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最奇葩女性:因嫌弃正部级丈夫挣得少,离婚嫁给上海资本家

陈碧莲从视频片段中看到了一张漂亮的脸蛋,气质好,一双大而清澈的眼睛。有一种气场,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读过很多书,很有思想的女性。

关于陈碧莲的传奇故事有很多,但最令人惊讶的是她的感情故事:20世纪50年代,陈碧莲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与她生活了近20年,共同经历了战争岁月。她受洗,与刚刚升任部长级的丈夫郑洞国离婚,并很快嫁给了上海资本家。

而多年后,她不辞辛劳来到北京,想方设法与郑洞国复合。这他妈到底是什么?



1、一见钟情

孔夫人出身名门望族。她的父亲陈鸿藻是我国现代最重要的法律从业者之一。日本留学归来后,长期任教于中山大学,在法学领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就。

陈碧莲自然深受这样优越的家庭出身的影响。他不仅从小就是一个风度翩翩的人,还是一个内外兼修、追求者众多的女人。



陈碧莲自幼喜爱读书,语言天赋尤为突出。在那个时代,女性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是非常罕见的。陈碧莲更胜一筹。她会说英语和日语,几乎没有不兼容的感觉。凭借着独特的形象和气质,她很快就成为了圈内的名人。有才华的女人。

陈碧莲的第一任丈夫是郑洞国。当她遇见郑洞国时,陈碧莲才17岁。她气质纯真,看到郑洞国盯着她看,就脸红了,这让郑洞国很是着迷。

郑洞国比陈碧莲年长13岁。他与陈碧莲的相遇是偶然的。



郑洞国有一个好朋友,他的妻子恰好是陈碧莲的表弟。起初,郑洞国并不知道这段关系,直到他去南京看望生病的朋友,碰巧遇见了陈碧莲。

尽管年龄相差13岁,郑洞国还是情不自禁地追求陈碧莲。

30岁的郑洞国正值事业有成、意气风发的时候。郑洞国出身贫寒,从小就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年仅18岁的郑洞国亲自走上街头,与数万名学生大军一起挥舞革命救国运动的旗帜。号召大家共同抵抗外来侵略。



从那一刻起,郑洞国似乎注定要走上革命之路。

1924年,郑洞国考入黄埔军校。当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恰好是周总理。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洞国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革命队伍。 1933年,郑洞国奔赴东北前线。在严寒中,他不顾寡不敌众的巨大劣势,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郑洞国与陈碧莲的相识,发生在他奔赴抗日前线之前。



年龄相差这么大,郑洞国敢追求陈碧莲,自然是有几招的。虽然入伍才几年,但郑洞国已经是蒋介石麾下第17军第2师第4旅旅长了。虽然他的官职不高,但是他的地位却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是军中的希望之星。

从收入来看,郑洞国也是相当可观的。虽然工资收入基数不高,但作为一名旅长,郑洞国也有一笔可观的“特殊开支”。两者加起来,郑洞国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超过一万块钱。收入。



2、战时互相帮助

陈碧莲从小生活条件就优越。嫁给一个男人的首要标准就是她的经济条件足够好。大多数男人无力赡养她。郑洞国当时没有经济问题。两人开始频繁约会。他们除了喝茶聊天之外,有时还会走到舞池上,互相搂抱跳舞。

这次蜜月过后,郑洞国和陈碧莲很快就结婚了。他们的结合也被认为是一段“才子佳人”的婚姻故事。



关系最好的时候,陈碧莲其实是郑洞国的好妻子。结婚后不久,郑洞国就参加了激烈的战争。从台儿庄之战到昆仑关之战,几乎每一场重大战役都少不了郑洞国的身影。陈碧莲

一方面,我为郑洞国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感到自豪,但另一方面,我也感受到了分离和相思的痛苦。慢慢地,她开始时不时去部队看望郑洞国。他们的关系看起来非常令人羡慕。

1939年,郑洞国被派往云南抗击日军。陈碧莲作为家人陪伴左右。在前线,她慷慨地用自己的积蓄帮助战士及其家属,大大提高了郑洞国在部队的威信。



1943年至1945年,郑洞国被派往印度战场作战。这次竟然还有越境征战,陈碧莲自然是不愿离开。陈碧莲不远万里追随他奔赴前线。两年来,陈碧莲陪伴在郑洞国身边,没有任何遗憾。

