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群众提出质疑:为何只有一只耳朵?

在1950年劳动节,北京开展了一场举国欢庆的大典,天安门城墙上的画像将在今天迎来更新。群众们都纷纷翘首以盼,希望能够一睹新画像上毛主席的风采。

然而这幅新画像却只在天安门城墙上挂了一天的画像,它就是第四版的毛主席画像。

在备受瞩目的情况下,只见旧的画像已被拆下,一幅崭新的毛主席画像被吊机缓缓挂至天安门城墙。

当画像被彻底挂上后,所有人无不惊叹于画师的高超技艺,这幅毛主席画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整个天安门广场被人声鼎沸的赞美环绕。然而一声声的夸赞中,突然出现了几道不合群的声音,打破了这原本的和谐。

“怎么回事?!主席的画像上,怎么只有一只耳朵?”“眼睛还是向上的呢!”

这让原本终于松了一口气的辛莽,再一次将心提到了嗓子眼。难道自己绘制的这幅毛主席画像,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没错,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授的辛莽,正是本次毛主席画像的绘制者。

只见画像中的毛主席一双眼睛生动含情,目光上扬,注视着东方,寓意深长。可这样的寓意,老百姓却并不买单。

很快,外出收集群众意见的同志风风火火的回来,火急火燎的告诉了辛莽这个消息。

“你别急,慢慢说!这幅画是有什么不妥之处吗?”辛莽对着收集百姓意见的同志说道。

只见同志喝了口水,然后叹了口气说道:“有好多群众跟我反映,说是这幅画虽好,可主席的眼睛却是向上看的,并没有看向群众,这会让大家感到主席高高在上啊!”

这一句话,可把辛莽吓了一跳,他连忙重新检查了一遍自己的画,发现确实群众说的一样。

毛主席的眼睛虽是看向东方,却并没有看向老百姓。这样的毛主席虽有威严之像,却缺乏亲和力与亲切感,显得有些过于严肃。

收到群众反映的中央部门立刻就此事进行商讨,并于当日就将这幅毛主席画像拆除同时,辛莽也为此开始再次日夜赶工,重新绘制了一幅毛主席画像。

这一次,画像中的毛主席变成了目光平视,注视远方的形象。

终于,在同年十月一日,辛莽绘制的新的毛主席画像再次被挂上天安门城墙,这一次,老百姓没有再提出任何意见,每个人都交口称赞着这幅画高超的技艺与深邃的内涵。

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辛莽终于松了口气。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在1963年由张振仕主刀绘制的第七版新毛主席画像出现在了天安门城墙上,这幅画像采用了和辛莽此前绘制的毛主席画像的同样角度,都是只露出了一只耳朵。

然而,时代在变革。

这样的画引起了有心之人的揣测,他们诽谤张振仕的画中暗含“毛主席偏听偏信”的嫌疑,将对方钉在了耻辱柱上。这样的抹杀诽谤显然要比一切伤害都来得更加诛心。

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总理的一番怒吼逼退了嚣张的反乱分子,他对那些人斥责道:“一幅挂了三年的画,也能被你们拿出来牵强附会,何其荒谬!”

由此,张振仕和他的学生才免于受害。然而,那幅原本并无过错的毛主席画像,却也不得不被撤下。

而第八版毛主席画像,也由此诞生。

第八版画像,就是当今天安门城墙上的画像,它是在1967年国庆节由王国栋主刀绘制的毛主席画像,因内容好、寓意丰富,被沿用至今。

这个时候,或许会有人不理解,不过是一幅画,为什么大众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而且,在那个相机已经开始投入使用的年代,天安门城墙上的毛主席像,为何始终采用油画绘制的方式,而不是相框照片?

事实上,天安门城墙上第一次挂毛主席画像是在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后。那个时候,中共中央并没有在天安门城墙上长期悬挂毛主席画像的计划,只有在逢每年庆典和活动的时候,才会在天安门上悬挂毛主席的画像。

那个时候,每逢节假庆典,中央会对派专门的美术工作者来为毛主席画像进行更新,这些国家中不乏青年教师董希文,也不乏名校美术教授辛莽以及美术工作者周令钊之类的人。

那个时候的毛主席画像,它所象征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幅画像,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一个精神寄托。作为伟大革命领袖的毛主席,是那个时代无数人心中追捧的英雄,更是一个国家对外的形象代表。

毛主席的画像,象征着新中国的新印象新名片,除了面向国内群众去纪念毛主席,还是为了向国际社会展示出国家的新气象。因此,画像的绘制,是坚决马虎不得的。

到了后期,中央有了长期悬挂毛主席画像的打算,毛主席画像的绘制更显得格外重要。

1980年,著名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曾就毛主席画像的问题对邓小平提出过疑问:“天安门城墙上的毛主席画像,会悬挂多久呢?”

邓小平先生坚定的回答道:“会永久悬挂。”

这个回答定格在了中国现代史中,从此,毛主席画像在天安门城墙上有了属于自己的永久的一席之地。

其实邓小平之所以敢坚定的回答法拉奇的回答,并不仅仅是因为国家站起来后拥有了底气,也是因为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画像已经不再只是重大节假日庆祝中的一环,而是化为了一个民族永恒的精神符号。

它背后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

同时,相比较于新生的相片相框,传统的油画绘制有着现代照片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绘画的作品会显得更加庄重肃穆,同时也更为正式。

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保留下的毛主席像,其实寄托的不过都是当今社会对往日伟大革命领袖的敬仰之情。无论天安门前的毛主席画像如何改变,群众对党的心是不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天安门   画像   法拉   天安   群众   寓意   城墙   老百姓   口气   耳朵   主席   同志   眼睛   美术   中央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