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小战士送炮弹,见师长很眼熟,最后发现是牺牲19年的父亲

标题:我父亲居然还活着?!颜邦翼在朝鲜战场上的奇遇

在1950年的朝鲜战场上,一位红军小战士颜邦翼在运送炮弹的途中意外遇到了一位军官,而这名军官的面孔竟然和他已经去世的父亲一模一样。这让颜邦翼陷入了迷惑和震惊之中,为了寻找真相,他踏上了寻找父亲的旅程。

颜邦翼的父亲是一位从名门走入军营的志士,他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却选择了投身革命的行列。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他始终以勇敢和坚韧的精神奋斗在战场上。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他的家人以为他早已战死沙场。直到颜邦翼无意中得知父亲还活着,他怀着激动和期待,加入了抗美援朝的后勤部队,并希望能在战场上与父亲重逢。

在艰苦的战场环境下,颜邦翼毫不退缩地扛起重炮弹药,为前线的战斗提供支持。他与敌军的炮火擦肩而过,一次次冲锋陷阵,但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父亲的希望。终于有一天,颜邦翼意外地与父亲相遇了,他们泣不成声地拥抱在一起,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这个奇妙的故事展示了颜邦翼与父亲的深厚情感和对家人的渴望,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与安定,不惜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的代价。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才能享受到现在的和平与繁荣。

在当下,我们应该怀着感激之情铭记这些伟大的前辈,并且为传承他们的精神和使命而努力。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怀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就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创造美好的中国。

标题: "我父亲竟是我的战友,我们在朝鲜战场上重逢"

前言:

“这是我父亲?我父亲还活着?”一位正在运送炮弹的红军小战士,在看到红军师长颜伏后,满含热泪的说道。

出身名门却毅然从军

1911年,颜伏于生于重庆的一个土财主之家。颜伏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环境中,并且受过很好的教育。但要知道,颜伏的出身也很特别,他是孔子颜回的第83代子孙,先祖更是出了一位名震天下的书法宗师颜真卿。

颜伏并没有辜负家族的期望,20岁就被北大录取,进入了哲学学院学习。然而,他却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了意义非凡的一二九运动。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颜伏前往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尽管在战争中多次被捕,受到威胁,但他坚守秘密,从未泄露党内机密。在1937年,他回到战场,并在朝鲜战场上展现了自己的勇敢和智慧。

踏上寻找父亲的旅途

1951年秋天,朝鲜战争正在激烈进行。在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年轻的小战士颜邦翼每天穿梭于炮火之间,忠诚地履行自己的使命。除了保家卫国的责任外,他还有一个秘密心愿——寻找离家多年的父亲。

颜邦翼的父亲曾是一名革命者,在敌对环境下曾数次坐牢,甚至差点牺牲。母亲为了保护家庭,与颜邦翼在他十六岁时离婚,并告诉他父亲已经战死沙场。然而,二伯却告诉颜邦翼他的父亲还活着,并成为了中共干部。

为了与父亲重逢,颜邦翼报名加入抗美援朝的后勤部队。他被安排在一个炮兵连,负责运送炮弹。他的工作危险而辛苦,常常在战火中穿行,受到敌军的炮击和地雷埋伏。然而,这一次,他无意中与一名军官擦肩而过,这名军官的长相竟与照片上的父亲一模一样。

被党中央授予军衔

颜邦翼看到“牺牲”了19年的父亲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激动得眼泪止不住地流。然而,他为了不打扰正在战斗的父亲,选择默默忍耐,没有和他揭示身份。

直到抗美援朝战争即将结束,颜邦翼的父亲颜伏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儿子参军的事情。他们通了电话,写了信,最终再次相见。他们的相拥胜过一切言语,父子间的情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1955年,颜伏被授予大校军衔,这使他成为了全国人民的自豪。回到家乡后,他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

颜伏和颜邦翼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深厚的亲情与对国家的忠诚。他们在战火中相认相拥,用他们的坚定意志与勇敢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和平年代,我们要感激那些为我们的自由和安宁付出生命的英雄们。同时,我们也要肩负起传承他们精神的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美好的中国。

父子重逢:一对军人的战场传奇

前言:

“这是我父亲?我父亲还活着?”一位正在运送炮弹的红军小战士,在看到红军师长颜伏后,满含热泪的说道。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役打响,一位叫做颜邦翼的后勤小战士,正在朝鲜战场上忙碌的运输着炮弹,在运送的路上,一名军官从他身边走过。

小战士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整个人都呆住了这人明明长得和自己已经死去的父亲一模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出身名门却毅然从军

1911年,颜伏于生于重庆的一个土财主之家。颜伏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环境中,并且受过很好的教育。但要知道,颜伏的出身也很特别,他是孔子颜回的第83代子孙,先祖更是出了一位名震天下的书法宗师颜真卿。

作为颜回的后人,他也没有让父亲失望,20岁就被北大录取,进入了哲学学院学习。由于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并没有得到做学问的机会,但受到一些先进思潮的影响之后,他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了意义非凡的一二九运动。

