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美军截获一封密报,揭开了日本投降的真相

轴心国中的德国和意大利投降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曾喊出“一亿玉碎”的拒降口号。

而后来的结果也众所周知,日本最终投降,大多数人们沉浸在喜悦之中,将其投降的原因归功于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而在1945年,美国情报部门公开了二战结束前截获的一封日本密报。

这上面的内容,透露出日本投降的真实原因……

日本的侵略途径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扩张领土的野心越发旺盛,而身为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它将贪婪的视线投向了面积广阔、物产丰富的中国大陆。

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寇的侵略之路。

在静谧肃穆的夜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借此机会,嫁祸给中国军队,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

日关东军从炮击沈阳开始,实施所谓的“大陆政策”,意图灭亡整个中国。

在民族危亡之际,袁世凯政府却放任其蚕食中国土地,绥靖政策的不作为让日军更加得寸进尺。

而皇姑屯事件后,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逝世,其子张学良继承父亲职位,日本人在东北肆无忌惮的行为触怒了张学良,他决定率军反抗,使日军扶植东北军伪政府的计划落空。

随后而来的是“七七事变”的爆发,日军并不满足于侵略朝鲜,下达了全面侵华的命令。

没有蒋介石的兵力援助,东北地区很快沦陷于日军的炮火之中,虽然许多百姓奋勇而起,但还是无法抵抗日军精良的武器。

在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同时,轴心国的脚步已经逐渐迈向整个世界。

国际上的形势风云万变,法西斯的侵略战争已经越演越烈。

德军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势如破竹,其暴行令人瞠目结舌,而当时拥有较高军事实力的几个国家却因为法西斯尚且侵犯到自己而冷眼旁观。

面对日本在东北嚣张行径,中国政府曾发出反抗法西斯的呼吁,却没得到国际社会的回应。

远东燃起的战火不仅让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与之毗邻的苏联也感到胆战心惊。

为了能远离战事的影响,1939年苏联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在1941年4月,苏联也同日本签署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它的担忧并非平白无故,日本法西斯势力的野心并不止于占领中国,在全面侵华之后,他们便起稿了两个对外侵略计划。

其中一个计划就是在获得中国的土地后,继续向北进军,以占领整个苏联作为最终目标。

早在1939年,日军便开始做出了尝试,他们在诺门罕地区向苏联部队发动袭击。

而当时因为环境的影响,这个计划没有成功。

日军吃到了教训,决心施行另一个计划:

既然北上不成,就调转南下,把侵略的目标换做菲律宾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日本这一举动则会触碰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殖民利益,为两国之后的矛盾埋下伏笔。

美日之间的“爱恨情仇”

要知道日本当初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有美国的一份“推动”。

在1853年,谋利而来的美国行至日本,次年迫使幕府签订《神奈川条约》。

掌握实权的幕府威信开始直线下降,其他西方国家感到有利可图之后相继而来,纷纷对其施压订约,使得日本门户大开。

幕府丧失权威以后,明治天皇于1868年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明治维新运动登上历史舞台。

解释了两国的历史渊源之后,我们回到日本全面侵华之时,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开始打压日本的行动。

日本是一个岛国,土地狭小,人员数量有限,类似于石油和木材这种资源都要依靠他国的进口。

在侵华时期,日本为了保障战备资源的供给更是费尽心思,以至于在后来本国的居民都因战争而无法填饱肚皮。

美国抓住日本痛点,分别在资源和经济上对日本施行制裁,使得日军备受打击。

不仅如此,美国还加强了对国民政府的资助,加强了中国的抗日力量,让日本的侵略之路变得更加阻碍重重。

为了尽快占领中国,日军需要美国退出这场交锋,已经杀昏了头的日本军国主义想出了一个主意,决定在军事上威慑美国!

他们决定打击美国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珍珠港!

选择进攻珍珠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具有战略意义和能舒缓日军南下的压力。

珍珠港既是美军海空力量较为集中的军事基地,也是美国控制东亚利益的重要区域,只有做到有效打击,便会使美国蒙受不可弥补的损伤……

我国国民政府曾破译了日本将要进攻珍珠港的密电,可当时的美国根本不在意这条消息,认为日本不会动手,这是无稽之谈。

而在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浩浩荡荡地从海面而来。

睡梦中的美国士兵们还未清醒,便被呼啸的导弹击中,永远合上了双眼。

在战斗警报响起时,珍珠港内已经火光冲天,剩下的美军只要一出现在日军视野,就会被开火射击,流出的血液让海水都被染成猩红……

日军大获全胜,初捷之后日本最高司令部收到了“虎!虎!虎!”的胜利电报。

此战对珍珠港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军舰和飞机尽数损毁,三千余名美军全部罹难,只有巡逻的舰队逃过一劫。

