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一场反诈“钓鱼”行动,321名大学生“上钩”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

不少大学生

收到一条“福利”短信↓↓

图源:网络

有这等好事还不快冲?

有人打开链接

按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

也有人发现

事情并不简单!

反诈演练:群发3.4万条“钓鱼”短信

9月12日,由湖北省公安厅指导,湖北省反诈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和长江云新闻客户端联合发起《钓鱼行动 湖北高校沉浸式反诈课堂》。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推进的形式,让大学生们身临其境体验网络诈骗套路。

连日来,华中师范大学3万余名在校大学生,陆续收到一条福利短信:【华师917美食节】100张“美食霸王卡”(价值500元)免费送!只要进入指定网页链接,填写指定信息,即可获得抽奖机会。

图源:网络

“鱼饵”短信群发后,陆续有学生“上钩”。截至9月17日12:00,共有321名学生“上当受骗”。“中招”的学生中,女生占比65.73%,男生占比32.27%;研一学生占比最高,接近29%,其次是研二和大一新生,分别占比24.6%和12.7%。“中招”的学生不仅填写了姓名、电话号码、QQ号、身份证号,还提交了学院、年级、饮食偏好、兴趣爱好等详细个人信息。

“被骗”的赵同学说:“一些外卖软件上经常有抽奖吃‘霸王餐’的活动,我以为是类似的,再看到这个页面上有学校的名头就相信了。”同样“上钩”的周同学猜到了短信有可能是诈骗信息,但想着没要打钱,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信息在很多场合都会填写,就放松了警惕,但她留了个心眼,个别信息填的是假的。

“不要以为不涉及财物,就不会被骗!”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副支队长、湖北省反诈中心负责人吴春丽提醒,收集个人信息是第一步,接下来诈骗团伙会根据具体信息“量身定做”个性化诈骗套路,迷惑性、欺骗性更强,更难防范。他提醒同学们: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拨打110或者96110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取证。

反诈课堂:男生身陷“裸聊”网络骗局更多

图源:网络

在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3500名大学新生“沉浸式”同上一堂反诈防诈课,民警讲述真实案例、模拟诈骗场景。

“不要裸聊,洁身自好。”湖北省反诈中心民警周梦荻的一句话,让台下大学生忍俊不禁。“不要笑啊,裸聊诈骗在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尤其是男生更易上钩。”周梦荻介绍,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裸聊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个别男生社会阅历浅、防范意识差,极易被网络那头“抠脚大汉”的甜言蜜语所蒙骗,“希望大家都能培养健康良好的兴趣爱好”。

(中国小康网微信公众号综合中国青年报、平安湖北、光明网)

编辑:武金洋

审核:王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多核   大学生   湖北省   湖北   公安厅   中招   套路   民警   警方   华中师范大学   男生   短信   链接   学生   信息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