颜伏曾在执行我党的秘密任务时被捕三次,但在国民党政府的胁迫和威胁下,他始终不肯吐露一丝一毫的党内机密。最后,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北方委员会的委托,前往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7年,从抗大毕业的颜伏参加了抗日战争,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战争,但是他的表现非常出色。然而不幸的是,颜伏在保卫电台的时候,被流弹所击伤,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导致了感染,之后更是发起了高烧,眼见高烧不退,中央政府便将颜伏送到了军队休息。

但没过多久,他就再次返回了军队,在他看来,战斗是自己的使命,他无法忍受自己的战友在外奋战,而自己却什么也不干,颜伏先后在第6师担任作战部部长,在18旅第52团、第54团都当过参谋,因此战斗经验很丰富。然而,对于颜伏而言,1950年的朝鲜战场上,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战斗,这让他直接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踏上寻找父亲的旅途

1951年的秋天,朝鲜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硝烟弥漫,到处都是火光和炮声。此时此刻,小战士颜邦翼正站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背负着沉重的担子。前方的敌军火力猛烈,为了降低伤亡,我们不得不改为地道战,但前方仍然需要有大量的炮弹作为武器。

颜邦翼,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武者,每日穿梭于战火之间,扛着沉重的重炮,悍不畏死,奋不顾身的冲锋陷阵。好几次,他都险些被炸死,但他都没有退缩,他的坚韧与勇敢,在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熠熠闪光。

当然,他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战场上,并不单单只是为了保家卫国,要有些许自己的私心,那就是寻找离家多年的父亲,据母亲描述,自己的父亲是个革命者,坐过好几次牢,还差点就牺牲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家庭受到影响,他在1932年和母亲离婚,然后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家里人都认为父亲已经战死,就连颜邦翼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没过多少年,颜邦翼的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颜邦翼只能和他二伯住在一起。可是,到了1945年清明的时候,二叔却忽然对颜邦翼说自己的父亲还活着,而且还当上了中共干部。

这一刻,年仅十六岁的颜邦翼心中忽然燃起一股强烈的渴望,他想要找到自己的父亲,所以他向二伯一家告别,踏上了寻找父亲的旅途。

以后勤身份进入军队

1951年6月25日,志愿军司令部发布了一条告示:动员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踊跃加入抗美援朝的后勤部队。

颜邦翼看到后立马报名参加了,他准备趁这个机会找到自己的父亲。之后,他被安排在38军某师团的一个炮兵连里,主要是负责运送炮弹。

颜邦翼一到队伍,立即投入到艰苦的工作中去。每天,他都要开着一辆小型货车,翻山越岭,运送一箱箱的弹药,从后方运送到前线。

在这条道路上,不时会受到美国军队的炮火轰击,有时还会被敌军埋伏,布下地雷。颜邦翼年纪虽轻,却是个有勇有谋之人,他不惧死亡,也不惧劳累,只要能够为前线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持,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一次,他在运送弹药的时候,无意中与一名军官擦肩而过。那军官急匆匆地往前走去,等他离开后,颜邦翼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一股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他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那是他母亲给他的一张父亲的照片,那位军官的长相,与照片上的父亲简直一模一样。

颜邦翼看着那个苏沉的背影,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没错,那就是我父亲”,他知道那位军官就是他失散多年的父亲。

父子终于相认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就在志愿军逐渐占据上风,局势逐渐缓和下来的时候,一名参谋长向颜伏打去了一通电话,并告诉他有一名叫做颜邦翼的士兵,说他在前线见到了自己的父亲,而那位父亲就是颜伏。

颜伏听完之后也是一愣,他一直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人,也曾经幻想过和他们重逢的情景,但是却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会在战场上重逢,于是当他做完这一切自己的工作后,立刻就给颜邦翼所在的炮兵连打电话,当他接通电话的时候,两个人都泣不成声。

然而由于战争还在继续,两人便简单的说了几句话就挂断了,随后,颜伏又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邦翼,我的儿子,我很想念你,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会一起参加抗美援朝,也没想过咱俩会在战场上重逢,你们要听从党的指挥,敢于向敌人斗争,要有一颗无畏的心,做一名优秀的志愿军战士。”

直到抗美援朝战争即将结束,这对父子才终于再次相见,颜邦翼望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父亲,颜伏望着自己长大的儿子,两人心中百感交集,彼此对视一眼,却没有说一句话,而是紧紧相拥,这一刻,拥抱胜过一切语言。

被党中央授予军衔

1955年,颜伏被授予大校军衔,这使他成为了全国人民的自豪,他的军事才华以及对祖国的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严伏返回故乡后,并没有过上奢侈的生活,生活依旧简单朴素,与平民无异。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业,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而儿子颜邦翼有了他父亲做榜样,自然也是大放异彩。

他以扎实的工作态度,不屈不挠的精神,为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很清楚,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几个英雄豪杰的功绩,而是每一个平凡人的努力与牺牲。

小结: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很难体会到那些牺牲,保护国家的伟人们的决心与民族大义,但正因为有了那些舍小家而卫大家的英雄们,我们国家才能有今天的繁荣。

我们应该对前辈的奉献心存感激,铭记这份战斗精神,并为传承前辈的重任而努力,共同创造美好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炮弹   抗日战争   炮兵连   战士   中国共产党   父亲   朝鲜   军衔   敌军   眼熟   师长   名门   军官   红军   后勤   牺牲   贡献   发现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