看着妻子千里迢迢来到麻烦的前线,郑洞国深受感动。他特别感谢眼前这个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女人,也为自己和陈碧莲的相遇感到无比的幸福。

从印度回国后,郑洞国被任命为国民党京沪警备区第二司令,并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们一家人也来到了上海。陈碧莲心中充满喜悦。她觉得一切苦难终于过去了。这对夫妇还有一个养女。陈碧莲感到天伦之乐的日子即将到来。



然而和平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战争再次爆发。 1948年,驻守东北的郑洞国被围困长春。陈碧莲得知消息后,写信给他,劝他要以大局为重,不要无所畏惧。

9月中旬,辽沉战役爆发,蒋介石多次命令郑洞国突围。然而,这对于已经疲惫不堪的国民党军队来说并不容易。在蒋介石的一再催促下,直到曾泽生领导的六十军起义当晚,郑洞国仍然坐在办公桌前制定突围计划。



“我们一定要战斗到底!”尽管明知形势不妙,郑洞国还是决定防守。下属一再劝他认清形势,但郑洞国仍担心上级对他的恩情,所以下不了决心。

正当郑洞国陷入困境时,他的部下已经向解放军投降,然后将郑洞国扣为人质出城,长春正式解放。

此时,远在上海的陈碧莲始终担心着丈夫的一举一动。陈碧莲听到长春解放的消息也松了一口气。



3. 最终离婚协议

解放后,郑洞国和陈碧莲被安排一起住在哈尔滨。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对于习惯了南方温暖湿热气候的陈碧莲来说,极其不舒服。 1952年,郑洞国接到北京的通知,邀请他出任全国政协常委并移居北京。

如果郑洞国成为全国政协常委,从级别上来说,郑洞国将是部长级,陈碧莲也将成为“部长夫人”。

但郑洞国与陈碧莲的关系也从这一点开始变得疏远。陈碧莲早已厌倦了北方的生活。她不想再次经历旅行的疲惫,于是跟随郑洞国来到了北京生活。



1952年,郑洞国在北京呆了几乎一整年,而他的妻子陈碧莲则继续定居上海。显然,他们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必须做出选择。

在北京的这一年,郑洞国把除了生活费之外的全部工资都寄回了上海。当郑洞国不在的时候,陈碧莲通常和他的母亲在一起。随后,郑洞国被任命为水利部顾问。手头上的工作逐渐增多,他的工资是245元。

金钱和物质其实才是他们婚姻破裂的根本原因。从地位上来说,郑洞国确实上升了,但是没有了国民党军军官的“特殊待遇”,郑洞国突然发现自己无法再支撑陈碧莲的生活费用,这让陈碧莲很不高兴。满足。



不仅在物质和经济层面上,而且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和对未来的规划上,郑洞国和陈碧莲也有很大的差异:郑洞国被建设新中国的光明前景所感动,他计划接受周总理的邀请,扎根北京,满腔热情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但陈碧莲更眷恋南方,她宁愿继续享受充满“小资”的生活。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任何“谈判”都会以不愉快的方式结束。

闲暇之余,陈碧莲经常和母亲谈论自己和郑洞国之间的事情。她的母亲并不站在陈碧莲一边。她也意识到陈碧莲无法继续与郑洞国的婚姻的主要原因是陈碧莲不愿意放弃她已经习惯的生活。


对此,陈碧莲的母亲也极力劝说陈碧莲:“现在情况变了,不要忘记以前的生活方式。”她相信郑洞国为祖国的建设选择自己的未来并没有错。需要改变的是陈碧莲——她应该努力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但陈碧莲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她并没有屈服的意思。

1952年底,陈碧莲毫不犹豫地正式与郑洞国离婚。这次离婚最初是陈碧莲发起的。据说,离婚前不久,陈碧莲不顾父母的反对,给郑洞国寄了一封手写的信。也许正是这封信,让原本打算与陈碧莲续约的郑洞国彻底放弃了。



