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5岁入伍被妻子笑称去当团长,参战荣立二等功安排工作圆军旅梦

(本文共2739字,阅读完成约需7分钟)

内容简介:他9岁成为孤儿,18岁开始三次报名参军均未如愿。1985年10月,家乡驻军准备赴云南参战,热烈的备战再次点燃他的军旅梦想。

35岁的他说服妻子,找到驻军首长要求参军参战。经过努力被特批入伍成为一名机枪手,一个月后告别妻子及一双儿女踏上了南下的军列。

在前线,他不怕苦,不怕累,发挥自己的石匠技能改造哨所,拓展连队战斗生活空间,被全战区推广。与战友们一起坚守前沿阵地半年多,荣立二等功,服役期满后被安排到家乡县城工作,不留遗憾地圆了自己一生的军旅梦。

目前他与妻子依靠每月4500元的退休工资和补贴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

他就是李金省。

李金省

一、父母离异,9岁成为孤儿,当兵报国是他人生的最大梦想

李金省,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县人,1950年10月出生,1985年12月入伍,原为47集团军139师417团五连战士。

华阴老腔

在他尚未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时,父母离婚了。母亲带着哥哥和妹妹离开了家,他和体弱多病的父亲相依为命。9岁时,唯一的亲人父亲去世,他成了一名孤儿。乡政府收留了这名可怜的孩子,放学回来他就去乡政府食堂吃饭,晚上住在那里。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他成年,好在他不叛逆,懂得感恩。1968年,18岁的他报名参军,1米8的大个子,体重不足百斤,虽然早有准备在口袋里揣了两个秤砣试图增加体重,结果被识别出来没有当上兵。

1970年冬,20岁的他再次报名参军,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他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离穿上军装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可结果与两年前一样,没有被选中,继续在家务农。

1971年冬,21岁的他第三次报名,希望这次不再重复前两次的经历。可是梦想再次破碎。他认定自己这辈子与军装无缘了,回村踏实种地。由于他本分、勤快、能干,1974年与本村的姑娘李景霞结婚,一年后女儿出生,他走上了与父辈一样的人生道路。

他想出人头地,不甘心平庸地活一辈子。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农村也没有其它的好出路。他跟人学习采石手艺,由于身材高大,逐渐出落成为一个出色的石匠。但那时经济发展水平低,基建需求不高,他空有一身技艺,也挣不了几个钱。

1980年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一部分脑子活络的农民离开土地,利用农闲时间从事副业生产,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李金省就是其中之一,他先后干过贩卖、兽医,最终让他收入最多的还是采石头,因为当时盖房子需求连年增长。

二、当地驻军热烈备战上前方打仗,点燃了他尘封已久的梦想

1985年10月,驻陕原47集团军接到军委命令参加老山轮战。其中139师417团驻地就在华县柳枝镇,与李金省所在的华阴县敷水镇接壤。驻军要上前线的消息传到李金省耳朵里,他觉得自己的命运突然与它连在了一起,这也许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次从军机会

417团战前训练

他没有心思干活了,就与妻子商量。妻子听后觉得此事无异于天方夜谭,揶揄道:“你这么大年纪了,是去当团长吗?还是当兵?”他不顾妻子的玩笑,仍认真地开导,“我一个孤儿,被党和政府养大。我一直有当兵报国的梦想,年轻时没有实现。现在我们富裕了,边境不宁,我要去打仗报国。”

其时李金省35岁,女儿11岁,儿子6岁。已懂事的女儿听说爸爸要去当兵,笑着问他,“村里的叔叔当兵都是18岁,你的年纪都是他们的2倍了,还有人要吗?”

