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没有痛苦?别看走得很安详,但它的痛苦程度超出你想象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游侠

编辑|大大怪

“死亡”这个话题,一直都被大众有心隐藏,但生老病死不是躲避就能装作看不见,所以当一部分人们痛苦到了极点时,就想到了无痛苦的死去,而“安乐死”就符合了他们的需求。

生前的痛苦让他们迫切寻求解脱的办法,虽然死亡是既定的结局,但是“安乐死”就真的如它字面所言吗?

事实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可以让人安详和体面的离去,但是背后的痛苦程度却是大家想象不到的。

“安乐死”是什么?

进入正题前,大家先来了解一下,“安乐死”究竟是什么,到底怎样的方法让生命在睡梦中安然流逝。

其实这个词最早见于希腊文,是无痛死亡的意思,在1935年之前这个词语并没有过度引起传播,自从英国首相首次提出过后,便开始在全世界广泛讨论。

在医学领域,这个词全称叫做“安乐性终止生命”,是由专业医生或相关人员对,同意安乐死的生命体利用一些手段或措施,使其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终止生命。

当然这个前提是同意安乐死的生命体是自愿或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通常用于一些无法存活或患有重症疾病,没有生存意志的生命体。

这里的生命体包括了人和动物,在中国“安乐死”是不合法的,所以很少有人会“安乐死”,但一般宠物医院都会对难以救治的猫狗宠物进行“安乐死”。

世界上只有10个国家是允许“安乐死”的,大部分国家对这个都持有怀疑态度,我国曾经出现过一例“安乐死”事件,但是当事人和医生都受到了严格的惩罚。

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安乐死方式,主要有三种:口服致命药物或注射静脉,最后一个是断氧

按照这种方式,还可以将他们区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安乐死,医疗性安乐死可能是自愿或者是非自愿的,但是非医疗性安乐死一定是使用者自愿结束生命的,这种又叫做“协助自杀”。

让大家在电视剧里看见的,医生给病人一针之后,几秒内就死亡的方式叫做注射型安乐死。这种方式是通过注射巴比妥类药物进入人体,药物通过静脉直达心脏,对病人的心脏和呼吸系统立马产生作用,过程不会产生太多痛苦,几秒内就结束了生命。

另外一种口服致敏药物,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毒药,通常是一种强力镇静剂,只不过加大了剂量,让大脑在兴奋中快速死亡,至于痛苦程度,应该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前面两种是必须要有专业人员配备合适的药物剂量才能达到效果,药物过少或者过多都会达不到要求,而最后一种断痒也是现在瑞士最受人欢迎和追求的死亡方式。

这种方式是病人进入一个无氧气舱,通过装入氮气或者氩气,就像睡着一样,在无意识当中死亡,相较于前两种,是非常便捷和简单的一种方式,不过无论是哪一种价格都是平常人想象不到的。

当死亡成为了一件难以完成的事,“安乐死”的出现让一部分人看到希望,但这种方式背后隐藏的是无数的风险。

为什么这么多人追求?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死亡,不管是哪种方式,但是如果没有痛苦,谁又不想活着呢?

人生无常,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来,也许今天的你健健康康,明天就倒在了疾病之下,却无能为力,这时候死亡就是最好的解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想要追求安乐死吧!

在我国出现的第一例安乐死事件的主人公夏素文就是如此,这件事发生在1986年的陕西省,到现在,人们对这件事的评价仍是指责为多。

事件是一位农村妇女得了肝硬化腹水,但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达不到救治水平,所以夏女士只能在病痛的折磨中,每天浑浑噩噩,无比痛苦,儿子王某不忍心看见母亲受到这样的折磨,在母亲反复要求死亡的情况下,恳求医生对其进行安乐死,结局就是儿子王某一直受到“弑母”的职责,主治医生也被革职,终身悔恨。

别说以前那个年代,就算是现在很多人生病了也不敢轻易去医院,病痛只会累积,不会消失,所以夏女士随着儿子去到省医院检查时,就检查出了晚期肝硬化腹水。

住院的夏女士每天晚上都疼的无法入睡,为了转移注意力甚至用头撞墙,边哭还边叫着:“赶紧让我死吧!”

按照当时夏女士的家庭条件,能够让她住进省医院的住院部,已经是倾家荡产了,更别提一系列的医疗费用,但是越治疗好像越痛苦,这也让孝顺的儿子王某非常难过,自己的悉心照料却缓解不了母亲的半分痛楚。

面对母亲的苦苦哀求,儿子只能帮助母亲实现愿望,夏女士一心求死,这个病也无法治好,花再多的钱也是白白浪费,儿子也刚刚成家,孙子也要上学,另外两个女儿也嫁去了远地,只有自己死亡才能让这个家更好的走下去。

在病人的强烈要求下,夏女士的主治医生蒲医生想到了安乐死,但是无论是从哪方面考虑,蒲医生都不愿意这样做,但耐不住病人和家属的多次哀求,最后只要求家属必须签订一份同意书,手术才能做下去。

就这样,1986年的6月29日,夏素文女士在接受了药物注射过后,离开了世界,但是随着夏女士的离开,安乐死也在中国被大家熟知,儿子王某也成了非议的对象,蒲医生再也没办法救死扶伤。