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没有人确切知道。但其实有一封陈碧莲签名的《离婚协议书》信,据说字里行间透露出陈碧莲与郑洞国已经没有任何联系了。

当晚收到信的时候,郑洞国彻底失落,当晚流下了眼泪。他没想到,陪伴了他二十多年、在整个战争年代从未离开过她的第一任妻子陈碧莲,会在这个时候如此果断地选择与他离婚。

冷静了几天后,郑洞国终于签下了离婚协议书。他知道这种强行并不甜蜜,既然他的妻子如此坚定,他就没有理由对她太执着。



从郑洞国对外界的表述来看,我们几乎可以再次确认他们离婚的原因:“以她的生活费,我在北京一个月的工资恐怕不够她十天的生活费。”毫无疑问,金钱和物质因素仍然是这段婚姻结束的主要原因。

离婚后,郑洞国和陈碧莲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郑洞国于1955年与另一位知识渊博、彬彬有礼的江南女子顾仙娟结婚,而陈碧莲很快又与他心仪的另一位上海富商结婚。

从离婚到再婚的间隔如此之短,不禁让人怀疑所谓的“北方天气太冷”离婚理由是否是借口?然而,与他之前与郑洞国的婚姻一样,陈碧莲在第二次婚姻中仍然没有孩子。



4、复合?不可能的

让陈碧莲没有想到的是,她的第二次婚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20世纪60年代,她的丈夫资本家因非法收入被捕,她的舒适生活被彻底打破。出狱后,他们的收入大幅下降,陈碧莲再也不能和他一起过上富裕的生活了。而远在北京的郑洞国则事业蒸蒸日上。

1954年,也就是郑洞国和陈碧莲离婚后的第二年,郑洞国被提议担任全国人大国防委员会委员。在中南海,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会议期间,郑洞国听取了毛主席对未来的规划。毛主席表示:郑洞国还年轻,将来可以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上大有作为。


郑洞国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的温暖关怀——不仅在工作上不断给予他发展的机会,而且对他的个人生活也深切关心。

次年,经别人介绍,郑洞国认识了当时年仅35岁的顾贤娟并与其结婚。两年后,顾贤娟生下女儿。两人给孩子取名“宝玉”,寓意疼爱孩子、珍惜孩子。

陈碧莲远在上海,第二任丈夫入狱后,生活贫困。多亏了他哥哥的解脱,陈碧莲才勉强度日。

1972年,顾贤娟去世。陈碧莲接到消息后,立即收拾好行李,来到北京与郑洞国会面。



郑洞国听说陈碧莲来拜访他,感到非常震惊。看着曾经和自己在一起的妻子,郑洞国忍不住泪流满面,陈碧莲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两人百感交集,同甘共苦。

陈碧莲这次不远千里独自找到郑洞国,试图与郑洞国重逢。但在郑洞国看来,感动不过是感动,复合又是另一回事了。

面对陈碧莲复合的要求,郑洞国毅然拒绝——郑洞国始终无法释怀,他深爱的女人在他最需要她陪伴的时候却选择了离开,他无法忘记陈碧莲在要求离婚的信中表明了决心。而且语气淡漠。



2002年,郑洞国的孙子郑建邦来上海看望陈碧莲。时间的洗礼让陈碧莲百感交集。这一刻,她终于说出了多年来最想说的话:“我最快乐的时光是和郑洞国在一起的时候;而我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选择和郑洞国离婚。”

岁月飞逝。如果你错过了那趟火车,你怎么能看到沿途的风景呢?这段传奇的婚姻已经深深地烙上了时间的印记。背着旧照片、旧行李箱,陈碧莲缓缓走过外滩,在那个时代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很聪明,却选择了一条令她悲伤的路。



参考:

煽动叛乱国民党东北驻军纪事:周恩来上书郑洞国投降(金泰新闻)

毛泽东、周恩来“治愈”郑洞国(向超)

辽沉战役: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端(中国军网)


请点击“关注”,不仅方便您的讨论和分享,还能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最后,如果你对本次活动还有其他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黄埔军校   上海   周恩来   全国政协   丈夫   长春   奇葩   资本家   生活费   蒋介石   国民党   北京   前线   部级   母亲   婚姻   年代   收入   战争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