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预言: 这两个国家将来对中国最大威胁,如今果然应验

麻烦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点一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谢谢!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预言”,都是基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超前的洞察力和预见性,而说出来的。否则,它将没有任何信服度,只会让人们感到荒诞可笑。

而我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一位“预言家”。他在与蒙哥马利会面时,准确预测了未来会有两个国家,会对中国产生最大的威胁。如今果然应验。

那么,最大的威胁是哪两个国家?毛主席又是依何作出的预判?

毛主席的预言

那是1960年代的故事。英国卓越的将领蒙哥马利退休后,以个人身份访问中国。虽说他当时的行为,有些心血来潮的感觉,但总体而言,他的访华行程意义非凡。

那时的蒙哥马利已从军队退役。他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制定的目标是:做一个独立的国际时评人。为此,他花费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先后去了苏联、南非、印度等国。

在印度时,他突然有了要到北京去看一看的想法。鉴于当时中国与英印等国,还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他就采取了迂回的方式,先飞到香港,再经广州到达北京。

当时蒙哥马利要来中国,他提前向世界放风。他的意图已公开,我国也不可能拒绝这位已73岁高龄的国际时评人的私人行程。说实话,我国也是自己的考虑的。

当时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有限,而蒙哥马利作为英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还和丘吉尔等保守党元老们关系密切。

他退休后的政治生活也愈加丰富,他的言论对英国乃至西方世界的政客,还是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

他的行程,名义上是私人性质。但英国政府还是希望,借助他来试探各方的反应。英国官方也想了解,我国领导人对当时国际重大问题的看法、态度,还有我国的对外政策动向。

这就有了1960年5月27日晚,毛主席在上海会见蒙哥马利的情况。二人当时就如何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东西方关系,以及中国的发展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谈。

特别是,蒙哥马利问到毛主席,如何看待那时的国际局势。毛主席以他一贯的风格,大开大阖,轻描淡写地回答说,国际局势,不是热战的破裂,也不是和平共处,而是冷战共处。

当然,毛主席也告诉对方,我国已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是继续冷战,另一方面就是把冷战转为和平共处。

所以,对于蒙哥马利的中国之行,毛主席是非常欢迎的,并希望他可以从中做一些“转化工作”。

蒙哥马利认为,为后代的幸福生活考虑,东西方应该和平共处,但战后,由于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导者,它当时要和苏联进行对抗,西方国家害怕美国再将西方领到战争中去。

很多西方国家也对美国的领导能力,产生了质疑。

毛主席明确指出,只要美国的领导力不削弱,即使英法等国影响力加强,也不会改变局势。他就建议,英法等欧洲大国,慢慢增强实力,争取更多的发言权,这样事情就会好办。

当时,他也表示,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欧洲大国实力的增强,对美国、西德和日本,都会产生约束作用。因为当时威胁欧洲大国的主要是美国和西德,还有在远东的日本。

而对我国的威胁,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就当时的现状来说,美国在全球有150万军队、250个军事基地,还主要分布在欧亚等地。

而美国在东方的主要军事基地,就在日本。美日还签订了军事同盟协议,主要针对的国家就是中国,其侵略意图非常明显。

毛主席和蒙哥马利,经过交流,他们发现,双方对一些重大问题有着广泛的共识。

蒙哥马利结束私人行程回国后,他也客观正面的报道了此次的会面,并高度评价了毛主席的领导能力,以及提醒西方要争取一个“友好的中国”,这是西方今后发展的政治目标之一。

蒙哥马利鲜明地展示了自己的立场和主张,特别是对我国的友好态度,在国际上也很好地宣传了我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努力进行国家建设、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形象。

毛主席预判的依据

蒙哥马利的宣传,并未让美日改变对华策略,故而,后续中美和中日关系的发展,也进一步佐证了毛主席预判的准确性。

具体来说,这需要从美国战后的东亚政策说起。二战后,美国开始全面参与全球事务,也就是确立了美国所谓的“全球领导者”地位。

战争中,美国还将我国认为是在亚洲的重要盟友。但到了1950年之后,美国就将我国视为其在东亚地区,首要遏制的对象。

原因就在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向苏联一边倒。新中国与苏联的结盟,使得欧亚大陆上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连成片,而且其前线也直逼太平洋地区。

