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博导建学术后宫,被25岁女学生3000字长文举报,揭开遮羞布

最近,一个来自西南大学的女博士生在网上爆料,指控她的导师赵某利用他在学术委员会的地位,通过操控论文审核的权力,胁迫她与他保持非法关系长达3年之久。她在文中以网名“唯泉雪声”发表了这一举报。

最新曝光的聊天记录显示,赵某在办公室对那位博士生动手动脚,利用巧妙的措辞,将自己塑造成一位情感受伤者的形象,诉说自己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声称与妻子已没有夫妻关系,以引起对方的同情。

紧接着,赵某向“唯泉雪声”做出保证:他只招收她一个博士生,并承诺会为她提供良好的培养,帮助她在学术领域取得成就。他还表示,待自己离婚后,会与她结婚,并希望她为他生育一个孩子。此外,他还充满信心地承诺为她找到一份好工作。

赵某利用手中的权力,要求“唯泉雪声”随时待命,稍有违抗则会遭到报复。对于“唯泉雪声”来说,她清楚地知道导师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请假也需要导师的同意。她的毕业前景完全取决于导师的态度,面对压力,她只能妥协顺从。

在此期间,"唯泉雪声"依然是赵某的助手,帮他翻译学术讲座的英文稿件,搜集英文资料供他的研究课题使用。令人遗憾的是,在课题组的成员名单中,并没有她的名字。

根据网络上的信息,赵某是一位出生于1966年的教授,担任西南大学法学院教职,并担任博士生导师。他在法学领域发表了无数篇论文和专著,并多次获奖,可谓在该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果这位女生所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那么这是又一起违背高校师风师德的事件。实际上,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以前也发生过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被女学生举报打造“学术后宫”,北航博士导师对女学生性骚扰,以及西安交通大学一博士生因导师虐待而跳河自杀等事件。

这些教师的品行败坏,虽然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荣誉众多,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崇拜,更具迷惑力。作为博士导师,他们掌握着博士生未来命运的决定权,可以说他们真正决定了博士生是否能顺利毕业。

那么为什么大学中的博士生导师可以如此强大呢?这要从我国大学的博导制度说起,我国的博导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导师制”和“老板制”不同。简单来说,学生需要导师提供学术项目和资金,而导师则需要学生参与他们的课题研究,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雇佣关系”。

在博士生的招生过程中,博士导师拥有很大的权力,但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却没有退出机制。一旦成为博士生导师,便是终身制的,导师可以任意安排学生去做各种事情。

对于一位在读的博士生来说,如果得到导师的“偏爱”,意味着论文审批会更顺利,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资源。学生没有拒绝的权利,甘心情愿地为导师服务。一些不良的导师正是因为手中有一定的权力,才敢在权威和威严的背景下对女学生进行不当行为。

知乎上有这样一句话:“绝对的权力自然会导致相对的腐败。”在高校中,导师是学生尊重和获取知识的来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导师可以滥用权力。无论在哪里,都需要将权力束缚在制度的桎梏之中,以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近年来,大学中各种学术腐败和潜规则的现象并不鲜见。关于如何限制导师的权力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作为在大学中传道授业的师者,他们本应该是榜样,教书育人。个别人却道貌岸然,道德败坏,违背职业道德。应该好好整顿这种歪风了。

在教育领域中,尊重师道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近年来我们不断听到高校中发生的违背师风师德事件,并且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最近,西南大学的一位博士生通过一篇长文举报了她的导师赵某,揭开了他多年来利用职权对她施加的不正当行为。

赵某作为一位博士生导师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手中掌握着博士生论文的过审权。他以个人感情寻求满足的名义,胁迫该博士生与他保持不正当关系长达3年。从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出,赵某不仅在办公室对她动手动脚,还以自己的情感失意为借口,打造自己是受害者的形象,试图赢得对方的同情。

赵某承诺只招收该博士生一人,并在学术和感情上好好培养她,甚至表示会离婚后和她结婚,并要求她为他生一个孩子。他还承诺为她找一份好工作。赵某利用自己的权力,要求该博士生随时听命,并威胁会有“报复”。该博士生深知导师掌握的权力对她的毕业是否顺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能顺从导师的要求。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此期间,该博士生不仅是赵某的“学术打工人”,为他从事翻译和搜集资料等工作,而且在课题组中她的名字却没有出现。赵某已经是一位资深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并多次获奖。如果该博士生的举报属实,那么这就是又一起违背师风师德的事件。

这些教师败类往往在学术上有一定的造诣,颇有头衔和声望,容易获得学生的崇拜和信任,从而更容易迷惑学生。作为博士生导师,他们拥有决定学生未来命运的权力,可以说能不能顺利毕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意愿。

导师制度在我国的大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博导在招生时拥有很大的权力,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则没有退出机制。一旦成为博士生导师,就意味着导师可以随意安排学生做各种事情。一个得到博导“偏爱”的在读博士生意味着她的论文过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学生没有拒绝的余地,只能心甘情愿为导师做各种事情。正是因为少数不良导师拥有一定的权力,才敢对女学生伸出魔爪。

我们必须意识到,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导师是学生应该尊重和获取知识的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导师可以滥用权力。不管在哪里,我们都需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才能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近年来,大学中各种学术腐败和潜规则现象屡见不鲜。如何限制导师的权力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作为大学教师,他们应该是为人表率、教书育人的榜样,而不是道貌岸然、道德沦丧。现在,我们迫切需要整顿这种歪风。

高校应该加强对导师的监管,建立更健全的制度来约束其行为。同时,也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防止他们成为导师的附庸和附属品。

最后,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教育领域的整体改革,为学生提供公正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博导   学术   遮羞布   师德   后宫   博士生   导师   权力   顺利   事情   领域   高校   事件   制度   论文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