美国政府不由得怒火中烧。

1941年12月7日,为了安抚美国人民,罗斯福总统向全国举行哀悼演讲,并正式向日宣战。

此时的日本正沉浸在战争取得的胜利之中,全然不知道前路会发生怎样的灾难。

1942年伊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渐建立合作,中美苏等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美国针对日本开始了轰炸行动,在“大黄蜂”号航母的掩护下,美国的16架轰炸机逼近日本本土。

此次轰炸计划是对珍珠港突袭的回击,轰炸结束之后,日本东京的大部分重点设施化为了灰烬。

而日军也显然遵循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原则,一个月之后,发动了针对美国的中途岛战役。

此时的美军显然有了防备,不仅没让日军占到便宜,还对其造成了重大打击。

在之后的三年,美国也开始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行动,频繁的轰炸使日本元气大伤……

局势的变化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面对大势已去的德军,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下扳机。

随着砰的一声,这个极端的法西斯分子结束了自己恶贯满盈的一生。

此时的日本已经在中国战场陷入颓势,最大盟友的自裁使他们信心大受打击。

轴心国已有两位投降,只剩它还在苦苦支撑。

同年的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美国率先掌握了毁灭性巨大的核武器。

7月26日,美国起草《波兹坦公告》,美中英三国共同签署,警告日本:投降或者毁灭。

消息传入日本之后,时任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立刻召开会议,商讨该如何继续下一步行动。

这场会上,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执己见,每个人脸上都是恐惧和紧张,不同往日的消极情绪迅速蔓延。

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为首的主战派,认为日本尚有余力,不能就此放弃。

反观主和派,他们认为日本目前的经济,根本无力继续战争,不如先稳定国民的生计。

铃木贯太郎上任不过短短三月,面对两派吵得不可开交的情况也无能为力。

在经过彻夜的商讨后,两方都没能说服彼此,而不胜其烦的铃木贯太郎决定让天皇下达指示。

在获得天皇示意后,铃木贯太郎召开记者招待会,表示将对《波兹坦公告》“不予置评”。

也就是对其无视的意思。

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当时就沉不住气了,他在掌握核武器之后便认为美国已经不用借助苏联的力量,便能让日本乖乖降伏。

而日本无视的态度,显然是拂了他的“面子”。

这也为美国投下原子弹埋下伏笔。

而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之后,日本最终还是决定投降,服软的态度与之前形成了剧烈的反差……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

在日本决定冷淡处理《波兹坦公告》时,美国截获日本裕仁天皇的密报。

密密麻麻的文字将日本的小心思昭然若揭。

原来裕仁天皇决定不投降,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他认为投降后,盟国会废除天皇制度。

另一方面是因为《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让苏联不会干涉日本的行动。

裕仁天皇觉得日本和美国的军力可以对半开,只要苏联不出兵,那么事情就有回转的机会。

如果苏联能帮助斡旋的话,日本还能有时间休养生息,在国力恢复以后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这份密报,让杜鲁门彻底看清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为了彻底打服日本,美国最终决定投下“胖子”和“小男孩”。

美国投下原子弹之后,日本政府决定向苏联求助,莫洛托夫却说不会参与美日之间的战事纠缠,苏联还将加入同盟国,正式向日宣战。

铃木贯太郎再次召集内阁紧急会议,想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看清如今的紧急情况。

可此时的军国分子依旧坚持己见,借口天皇还未表态,战争不能就此罢休,无奈之下铃木贯太郎再次请示天皇。

消息传上来,裕仁天皇也是满脸焦急,面对众人的期待,他满心想的是如何保住皇位!

为了这件事,他已经急得上蹿下跳,那里有心思处理国民的情绪呢?

不过在最后,面对美苏的夹击之势,这位天皇还是宣布日本接受《波兹坦公告》的全部要求。

唯一条件是,他的皇位必须得到保留。

其实在中国抗日力量壮大起来之后,日本战败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在短时间内侵占中国的计划失败之后,日本政府中的主和派便一直让人与蒋介石接触,商议“中日全面和平案”,渴望谋取更多的利益。

也许裕仁选择无条件投降,美国的军事压力只是原因之一,他清楚日本注定要失败,只是试图依靠苏联,保住自己的皇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关东军   杜鲁门   原子弹   长崎   珍珠港   法西斯   铃木   苏联   军国主义   日本   天皇   美国   日军   中国   美军   真相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