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北京修水库时发现永琪墓穴

《清朝的储君之谜:乾隆皇帝和他的五阿哥永琪》

随着一部《还珠格格》,永琪的名字火遍了大街小巷,他身上所带的浪漫色彩,令无数少女心动不已。

其实,历史上的永琪确有其人,可他的人生和电视剧中却差距很大,更有流传了百年的传闻说:永琪将要被立为皇子。

清朝的第六位皇帝是乾隆,放眼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他都是一位极为出名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使得清朝的“康乾盛世”达到了巅峰,也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乾隆也非常重视社会的稳定,也很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的钱粮,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整个清朝的国库进一步充实了起来。

而有了他,整个清朝的版图实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了下来。

而这样一位君主,在培养皇子方面自然也是非常谨慎的,历史也给出了答案: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名为爱新觉罗·颙琰,年号为“嘉庆”。

在历史中,永琪皇子也是这一时期的人物,后世的江湖更是流出了这样的传闻:在当年,乾隆皇帝准备安排永琪作为皇子。

永琪是乾隆皇帝的第五子,生母为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他从小就聪颖好学,而且年少的时候就学习了骑马射箭,对于汉语、满语、蒙古语、地理等都颇为精通,乾隆皇帝对这位儿子也是极为喜爱。

永琪博学多才、恪尽孝道,这也是乾隆皇帝觉得他“贵重”的主要原因,而永琪也非常懂得如何去迎合乾隆皇帝,只要是父皇所推行的政策,他都推行的十分出众,深受乾隆的喜爱。

他的传世诗集也同样反映出了他的文学才能,现在山海关的“姜女庙”中,仍然保留着他以“藤琴居士”笔名所写下的诗句,读罢,依旧令人感慨万千。

乾隆二十八年,皇室发生了一件大事。

当时,圆明园九州清宴殿突然发生了火灾,乾隆皇帝被困身于火海当中,永琪只身闯入了汹涌的火海当中,将乾隆皇帝给背了出来,在这件事之后,乾隆皇帝对于永琪更是喜爱有加,有意将永琪考虑为储君的人选。

因此,乾隆三十年,便将年仅24岁的永琪封为和硕荣亲王。

不过,当时的清朝延用的是“秘密建储”的制度,原则上也是不能公开的。

因为鉴于康熙晚年出现了一个名为“九子夺嫡”的重大事件,对皇室造成了巨大的震动,所以从雍正之后,才采取了另一种措施:不再册立太子,而是将储君立册诏书藏于锦匣之中,放置于“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

乾隆的十七个儿子当中,被册封为亲王的仅仅只有3个人,分别是皇五子永琪、皇十一子以及皇十五子。

不过,永琪并没有等到当上皇帝的那一天,根据清史的记载:王患附骨疮,不得溃,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

在永琪病逝以后,乾隆封其为亲王,后来以“未将病情缘由据实上奏”,“耽误了永琪的病情”,将太医张如璠和宋国瑞治罪,这也相当于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的情况。

乾隆皇帝谈及永琪,也充满遗憾地说:“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未明言,乃复因病旋逝。”

现代医学通过分析过去的史书后得出结论:永琪可能是因为骨结核而亡,因为康熙的十三子及他的孙子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历史上对于永琪的评价也非常高,也同时提到了“五阿哥生性纯良”,若是他当上了皇帝,历史可能会有所不同,最起码清朝不会在后世腐败太快。

不过,之所以说“永琪将要成为储君”是江湖传言,当然是因为后来的嘉庆皇帝不愿意听到这些话,毕竟皇帝都声称“奉天承运”,给人一种一出生就注定了的感觉。

荣王死后,被下葬定亲王墓。

到了近代,1953年太子陵红墙被毁,不过太子陵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还都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密云由于突出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成为了清朝盛极一时的皇家圣地,这里还被赋予了很多神秘的色彩,清朝的皇子和格格似乎都和密云有着不解之缘。

