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2岁,每月4千退休金,女婿说要给我养老,住了一晚我撒腿就跑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我叫李芳,今年62岁,是一名退休工人。我有一个女儿小苹,她嫁给了杜海,一个外地来的小伙子。我每月的退休金只有4000块钱,日子过得很拮据。我一直住在老公去世后留给我的老房子里。

前几天,女儿突然打电话过来,语气听起来有点着急:

“妈,你一个人住在那个破房子里也住了好多年了,搬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吧。咱们这房子空房间多得很,准备好了一间卧室给你住。到了冬天那房子又冷又潮湿的,您一个老人家住着多难受啊!”

我听到女儿的邀请,心里还是有些动摇的。的确,我住的这栋旧房子年久失修,屋顶漏雨,冬天冷风从各个缝隙里灌进来,使我冻得厉害。每次下雨,我都要把塑料 放在漏水处,然后焦急地等待雨停。我一个老太太,也没有能力和体力把这房子修缮一新。

但是一想到要离开这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我又有点舍不得。这毕竟承载了我太多回忆,离开这里我会觉得非常不习惯。

“妈,你就答应我们吧,到我们这里来生活,什么都不用操心,我们会照顾您的起居和饮食。您老住那种条件恶劣的地方,我看着就心疼。”小苹也在一旁附和道。

“对阿姨,您就把这里的家当都卖了吧,把钱存银行,以后要什么我们都可以给您买。来我们这里住,环境好,又能天天见到您,我们非常高兴。”女婿杜海也说道。

我还是有些迟疑:“我这老骨头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你们年轻人生活节奏又快,我去了可能会影响你们。。。。。。”

“您就别犹豫了,包在我们身上!今天我就开车过来接您,把您需要带的东西都搬过来。您就别想太多了,准备收拾收拾等我们去接您吧!”杜海很兴奋地说。

我听女儿和女婿语气坚决,也不好再拒绝他们的好意,只得答应让他们来接我过去和他们一起生活。

挂了电话,我有些复杂的心情。我虽然接受了女儿的邀请,但对离开老房子还是有些依依不舍。这么多年的回忆都在这里,我很难过断。

杜海很快就开车来到我家,开始帮我把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都装上车。

“妈,您就带点平时要用的衣物就行了,其他我们到了新家再添置。”小苹一边帮我收拾,一边说道。

我看着熟悉的家,满怀伤感地道:“嗳,这房子我住了几十年了,舍不得啊!小苹,你还记不记得你小时候。。。。。。”

我一边回忆着过去,一边不断叮嘱杜海要小心地搬运我的旧物件。看他把我的衣柜、桌椅一样样搬上车,我心里直打鼓。

杜海也安慰我道:“妈,您放心,我都会小心搬运的,不会让您的东西受损坏。到了新家您慢慢安顿就好,我们会照顾好您的。”

我点点头,心中还是忐忑不安。终于,房子里我要带走的东西都打包装车完毕。我站在空荡荡的老房子里,看着熟悉的环境,忍不住眼圈发红。太多回忆在这里,我真的舍不得离开。

“妈,走吧。”杜海小心翼翼地劝我。

我深吸一口气,跟着他们上了车。杜海启动车子,我们离开了我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我坐在车上,不断回头目送那栋佝偻的小楼,直到它消失在视线尽头。

到达女儿家已是傍晚时分。这是一栋崭新的小区高楼,与我的老房子完全不同。电梯高速运行,我走进女儿家宽敞明亮的客厅,有些不太適应。

“妈,这就是您的房间,您先歇歇吧,东西我们来帮您收拾。”女儿带我来到房间。

“好,辛苦你们了。”我点点头。

“对了妈,洗漱用品我都帮您准备好了,衣柜里也空出来几个抽屉给您放衣服。您有什么需要就尽管跟我们说。”杜海热心地说。

我谢过两口子,他们便去整理搬来的物品了。我一个人坐在房间,百感交集。刚刚还熟悉的一切突然都改变了,我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

女儿做了几个家常菜,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晚饭。

“妈您吃吧,这香肠是杜海最喜欢的,我今天专门做的。”小苹笑着说。

我笑着点点头,却没有多大食欲。杜海和小苹你一言我一语聊着最近的事,可我却插不上话。

吃过晚饭,女儿夫妻二人又忙着收拾屋子。我一个人回到房间,躺在陌生的大床上辗转反侧。楼下车来车往的声音吵闹,房间里偶尔也传来女儿家里的动静。我睡到凌晨才迷迷糊糊睡着。