这种变化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以及各方力量的对比。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该变化不利于美国而有利于苏联。

这一动向让美国的决策者,开始调整其原有的对华政策,并将我国视为苏联的“小伙伴”和“卫星国”。

与此同时,日本在美国的东亚政策中,地位大为提高。战后的日本,可以说是被美国完全占领,几乎不存在外交,日本政府也被禁止与外国进行联络,只能从属于美国的驻军司令部。

实际上,美国盟军最高司令部,还是通过日本政府对该国,实施间接统治的。美日安保条约的签署,更是让日本成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支点和政策重心。

概述来说,当时美国的东亚政策,首要任务就是要遏制中苏。具体实施的手段就是,以美日同盟为基础,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军事防御体系。

在这一政策逻辑的指导下,美日进行了媾和。

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重返了自由贸易体制;通过福布赖特奖学金计划,让日本的学生接受美国大学的教育。

美国还对日本开放市场,并在政治上帮助日本重返国际社会。美国通过技术和经济的援助,扶持日本,还把其视为远东岛链防御线的中心,让它牢牢地站在美国一方,共同遏制中国。

在扶持和复兴日本的同时,美国还成立了一系列的双边或多边同盟体系,以抵御我国的发展。

军事上构建了所谓,保卫亚洲大陆的半月形包围圈。美国相继与菲律宾、澳大利亚、蒋介石政权等签订了军事防御条约,形成了以美国为轴心的多维军事防御体系。

政治上,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的政权,并阻挠我国加入联合国。经济上,美国也是对华实施封锁和禁运。

毛主席通过分析美国的东亚政策,告诉世界,美国正在扶植日本的军国主义,这的确让我国感到害怕。

众所周知,从甲午海战以来,日本一直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一。

特别是二战期间的侵华战争,给我国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惨重的损失,更是在我国民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毛主席对日本的军国主义本质,是有着深刻认识的。不管美国怎么宣传日本,对其采取庇护政策,并未从根本上产出其军国主义得以产生的土壤。

毛主席和新中国,以及国内民众,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可能性和倾向性,都十分警惕。

即使后来,随着中日关系的缓和,毛主席开始积极推进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政策时,他还是时刻把警惕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作为衡量中日关系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已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日本期冀成为政治强国的欲望,也是愈演愈烈。

比如,1957年4月,岸信介在国会答辩时曾指出,“日本拥有自卫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力量,是理所当然,也是不违反宪法的。”

可见,日本政府一直有在所谓自卫名义掩护下,大搞扩充军备的野心。

从1957年起,岸信介内阁开始研究导弹,并从美国购买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以增强日本的防卫能力。这都是日本政府潜在军国主义态度的最好例证。

毛主席对美日的深刻的认知,特别是看清楚了美国扶持日本军国主义,日本对我国有重燃侵略的企图。因此,他才会说出,美日是中国最大威胁的言论。

当然,毛主席不仅高度警惕美日对中国的威胁,而且也反对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霸权主义,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东山再起,这也是毛主席一直坚持的对美日思想的基本立场。

在回答美媒提问“主席对美日放心吗?”时,毛主席略有所思后回答:“在可以预估的一段时间里是信的,将来很难说。”

结语

今天再回头看毛主席的预判,以及当代日本政府继续追随美国的步伐,在遏制我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人们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美日不仅在台湾问题上,加强美日台之间的军事合作,干预我国的内政。更有甚者,美日还肆意攻击我国,散布我国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同时,美日还在各自国内,纵容鹰派政客,对我国不断进行挑衅滋事,在其国内传播反华言论。

所以说,当今的美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加紧了全面勾结,强化矛头针对我国,日本更是死心塌地的让美国牵着鼻子走,积极充当其反华急先锋,到头来只能成为殉葬品。

我国民众要团结起来,积极反对美日制造的敌视行为,并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英法   司令部   美日   苏联   东亚   军国主义   日本   美国   战后   新中国   中国   日本政府   将来   政策   我国   国家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