年轻的战士

李金省不管不顾要当兵,妻子认为那只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没好气地说了一句:“只要有人要你,你想去就去!”得到妻子这句话后,他骑着自行车飞奔去了华县柳枝镇417团驻地

政治部主任岳齐接待了他,听清来意后,岳主任以为自己听错了。看着李金省一脸真诚,岳主任答应向上级汇报。之后,生怕此事黄了的李金省紧盯着岳主任不放,天天去打听进展。此事上报到师里,师长黄俊杰和政委刘冬冬认真讨论了此事,决定批准其入伍

时任139师黄俊杰师长和常万全副师长(左)

因为当时接近年底,部队正忙于老兵退伍、干部转业之事。突然接到参战命令,很多官兵一时转不过弯来,复员、转业工作立即停止,转入备战。部队毕竟多年没打过仗了,有些人开始打小算盘。比如417团原定的主官人选此时想方设法调离了,个别战士私自离队回家告别。正在石家庄陆军学校学习的原415团二营营长刘亚苏被紧急召回出任417团团长

时任417团团长刘亚苏(左1)

35岁的农民李金省此时要求当兵上前线打仗是一个极好的正面典型,可以激励、鼓舞官兵参战的信心。部队领导问他,“打仗会有牺牲的?你不害怕吗?”他平静地说道:“我已经有儿有女,就算牺牲了也愿意!”

李金省被批准入伍了,同时向部队捐款现金1万元(被称"万元户")。参谋长为他戴大红花,团长刘亚苏亲自为他授枪。

与李金省同批入伍的大学生徐良(左1)

三、参战一年以苦为乐,任劳任怨,荣立二等功

因为个子大,块头足,李金省被分配到417团二营五连成为一名机枪兵。部队于1985年12月13日启程开赴南疆,投入了紧张的临战训练工作。梦想如愿以偿,年近40的李金省热情迸发,和20岁的小伙子们展开了训练比赛,比负重、比耐力,不甘落后。

李金省战前训练中

1986年4月份,出任机枪副射手的李金省和战友们进入一线阵地,守卫在最危险的那拉战区前沿高地。一班班长邢志强主动请缨要求防御最危险的211高地,师首长亲自为他送行,并将自己的00001号战斗徽章别在他胸前,为此邢志强被战友们称为“老山第一兵”。

5连一班长邢志强

由于部队认真吸取上一支轮战部队67军接防阵地的教训,认真准备,139师顺利完成交接并经受了初上战场的考验。五连在连长杨明星的指挥下,防御那拉最危险的211、255、146等高地三个多月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后升任二营副营长,在1987年的1.7黑豹行动中指挥四连作战。

五连长杨明星

李金省和战友们坚守阵地。作战之余,闲不住的他找来锤子和钢钎开凿石洞,将全连战友们当时居住的25个猫耳洞一个个拓宽扩大,改善了作战和生活条件。此事传出,上级派人考察后在全战区进行推广,李金省成了老山战区小有名气的石匠。

完成军工任务的李金省

他乐观豁达,有任务有工作抢着干,其他方面均让战友优先。娱乐时大伙推他唱歌,张嘴就来,说唱就唱,只要大伙开心

为战友表演节目的李金省

从1986年12月中旬到达云南开展临战训练到1987年5月份撤离归建,李金省在云南近17个月,活不少干,汗不少流,仗不少打,上天有意眷顾他,竟然毫发无损,战后被评为二等功。

李金省在前线

部队回撤归建后,李金省继续在部队服役,直到1989年服役期满光荣退伍,终于圆了自己的军旅梦,了却终生夙愿。复员后,被安排到华阴县城工作,直到2010年退休。

部队凯旋

李金省(右1)

李金省(左3)

目前,李金省已经年过七旬,与老伴平静地生活在县城里。李金省每月退休工资加上补贴合计4500元左右,是二人主要的生活来源。经常被一些学校、企业等单位邀请作报告,也是他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内容之一。

老伴李景霞

结语:李老兵是一个有梦想、有情怀的人,敢于为实现梦想而执着努力,不留人生留下遗憾!


作者简介:喜欢军事、文史。深耕10年对越作战历史和当代优秀军人事迹,忠于史实,文字干净简练。关注我,重温英雄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华县   华阴   妻子   岁入   石匠   战区   驻军   作战   云南   高地   军旅   团长   孤儿   阵地   前线   此事   部队   梦想   工作   荣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