第二天早上,杜海和小苹去上班了。我一个人在这陌生的环境有点手足无措。中午两口子匆匆回来吃饭,又都出门工作去了。

我的心里直打鼓,越来越觉得这新的生活让我招架不住。虽然女儿和女婿对我很好,但我实在太想念老家的生活。

这种焦虑的心情持续到第三天。吃过女儿准备的午饭后,我实在忍不住,决定自己出门走走。谁知一个不小心就在这个大小区里迷了路。我焦急地在楼宇之间兜兜转转,居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天色渐晚,我终于忍不住坐在长椅上休息。就在这时,一个保安大叔注意到坐在长椅上的我。

“阿姨,您看起来很着急的样子,是不是迷路了?”他亲切地问。

我点点头,请求他能引我一下路:“麻烦您了,我刚搬来这里,不太熟悉路。能不能请您把我带回那栋楼下?我女儿住在那里。”

“好的阿姨,您跟我来。”大叔很热心地带我走了一段路,终于来到了女儿的楼下。

我由衷地谢过友善的大叔,然后自己上楼回了房间。回到房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我开始极其思念老家的邻里朋友,思念熟悉的环境。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对自己的决定越来越迷茫和苦恼。也许我不该答应女儿的请求来到这里生活。虽说条件好,孩子们对我也很好,但我就是觉得心里莫名的空虚和寂寞。

我突然想起老家窗边的吊兰,那是老伴生前最爱的一盆花。我记得老伴当年把婴儿一般大的小苹抱在怀里,指着窗边的吊兰对她温柔地说:“苹苹,你看那朵花多漂亮啊,就是我们的小苹苹漂亮!”

想到这,我眼眶湿润了。离开老家,我甚至来不及好好地跟过去的点点滴滴道别。我知道孩子们的用心良苦,但我离开太突然,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空虚。

我躺在床上辗转到深夜,终于下定决心第二天一早就坐最早的公交车回老家。虽然知道这样会让孩子们失望,但我知道只有回到熟悉的环境,我才能感到心安。

第二天清晨,我悄悄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在餐桌上留下字条,然后趁杜海和小苹还在睡梦中时悄悄离开,来到小区门口等早班车。

坐上熟悉的公交车,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车窗外熟悉的街景一闪而过,让我感到无比亲切。走进老房子,我用手抚摸着长满灰尘的桌椅,眼前仿佛看到了年轻时挺着肚子的自己在忙碌,老伴靠在躺椅上抽烟,满含慈爱地看着我忙前忙后的身影。。。。。。

我给女儿留了字条,表达了我对她和女婿的感激之情,并解释我是一个老人了,实在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只想回到熟悉的老家。我保证会照顾好自己,让她不用为我担心。字条写完,我重重地呼出一口气,终于感到无比舒畅。

过了一会儿,女儿打来了电话,语气已经平静许多。她说理解我的想法,城里生活节奏确实太快,不太适合老人家。她让我无论需要什么就跟她说,她会常回老家看我。我欣慰地答应下来。

挂断电话,我终于感到久违的平静。我拉开窗帘,阳光洒进屋里。许多年没打理的房间堆满灰尘,墙皮剥落,布满蛛网。我找出扫帚和抹布,开始一点点清扫,一边低声哼着老伴生前最爱的那首歌《茉莉花》。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熟悉的小房间里睡得很香。第二天起来,我去集市买了新鲜的菜和肉回家仔细准备了几个菜,热腾腾地吃了一顿满意的午饭。边吃边想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我感到久违的充实与满足。

我突然意识到,生活的质量不在于外在条件有多好,而是内心是否满足。我已经习惯这里朴实的生活太多年,哪怕环境简陋些,我也心满意足。我相信孩子们都会理解我的选择的。

吃过午饭,我简单收拾了碗筷,然后出门去找我的老朋友王阿姨。王阿姨和我是老邻居,我们俩都是丈夫去世后独居的老人家,平时经常在一起说说闲话,互相照应。

我敲响王阿姨的门,只见她开门一看是我,惊喜地说:“芳妹,你回来了!这几天我没见着你,还以为你被女儿接走了呢!”

