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大了!杭州上演静音模式对待日韩,支持者反对者闹成一团!

«——【·前言·】——»

说起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可谓非常的圆满。尤其是数字巨人火炬手,火炬手们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98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开幕式上观众们的别有用心的“静音”模式,却也将杭州亚运会推上了风口浪尖,支持声和反对声争论不已。

那么,什么是“静音模式”呢?又为什么会在网上引起争议呢?

观众:我们的热情分对象!

我们今年的杭州亚运会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磅礴大气的表演和变幻莫测的灯光都让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惊讶不已。

开幕式中有一个环节,那就是欢迎各国出场的代表团。

面对一些和我国交好的朋友,观众席上欢呼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从来都不会吝啬自己的热情。而这些欢呼雀跃的声音也确实影响到了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因为这代表我们欢迎他们,他们也能从欢迎声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自信与热情。

但是,当日韩代表队进场的时候,刚才还热闹非凡的欢呼声却戛然而止。

当时,他们刚到会场,主持人在广播中介绍到“穿着红黑色队服,日方代表团踏歌走开,挥舞着旗帜,运动员们脸上的笑容,自信从容”。

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番话让现场的观众停止了欢呼声,氛围也尴尬到了极点。

而韩代表队入场的时候,现场观众的态度也是如此。虽然当时现场有非常多的人,但是却如同开启了“静音模式”一样,背景音乐再次能被清晰听到。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铁等其他代表团进场的时候,观众的欢迎声又一次的恢复了正常,将现场的气氛重新带回了之前的高潮。

我们的好朋友巴铁的领队是一个美丽的女生,她可能原本还在担心已经冷场的气氛,但是却没想到我们又恢复了热情,满脸的喜出望外。

巴铁的友谊也在这一刻展现了出来。

同样的,饱经战乱侵扰的叙代表团进场时,欢呼声依旧同样的热情。

而叙显然不会想到自己竟也会有一天被当成贵宾。他们虽然只来了寥寥数人,但是我们给他们的欢呼声依旧不输其他任何人。

起初他们还在怀疑欢呼声是不是在欢迎自己,直到这种氛围持续了很长时间他们才接受了这个事实,以笑容来回应我们。

虽然他们到来的人比较少,但是他们却千里迢迢途径数国,一刻不停的飞行了超过13个小时,这才来到了我们的杭州亚运会,再加上他们国内本就动荡,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原本他们以为自己可能会被我们看不起,但是事实上我们不仅给了他们全程的尊重,而且还安排了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

对比之下,网友们争论不休

伴随着开幕式的结束,这场“静音模式”也毫不意外的被送上了热搜。网友们也又一次的争执了起来。

有些网友认为当年我们去小樱花参加奥运会的时候,我们的运动员全都被安排到了条件简陋的地方住宿,是他们先这么搞的,我们这是回礼。

因为我们自己曾经淋过雨,所以才会为别人撑伞!

而面对那另外的两个国家,我们确实是没有热情。缺钙的人无论如何腿都不会站起来,正直的人也永远是敢爱敢恨!

而另一些网友则是认为现场观众的格局太小了,单纯的体育比赛不应该上升到这个层面,如果这样区别对待以后人家可能就不来了。

而且来的也都是运动员,我们一个以德报怨,应该以友好的交流为主,应该要善良一些,不要计较太多。

对于双方的讨论,我们不去评价对错,毕竟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但是,在现场所有的观众都能做到统一的做法,那说明大多数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最后

不管怎么说,本次亚运会开幕式还是很成功的。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潮起”为主题,因为潮最能代表浙江精神,也是体育的悦动,前赴后继的象征。我们总共举办了3场亚运会,都给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虽然我们办赛事,和其他很少挂钩,但是现场观众对待各国运动员入场时的做法完全是自己的个人感情。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杭州   静音   模式   远道而来   反对者   代表队   欢呼声   支持者   亚运会   代表团   开幕式   运动员   观众   热情   现场   网友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