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之后,专家又提出了禁止吃年夜饭,春节不保了?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搬运必究!


近期,烟花爆竹禁令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而我则站在反对一刀切禁令的一方。但实际上,这一禁令在不少地方已经严格实施。

就拿山西来说,农村地区早已不允许售卖烟花爆竹,一旦有人放炮,派出所必定会立刻出警。去年和前年,这一措施实行得格外严格。随着禁售和禁燃的实施,烟花爆竹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在2019年之前,孩子们玩的摔炮、擦炮、旋转炮等等,每个只需一块钱,而如今价格已经飙升至三块五块,并且需要通过特殊渠道购买。所有交易都在偷偷进行,放炮也成了秘密行为。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守法公民来说,即便是停车压线都会让我们感到内疚,更不用说拿错别人的外卖并主动赔偿了。在面对如此严格的双重禁令时,我们感到无从抗议,对反抗的渴望也悄然熄灭。


在山西的很多地方,烟花爆竹禁令直接演变成了“禁止售卖任何含火药产品”。这是一家社区小卖部老板的原话。

尽管国家最近放松了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但实际上这一放松只是“由县级以上政府决定是否禁止以及如何禁止”的决定。这种放松在许多地方与加强禁令的初衷基本相符。

有人还记得疫情期间政策层层升级的情景吗?烟花爆竹禁令如今也在逐渐收紧。


与南方和江苏等地朋友不同,据说江苏的农村地区从未实行过烟花爆竹的禁令。

当初专家提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理由之一是它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浓度,造成空气污染,同时也会产生噪音。然而,现在有一些专家提出燃放烟花爆竹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火药的安全,因为在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爆炸和火灾风险。这种观点,我只能用“服”字来形容。


然而,一些支持禁令的专家竟然提出燃放烟花爆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论调,这令人不禁发笑。如果烟花爆竹不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为什么国际大型活动如奥运会还要进行烟花表演呢?这是否是为了贬低中华文化,让全世界对其提出批评?显然,那些容不得一点反对声音的所谓专家,表面上声称是为了人民好,实际上却侵犯了人们的自由权利。然而,他们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损害群众利益,而是别有用心。


最近,一位自称孔子嫡系后人的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提出了禁止年夜饭的建议,甚至连春节也要一并禁止。然而,与他辩论时,他却毫不客气地以恶言相向,直接称对方为“狗汉奸”。不出意外,孔庆东又一次被社交平台禁言,原因仍然是辱骂他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让这些所谓的专家保持沉默呢,还是应该让他们保持沉默呢?


有些专家提出各种建议,例如年轻人应该购房、在单位旁边租房、农民应该在城市购房后返乡务农、低收入者应该将闲置房屋出租或从事网约车服务。这些建议纯粹是笑话,可以一笑而过。然而,对于那些试图毁掉传统文化的专家,我们绝不能姑息。我们必须坚决批判!

在这个问题上,你是如何看待禁止烟花爆竹和禁止年夜饭的建议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在如此众多争议中,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而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保护传统文化和个人自由之间寻找平衡。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一味地禁止一切与传统文化不符的行为或活动。

烟花爆竹作为中国春节传统庆祝活动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代表着喜庆、祥和和团聚,是我们文化的重要象征。因此,禁止烟花爆竹需要更加审慎的考虑,不能草率决定。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负面影响,比如规定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燃放,控制烟花爆竹的噪音和污染,以平衡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需求。


至于禁止年夜饭的提议,我认为这是一个过于极端的做法。年夜饭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象征着家庭团聚和新年的祝福。禁止这一传统的做法可能会引发社会不满和抵制,而且也不太现实。相反,我们可以鼓励人们在年夜饭上选择更加健康和环保的食材,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文化价值。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烟花爆竹   年夜饭   目的   专家   山西   江苏   中华文化   禁令   火药   传统文化   本文   观点   春节   传统   建议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