我点点头说:“我之前确实跟着女儿他们去了城里生活几天,后来还是回来了。阿姨,咱俩说说话吧,我好想念咱们天天唠嗑的日子。”

王阿姨笑着把我迎进屋,沏了茶,我们俩坐下慢慢聊起来。

“阿姨,你说我这样做对不对?毕竟是女儿好心把我接去城里生活,我这样转头又回来,是不是很不懂事?”我把心里的疑虑和王阿姨说了。

王阿姨听后沉吟片刻,说:“芳妹,我理解你,每个人心里的感觉是不同的。你习惯这里的生活太多年了,哪怕环境差些,你也觉得舒服惯了。孩子想法是好的,但不懂老人的心情。你别太自责,慢慢跟孩子商量就是了。”

我点点头,心里的郁结也缓解了些。我和王阿姨又聊了些其他的话题,聊着聊着,天色已晚。和王阿姨道别后,我慢悠悠地走回家,心情轻松了许多。

过了两天,女儿如约开车来看我,还带来了些生活用品和食材。我忙迎出门去,和女儿挽着手回房间坐下。

“妈,你一个人住这里要注意安全,窗门都要记得锁好。家里要是哪里不方便您就告诉我,我找人来帮您修整修整。”女儿一边叮嘱我,一边看着房间翻旧的布置皱起了眉头。

我安慰女儿道:“我一个人住习惯了,你们也不用担心。就是房子老了些,我自己收拾收拾也还行。”

“到了冬天房子漏风又冷,您一个人住多难受啊!”女儿还是忍不住说,“要不我们找个维修工,把房子好好修整一遍吧。”

我点点头说:“也好,就麻烦你帮我找个靠谱的工人了。你和杜海工作都忙,就别太操心我,我一个人真的还行。”

女儿见我态度决绝,也就不再劝我,只是叮嘱我要多跟她联系。我们又温馨地聊了些日常,然后女儿便告别回城里去了。

我目送女儿离开,心中充满感激。我明白孩子对我的关心都来源于对我的爱。晚年得到孩子的关爱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我会珍惜这个季节,好好地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冬日。我虽然一个人生活,但并不觉得寂寞。每天我都会去集市买些新鲜蔬菜,然后开开心心地做几个菜回家慢慢享用。吃过午饭,我会去找王阿姨聊天,或者就在家里打扫房间、整理东西。虽然房子老旧,但我尽力打理得整洁温馨。

有一天中午,我刚吃完午饭,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喊我的名字。我打开门一看,是我儿子李强来了。我多日不见儿子,激动之余还有些惊讶。

“妈,你怎么一个人搬回这破房子里住了?我打你电话你也不接,还好有王阿姨告诉我你的情况。”儿子一脸担忧地说。

我赶紧让他进屋坐下,给他倒了杯热水。“儿子你也别担心,我一个人住习惯了,过得好好的。就是这房子老了些,我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妈,要不你跟我回城里吧,我那里条件好,又有媳妇在,你就放心住过去吧。”儿子劝我。

我想了想还是婉言谢绝了:“儿子,谢谢你,但妈妈实在不想去陌生的环境。我这里住惯了,你也放心去吧。”

儿子见劝不动我,也就不强求,只嘱咐我多保重身体,有什么需要就打电话告诉他。我一一应下,心里却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轻易被儿子劝走。晚年能住在熟悉的环境中,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í过后,女儿又开车来看我,还带来了帮我修理房子的工人阿勇。阿勇四十多岁,是本地有名的小工头,手艺非常好。

在女儿和阿勇的陪同下,我带他们参观了房子,指出需要维修的地方。阿勇边看边记录,不时提出一些维修的建议。我们商量了一番,达成了修缮的计划。

“妈,有什么需要就尽管跟阿勇说,他手艺好,你看看修理的效果就知道了。”女儿对阿勇赞不绝口。

我笑着说:“好的,辛苦阿勇了。我这老房子就拜托你了!”

阿勇很快就开始施工,而我也按照他的建议暂时去王阿姨家暂住。每个晚上女儿都会打电话过来询问施工进度,并嘱咐我多注意身体。

过了十来天,阿勇终于把房子修缮得焕然一新。我高兴地搬回自己的小家,每一砖一瓦都焕发着新的生机。这都是女儿和女婿的用心良苦,我感激不尽。

我给女儿去了个电话,把自己新房子的情况描述给她听,并再三表示感谢。挂了电话,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会好好珍惜剩下的时光,享受天伦之乐。不管住在什么地方,能得到孩子真心的照顾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女婿   退休金   老伴   午饭   老家   阿姨   城里   熟悉   儿子   房间   女儿   习惯   房子   东西   环境   电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