“安乐死”确实能让病人减轻痛苦,但这不代表没有痛苦,死去的人无法感受,但现存的人每天都活在痛苦当中。

当然,除了我们国家,在日本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纪录片,记录的是一个患有多系统萎缩症的女孩小岛美奈,于52岁用安乐死结束自己的生命。

2018年,这部名为安乐死的纪录片告诉了大家,一个人的死亡只需要4分钟,看起来没有痛苦,走的也十分体面。

小岛美奈和平常人一样,读书、上学找工作,一次偶然的体检,让她得知了自己身患重症,这个病会让身体各个器官逐渐衰退,肌肉也会萎缩,最后只能躺在床上,像一个有意识的植物人,并且世界上没有一例成功痊愈的例子。

小岛美奈起初还能积极的与疾病抗争,但到了最后的那一步,看着同病房的人,一个一个痛苦的样子,想到自己以后也会那样,就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最后告诉自己的家人想要安乐死。

小岛美奈的纪录片完整的记录了她死亡的过程,看着医生一步步做完相关的流程,她笑着对家人表达了歉意,然后慢慢停止呼吸,永远的沉睡。

她的家人在一旁痛哭流涕,而小岛美奈就像睡着一样平稳安静,充满各种仪器的狭小病房里,天人永隔,呈现了两种不同的世界。

这个纪录片发布过后,在国际上引起了热烈轰动,有的人说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有的人说是个体自己的选择,好坏参半,各有不同。

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去追求“安乐死”,死亡仿佛变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真的没有痛苦吗?

安乐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人的死亡,它里面涉及到了人伦道理、医学知识以及法治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

安乐死虽然是出于自愿的前提,但这依旧是依靠外人或他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必然是会带来争议,况且尚不知道这到底有没有痛苦。

现在流传着很多安乐死的视频,里面的人们无一例外都是面带微笑的离开,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他们究竟遭受了什么,到底有没有痛苦,没有人能够说清。

在医学方面,医生本就是救死扶伤的存在,利用医疗科技尽全力的帮助病患获得新生是他们的责任,医生是拯救生命,而不是结束生命。

但是安乐死明显违反了医学伦理,它的存在就代表着医生是来结束生命的,不管是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这都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前面提到的两个例子都是病患在清醒的情况下自愿提出想要安乐死,但在现实中往往有很多人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被安乐死了,在瑞士有40%的人都是被迫安乐死的

像这样的情况,专业上称为被动安乐死,与主动安乐死不同是在病患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或处于无意识状态中时,有家属或者专业医生,亦或是法律承认的负责人,签署协议证书,停止对病患进行维持生命的治疗和措施,让其自然死亡。

但是这之间如何判定病患是否有求生的意志和活下去的权利呢?这就是被动安乐死最大的争议。

所以一个人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时,很可能生命权就会受到侵犯,尤其这时还处在外部压力过大和某些不好的诱因时,一个人的生命很可能就此被放弃。

像这样的情况不是不存在的,特别是那些合法安乐死的国家,滥用和误用的情况导致了很多生命死亡,不管是人还是宠物,生命被浪费才是最让人痛心的。

另外就是,安乐死没有回头路,就像一个人服用了农药,剧烈的痛苦激发了他求生的意志,但最终都是无济于事,安乐死同样也是,在那短短的几分钟内,个体受到了怎样的伤害,但是这么短的时间也无力回天。

根据瑞士一家安乐死公司调查,当病人作出结束生命的选择时,家属和医生的痛苦是最大的。

家属可以理解,自己的亲人即将离开世界,怎么都会伤心,但是医生呢?

医生和护士都受过专业的训练,每天都能看见生命的消逝,但是人非圣贤,当一条条生命在你手中流逝,巨大的心理压力非常难以承受,所以很多“安乐死”的医生和护士都会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在拯救和结束的选择里反复煎熬。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人们对于安乐死最多的问题,“人该不该自愿结束生命”?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但是安乐死打破了这个观念,对于疾病人们选择的不再是对抗和治疗,而是选择一死百了,这很可能让大家失去对生命的敬畏心也失去对抗疾病的勇气和希望。

长久以往,必定会导致医学不再进步,关于重大疾病的研发不再进行,而社会也会失去关心患者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意味着医学技术难以进步,医疗制度不再完善,临终关怀和人文支持都会消失。

所以“安乐死”怎么会没有痛苦呢,涉及到了道德的底线和生命的价值,这已经不是用痛苦可以代替的了。

结语

生命是永恒的,关于“安乐死”的问题或许永远没有准确的答案。

放弃生命和活下去,都是个体自己的选择,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想要解脱的人的痛苦,未经他人苦,莫劝人大度。

但是,有生的希望为何不珍惜,只有活在当下,才能看到可能性,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

往期精彩推荐

在华潜伏32年,金龙鱼伪装国货大肆收割百姓,一年狂揽2575亿!

英国战后统计:打不过志愿军的原因,太多人被中国人打成了精神病

二战中,总统妻女被日军糟蹋,索赔80亿遭拒,他的报复令日军胆寒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更新时,您能够第一时间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安乐死   痛苦   都会   病患   小岛   安详   家属   药物   病人   女士   程度   儿子   医生   结束   生命   方式   医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