不过,新的一切又要从北京修建水库的时候说起了。

从1951年开始,当地政府就着手于密云水库的规划和筹建工作,在1956年7月,北京水利勘测设计院在《海河流域谁能规划要点》中将密云水库列为治理海河的首批工程。

1957年期间,修建密云水库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1958年,周总理亲临密云,勘测并确定了潮、白河主坝的坝址,之后,国务院就做出了于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的决定。

1958年,当地政府决定修建密云水库,而永琪的陵墓位于库区的位置,所以在考虑再三之后,陵墓建筑被全部拆除。

由于在历史上很多“权威文献”都在后世的考古中被找到了漏洞,很多事实的还原,都只能依靠于考古。

永琪的陵墓修建于乾隆十七年。

据说,早在明朝定都之前,刘伯温曾踏上过这片区域,认为此处很有风水,因此就推荐给了明帝,当时的明朝皇帝也是打仗出身,生活比较节俭,认为在这片地区去修建一座陵墓所需的投资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北京有旧有的建筑可以利用,所以就没有在这里建立起新都。

乾隆最终选择将他的宝贝皇子安葬在这里,也是出于对风水的考虑以及对密云山水的热爱,再加上,他非常宠爱永琪,也被他深深感动过。

从历史的因素印证传言

在清朝册立储君的过程中,生母的出身是一个极容易被看重的因素。

清军入关之前,皇位继承人选为“福临”而并非大皇子,康熙朝的八阿哥即便得到了群臣的共举,也没有办法夺得皇位,这也是因为他的生母良妃是贱婢出身。

从这个角度来看,永琪也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因为他的母亲出身本就非常一般,可乾隆皇帝却册封他为荣亲王,这也足以见得,他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认可。

乾隆皇帝的政治能力和文化水平在历代君王中绝对能够排到上等,一般的人也无法轻易入眼,可是他对于永琪的评价这么高,几十年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当年的永琪也才仅仅二十多岁。

乾隆自然是有过这种考虑的,不过永琪的早逝,让他的思考也彻底丧失了意义。

荣亲王之后,乾隆经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悲叹,他一再公开表示自己的惋惜、遗憾之情。

晚年的时候,他更是在公开场合再度表示过五阿哥的才能,特别是在后来屡次建储不成,他更是惋惜不已。

很多被记载过的乾隆所说的话,都表明永琪是乾隆皇帝心目中储君的不二人选。

永琪短暂的一生,也无所谓功过的对比,不过在他的后代中,也同样不断有人表现出卓越的才华。

永琪的传人也都受到了家族传统的影响,更加倾向于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比如在民国时期的荣亲王六世孙爱新觉罗·恒煦和他的儿子都致力于满足和女真有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

南京大学历史系的一位教授还玩笑似的提出了这样一句疑问:“真不知道当金先生看到《还珠格格》中所刻画的五阿哥之后,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触?”

五阿哥永琪的陵墓和广大密云人民一样,都为水库的建造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库区内有超过20万亩良田被淹没,有超过65个村庄搬迁,五万多人口在政府的妥善安排下生产和生活。

如今的游客再度来到密云水库参观的时候,估计也很难联想到永琪的墓穴了,摆在面前的,早已变成一幅秀美山水的景象,关于永琪的所有描述,已经停留在史书和相关影视作品当中了。

永琪的乐观好学,确实在很多史学家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过,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家族的统治,这也无可厚非。

乾隆皇帝严格抵制英国和俄国的侵略行为,拒绝了英国使团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

五千年的历史下来,乾隆皇帝时期,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加大,很多人都评价说:乾隆皇帝在近代的前夜。

而关于永琪,也不是完全看不出“他来过”,在宣武门内的太平湖西侧,荣王府的一些建筑仍然清晰可见,昭梿《啸亭杂录》记载其“此园俱好,园林亦佳”。

参考

刘传吉.乾隆心中的储君——五阿哥永琪[J].文史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修水   蒙古语   海河   还珠格格   嘉庆   密云   乾隆   生母   墓穴   陵墓   皇子   亲王   清朝   北京   水库   出身   皇帝   发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