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上研究生、16岁读博,还逼父母在北京买房的神童,现状如何了

文|一道Talk

编辑|一道Talk


前言:

“爸,你们必须给我在北京买套房子,否则我就不上学了”!

这是辽宁当年那个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的“神童”张炘炀在论文答辩前夕对父母撂下的话。

此时老两口心里的难受溢于言表,不仅不想让儿子和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更不想说出自己没钱买房而让儿子失望,于是老两口咬咬牙,编出了一个弥天大谎,才使他成功完成学业……

那么这个神童是怎么成为神童的?而他又为何执念于在北京买房?

现在多年过去,传言当初那个被捧上天的“神童”,已经落得凄凉的下场又是怎么回事?

“文曲星”下凡

1995年的夏天,在辽宁省小县城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有一个男婴呱呱落地,取名张炘炀,咱也不知道当时天空有没有异样,反正这个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称为是“文曲星”下凡了。

因为他不仅天赋异禀,更有别于常人的细腻情感与创造力。

据说,他在别的婴儿还只会玩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咯吱咯吱傻笑的时候,他就已经拿起家里收藏的书,开始有模有样的翻阅着了。

当时,他的父母也都以为孩子只是看着玩,没有在意,可是在张炘炀两岁那年,他的爸爸惊奇的发现,张炘炀竟然先自己一步念出了书本上一个生僻字。

之后半信半疑的对小小的儿子进行测试,没想到刚2岁,就已经达到千字的词汇量。

父母二人欣喜若狂,他们没想到自己一个是小地方的公务员,一个是小学的老师,何德何能会生下这个“小神童”。

也有人说可能是因为他爸爸张会祥也是个埋没的人才,当年也是个学霸,在1990也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第一届MBA班,可是因为家里贫困,根本无力承担他一万五的天价学费,所以张会祥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儿子是来还原来了。

可不管怎么说,此后,他们抱着千万不能埋没了这个孩子的初心,开始尽自己全力让他经受最好的教育……

“揠苗助长”式教育

可能,张炘炀的父母俩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所以在一种我都是为了你好中迷失而不自知。

当年本着不要浪费他这种与生自来的天赋,而在张炘炀本该和同龄孩子一样在大自然里疯跑疯玩时,他们已经给他安排系统的训练,逐渐开发他的大脑。

在父母细心的培养下,加上儿子聪慧的头脑,还没上学的张炘炀已经远远把同龄人甩在了身后。

于是,张会祥就想着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如早早把儿子送到学校进行系统的训练,于是在2000年,也就是张炘炀5岁那年,他就托熟人把儿子送进了当地一所小学。

可是刚进学校没多久张炘炀就感觉到学校的学习进度太慢,一节课就能学习完的知识点,老师却要花好几天去反复讲,习惯了一目十行快速学习的他,适应不了学校的方式。

所以,他就开始利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接受能力以及速度都是十分惊人。

小学六年的学业,他仅仅用了2年就完全吸纳,可能这还是他没有尽全力的情况下,在张炘炀七岁那年,因为小升初的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直接破格录取到当地一所重点初中。

小学的知识算是入门,但是初中的知识可是进阶版的,这时张炘炀在看到自己远超同龄人后明显有些飘飘欲坠,他觉得可能自己不学都比别人强,可是现实却狠狠的打了他的脸。

上课睡觉,下课看课外书的他一到考试时,成绩一落千丈,这时他才明白原来天才是靠百分之30的天赋加上百分之70的努力。

所以张炘炀开始发奋图强,3年初中知识他用了2年把它全部学会,这时就迎来了他再一次的跳级之路。

而这次跳级不是去上高一,而是直接进入了高中的高考冲刺班。

这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别人这个年纪还是小屁孩一个,在小学的校园里迷茫的时候,他却已经来到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张炘炀9岁这年,他自知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所以他像班里其他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努力备战高考。

一年后,也就2005年,一个瘦小的小孩如约出现在考场外,令所有人震惊,就在万众瞩目的目光中10岁的张炘炀参加了高考。

他丝毫不怯场,稳定发挥,最终考出了505分,超出了河北二本分数线50分,如果你认为这个分数也不是很高呀,还以为“神童”能考个满分呢。

可是大家要弄清楚,他是“神童”毋庸置疑,但他不是“神仙”一个10岁的小孩子,这个分数就足够让所有人自豪了。

之后,父母并没有让他复读,往更高的学府努力,而是随波逐流,接受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这一年他也成为了史上最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因为年龄过小,可以说除了学习,在生活上一窍不通,所以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张炘炀的父母一直跟在身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张炘炀也努力的融入大学生活,这段时间他过得轻松且惬意。

很快3年过去,这次他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向着更高的台阶迈进,当时学校教授针对他这种特殊的情况给出的建议是,在德国有所高校,专门有针对天才的培养,那里可能更适合张炘炀的发展。

但是当时有一个客观因素存在,就是当年张炘炀只有13岁,但那所学校最低的入学年龄只接受14岁,所以需要等一年才能去,学校的老师都在劝说他们不要着急。

可是他们一家却认为这一年实在是太耽误时间了,没必要等。

所以同年张炘炀成功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而这一次的求学之路,却没有之前那么顺利,随着步入大城市,且是一所知名的“211”名校,他的青春叛逆期也如约来到……

