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本是好事,毛主席为何却罕见的拍了桌子?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决定兴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永久纪念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人们纷纷表示赞同。然而,当有人提议在碑文上列出我党的英烈时,毛主席却怒气冲冲地拒绝了这一提议,严令不得在纪念碑上提及我党或党内人士。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猜测,究竟是什么让毛主席如此愤怒?争议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纪念碑的初衷。



1949年9月23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前往天安门广场,准备最后的筹备工作。站在广场上,毛主席深切地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的不易。那些为了中国未来英勇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人物不应被遗忘,他们应该永远与国家和人民同在。于是,毛主席提议兴建一座纪念碑,以表彰这些英雄的杰出贡献,让人民永远铭记。这一提议得到了广泛响应,人们纷纷表示支持。



然而,尽管提议获得了广泛支持,但兴建纪念碑的争议却不可避免。事实上,最早提出为人民英雄兴建纪念碑的建议来自北平国立艺专教师滑田友。他在一封信中建议修建一座雕塑组合而成的纪念碑,并强调这座纪念碑应该具备“多民族性”的特点。然而,这一建议虽然有益,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碑材的选择、设计方案、是否设置纪念馆以及外围设施等等。毛主席对此表示不满,他认为纪念碑的主题是“人民英雄”,设计应体现出亲和力,让人民感到亲近而不是高不可攀。这一观点得到了周总理的认同,纪念碑的主基调也因此确定。



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上,毛主席亲自撰写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这篇碑文强调了人民英雄的伟大贡献,但没有提及共产党或党内人士。这个决定引发了广泛的猜测,毛主席为何如此坚决地排除了党内人士的名字?毛主席的决定背后,是对广大人民英雄的敬意,以及对他们伟大贡献的深刻认可。这是一份对革命先烈们的感恩之情,也是一份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记录。



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上宣读了碑文,并为纪念碑埋下了第一块基石。整整九年后的1958年4月22日,这座备受瞩目的英雄纪念碑终于落成。这座巨大的纪念碑高14.7米,宽2.9米,厚1米,总重达60.23吨,由一块完整的花岗岩雕刻而成,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南北中轴线上。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镶嵌在纪念碑的正面,周总理起草的碑文则位于背面。纪念碑的四周装饰着五角星、旗帜和花环等浮雕,象征着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碑基的扶手采用汉白玉制成,象征着英烈们的纯洁坚定的革命信仰。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中国的十个伟大运动,如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游击等,展示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



这座纪念碑的存在不仅是对英雄们的告慰,更是为了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珍惜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先烈的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前行,永远不忘初心。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人民英雄纪念碑   天安门广场   我党   英烈   碑文   先烈   党内   纪念碑   罕见   桌子   好事   本文   人士   英雄   建议   作者   国家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