于罚款,但也不排除过几年也会被印度政府“养肥了再杀”。

由于印度政府对待外资的手段越来越无下限,直接吓退了不少有意投资的中国企业,比如台湾富士康集团就宣布撤出印度的千亿半导体大项目,对印度的“芯片制造本土化”战略造成了重大打击。

印度政府为了短期利益而不讲理的对待外资,严重制约了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也影响到印度的国际信誉和营商环境的口碑。

2008年印度吸引外资470亿美元,到了2022年,这个数值461亿美元,折腾了这么久,基本没什么变化。

印度这次对联想展开突击搜查,证明印度政府太短视,根本不想着长远发展之道,压根也没能力确保市场的透明度和法制保障。一个连外资合法利益都无法保障的市场,怎么能吸引到资本心甘情愿去搞长远战略投资呢?

莫迪一心想要印度成为世界前三的经济体,也只是空喊口号罢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给中国经济站台,中国手握4大经济优势

我留意到9月28日,美国知名经济学家萨克斯给中国站台,他认为:即使地缘政治环境紧张,中国经济展现了韧性,并拥有4大优势,外界对中国充满信心。

哪些优势呢?晶晶给大家解释一下:

首先,中国国民的储蓄率高。

2022年,中国民间存款金额超过120万亿人民币,储蓄率居世界之首,储蓄率高除了可以投资以外,还能够让银行从过去的资不抵债专为慢慢盈利,现在世界前十大银行有一半是中国的。

第二,中国对基础设施、教育、研发的高投资。

要想富,先修路;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萨克斯认为,与中国的这些优势,远超印度。

晶晶认同他的观点,印度缺乏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并且文盲人口接近3亿人,严重制约了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近3亿的文盲人口,让印度大量劳动力只能从事最低端的、最原始的产业,限制了印度的产业升级。

第三,科学研究取得关键突破。

美国对中国卡脖子,虽然短期内给中国的发展制造了噪音,但是却变相激励中国企业自研自发,完成技术攻关。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期间,被美国制裁的华为公司推出了Mate 60系列手机,打破了美国的芯片封锁。

其实类似的场面在中国许多领域都不断上演。反观印度,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这是建立在西方愿意扶持的基础上,印度几乎在所有关键产业都依赖西方的技术与知识产权,只是空中楼阁一般的存在。

比如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其使用的燃气轮机就是从美国进口的;印度引以为傲的IT产业,其实就是建立在为欧美等软件厂商服务的基础上。

第四,新兴技术产业的领先式发展。

确实因为历史原因,中国的科研比西方较晚,但中国超前的战略任布局,与一如既往的稳步发展,任何国家都比不来。

咱们的新兴技术产业,5G、电动汽车、合成燃料、光伏,中国,甚至取得了领先于西方的局面。

在电动汽车行业,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西方甚至没有技术制裁的手段,只能打着反补贴调查的名义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占领西方市场。

反观印度呢?印度的科研发展,依然停留在跟着西方姗姗学步的状态,别说赶超西方了,能不被西方甩开差距都要谢天谢地了。

当中国的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开始冲击高端品牌产业链的时候,印度依然只能当西方手下的打工仔,就连多生产几部苹果手机,都要看美国的脸色。

所以目前的印度虽然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头上早就被西方套上了紧箍咒,印度现在听话,西方就任其发展;将来印度如果威胁到西方的利益了,西方几道制裁令就能让印度一夜回到解放前。

掌控全球16条海上通道,美国优势巨大

当然,中国虽然在经济、科研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不是高枕无忧,美国近百年来累积的战略优势,并不是中国短期内能够撼动的。比如美国作为一个海权国家,目前扼守着全球16条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就是美国目前最大的底牌,堪称卡住了全球的命脉。

二战结束后,哪怕美国的海上军事力量遥遥领先,美国却丝毫不敢放松,而是继续花费重金升级自己的海上舰队,直到冷战结束后,美国依然长年保持着10支航母舰队的规模。

从实际使用状况来看,美国海军的大部分航空母舰,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像一头头吞金巨兽消耗着美国的军费。

然而即便是最抠门的美国国会,他们敢削减F-22隐身战斗机的采购数量、敢下马一大批高精尖技术武器项目,却唯独不敢砍美国航母舰队的数量,主要原因就是,这些航母舰队是美国维持海上战略的基石。

有了这些航母舰队,美国就能随时控制全球大部分海上交通要道。

目前美国海军能够控制的16条海上通道,在大西洋有7条、印度洋有2条、地中海有2条,中国周边则有5条。

美国一旦封锁住这些海上咽喉要道,就能够对那些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造成极大威胁,迫使其倒向西方。

除了中国外,也只有那些并不过度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才敢公开跟美国唱反调,比如朝鲜、俄罗斯、白俄罗斯。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在美国的海权优势面前生不起任何抵抗之心,只能对美国死心塌地,直到有另外一个国家动摇美国的海权优势。

而中国现在大力发展“一带一路”,目的之一就是建设好亚欧大陆桥交通运输网络,夯实陆权基础,削弱美国的海权优势。

所以现在的美国对中国非常忌惮,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美国就迅速将中国视为了头号竞争对手,打压手段越来越极端。一旦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完全建成,亚欧大陆许多国家都不会再看美国的脸色,美国很可能面对满世界星星之火的局面。

而且美国对中国感到忌惮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强大的造舰能力。

根据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的评估,中国的造舰能力是美国的232倍!这个数字肯定是美国军方为了宣传“中国威胁论”而夸大了,但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的优势。

目前美国只有2-3家造船厂能够建造驱逐舰与航空母舰,每年甚至无法保证下水2艘驱逐舰,根本没法跟中国造船厂下饺子般的速度相比。美国五角大楼认为,到2030年,中国将有440艘军舰,而美国只有296艘。

炒作台湾问题,美国要死保老大地位

正因为如此,美国才要确保自己的海上优势,死保老大地位。9月2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中国正寻求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恢复自己原有的地位。

布林肯还声称:鉴于台湾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如果台海危机爆发,将危及全球经济,因此每个人都想维持台海的现状。

美国国务卿炒作中国试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并以“台湾问题事关全球经济安危”为借口,试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阻止中国完成统一。

目前美国控制的全球16条水道,唯独缺少了关键的台湾海峡,事实上也是美国海权受到威胁的标志之一。

中国已经能够在第一岛链内抵消美国的海上优势,令美国海军失去对台湾海峡的控制权,若中国完成统一,还会继续向外辐射自己的军事实力,进而让美国失去朝鲜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战略要地的控制力,那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将是一场噩梦,美国甚至会被彻底逐出亚太与中国,韩日等国也不再对美国仰人鼻息,中美的实力必然此消彼长。

所以中美无论是贸易战还是半导体战争,都属于点到为止的竞争,彼此都留着余地,那么输了依然有翻盘的机会。

但是当中美在海权问题上产生碰撞,将是决定世界头号强国地位归属的战争,将来可能会爆发的台海冲突,就是中美海权的第一次碰撞。7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上,美国虽然在陆权战争中吃了亏,但是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并未影响,美国的海权依然能够傲视全球。

但是台海冲突却不同,一旦美国输掉了台海战争,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布美国的海权不再稳固,美国许多忠心的盟友都会产生摇摆。

所以现在连美国国务卿都开始炒作“中国威胁论”,并试图让尽可能多的国家插手台湾问题,为的就是增加美国在台海冲突上的胜算,继续为自己的海权续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印度   中国   中美   优势   全球   台湾问题   命脉   美国   舰队   小米   航母   海上   外资   地位   战略   政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