两耳只闻窗外事,一心读不了一点圣贤书

来到这里,张炘炀的心智逐渐成熟,他意识到了如果让父母一直跟着自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被议论纷纷,而且,在他那个年纪,也已经有自己的小秘密,小心思,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相对私密的时间与空间。

所有,他也借着自己已经长大了,和准备论文为由,支走了想依旧陪读的父母。

这就犹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张炘炀一下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他感觉到身边的一切都十分新奇,并逐渐迷上了网络,不仅是穿梭于各种各样的论坛,更是迷恋上了游戏的虚拟世界。

游戏对于很多孩子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张炘炀也不例外,他甚至以没有早点知道这些游戏为耻, 所以更加肆无忌惮的玩游戏,以此来弥补自己缺失的童年。

而且现在来到这个人才济济的学校里,张炘炀也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已经没有了当年的优势,这也让他一时接受不了心里的落差感。

学习的压力越来越重这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在北京那个寸土寸金,辉煌精彩的大城市里,身边的人更多的是家庭条件十分优越,不仅天天穿着大牌的衣服鞋子,更是家里很早都给孩子准备了房子、车子,与生自来自带优越感。

当他因为心里不爽而和朋友吐槽时,没想到迎来的不是安慰,而是一句尖酸刻薄的“没钱买不起房就滚回你老家去,乡巴佬”。

这也直接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自卑感油然而生,甚至觉得读书也没有什么用,就算有高学历又怎样,毕业以后不是还要回到家里,没有房在北京就没有落身之处。

于是他就把父母叫到了北京,逼迫他们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不用太大,够住就行。

虽然,当时北京的房价没有炒到现在这么离谱,但是能在三环以内买套房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而这对于这些年拿着死工资,甚至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的老俩口来说,这些钱仿佛一个天文数字,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而张炘炀才不管不顾,他更是以如果不买房就不继续深造为由,威胁父母买房。

当时由于以“神童”、“天才”著称的张炘炀是个名人的存在,所以很多媒体也对他进行跟踪报道,当这件逼父母买房事情传到大家耳中,其不约而同的指责他,觉得他太没有良心了,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而苦了父母,口碑一落千丈……

最后父母无奈,只能在北京租了一个房子,骗儿子是买下的,只希望张炘炀不要半途而废。

可就算是这样,仿佛他们也是失算了,因为此时的张炘炀犹如“江郎才尽”,因为当时要想攻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学位,是需要发表两篇高质量达标的SCI才可以顺利毕业的。

可是他却毫无灵感,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完成,他却止步不前,甚至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后来要不是导师不肯放弃他,对他进行不断地疏导帮助,张炘炀也不会博士顺利毕业,虽然别人用了四年的时间,他却用了8年。

此后,跌落神坛的张炘炀更是寸步难行……

现实版“伤仲永”

在博士毕业后,张炘炀也没有像家人预想的那样就留在北京这个大城市发展,而是去到了千里之外的宁夏师范学院当起了外聘教师。

可是自认清高的张炘炀自然不会在这个行业寻求安稳。

他曾经把自己比作是和韦神一类的人,张炘炀说韦神也爱数学,而且也喜欢拿着大瓶矿泉水,但是我俩唯一的不一样是,他比我更爱数学,且根基更稳。

一语成谶,张炘炀就像是现实版“方仲永”一样,上天赋予了他很高的天赋,但他却没有好好的利用它,并没有受到后天良好且稳固的教育,有种欲速则不达的感觉。

以至于到后来他从受万人瞩目的“小神童”一下变成了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

这两年,他也辗转到了上海,在这里谋一份生存。

在他口中得知,在这个花销各方面都高的地方,当年他当老师挣得钱也快花完了,现在靠着和朋友接项目挣点外快和每过几个月父母给的补贴勉强生活。

甚至还表明自己现在餐餐吃得都非常简朴,清汤寡水见不到一点肉,因为他把每顿饭的标准控制在了10元左右,最高不超过17元。

当记者都看不下去,想鼓励他积极生活,可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起码养活自己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张炘炀却称,感觉现在挺好的,活的轻松惬意,没有存款、没有房贷、车贷、一身轻松。

再说了,没有钱了找父母要就行了,因为当时他们如果听我的在北京买了房,现在房价翻了几番,赚的不止1000万,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都是他们欠我的。

很多人觉得他这种思想已经扭曲,怎么能把啃老说的这么理所当然。

也有人对他的一生感觉到唏嘘与惋惜,因为在他求学之路上有很多可以把握的机会,但是他的父母却把他们抛之身后,选择了一种捷径,而这也导致了张炘炀最终的默默无闻。

也有人说,如果当时他们家咬咬牙在北京买套房,现在也不至于为了生计发愁,早都是千万富翁了。

可是没有如果,有些事情就是会在一个瞬间,一个抉择,一念之差中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不是常人能预言的。

就像张炘炀的大学导师对他的评价:“他也许真的是一个可以行程万里的飞机,可是他却从来没有冲出跑道”!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永远不可能真正到达山顶,成为那个一览众山小的“人上人”。

张炘炀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人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的实在,切莫被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冲昏头脑。

学习重要,开心固然也重要,如果没有稳固的根基,是根本盖不出参天的大楼。

反而只会浪费掉自身的灵气与天赋,让人多年回望只会有无尽的叹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神童   北京   自来   父母   天赋   当年   现状   家里   儿子   研究生   房子   努力   轻松   孩子   小学   时间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