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消息:金正恩提前离开俄罗斯原因成谜,2人会面都曾迟到

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背景下,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请您每天花上三分钟与我一同了解祖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与祖国共同成长。

今天跟小编一起来了解有哪些重要消息传来吧。

消息1:金正恩提前离开俄罗斯原因成谜 2人会面都曾迟到

最近朝鲜和俄罗斯领导人会晤的计划却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情况。

金正恩提前出发,而普京故意迟到,这给人一种“神秘感”,好像是为了躲避某种危险。

这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美国最担心的事情可能要发生了。

据报道,金正恩乘坐装甲列车提前出发,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

最近,美韩对朝鲜进行频繁的武力威慑,金正恩需要更周全的安全保卫措施。

此外,由于中国和朝鲜、俄罗斯的铁路轨道宽度不同,金正恩的专列在进入中国时需要换一次车轮,在出境进入俄罗斯之前还要再换一次,因此提前出发可以更好地协调各方工作。

相反地,普京故意迟到可能与安全有关,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地区局势问题,即俄乌战争。

他避开经济论坛的高峰,专心与金正恩进行一对一的非公开交流,并确立两国在“敏感领域”内的合作事项。

这表明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解决地区局势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所谓的“敏感领域”可能是指武器生产和供应问题。

朝鲜的工业体系是前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可以用来制造苏式弹药,而俄罗斯可以将产能转向无人机、导弹和坦克。

这种合作在冬季可能到来的哈尔科夫大反攻中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可以说这次会晤是普京来寻求金正恩的帮助,也是朝鲜重振经济、重新回到国际地缘舞台的一次良机。

预计朝鲜很快会向中国的钢材和车床厂家大量订货,而中俄朝三国之间的默契联动将是美国最担心的事情。

消息2:乌高官公开侮辱中印:智力和潜力很弱,官媒喊话乌使馆给个说法

最近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接受采访时,他公然侮辱了中国和印度,声称这两个国家的智力和潜力都很弱,不分析自己举措的后果。

此外,他还指责了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声称这些组织都是虚假的。

这番言论不仅令人震惊,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中国和印度一直在俄乌冲突中保持相对中立的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希望乌克兰能早日回归和平。

波多利亚克却对中国和印度进行了侮辱,这是不知好歹的行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经表示,G20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不是解决地缘政治和安全问题的平台。

中方始终认为,乌克兰危机的最终解决关键在于摒弃冷战思维,通过对话谈判寻找政治解决方案。这表明中国对于俄乌冲突的态度非常明确。

当然,G20峰会联合宣言未谴责俄罗斯的事实也引发了不满。

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尼科连科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感谢试图在联合宣言中加入谴责俄罗斯的内容的西方国家,并宣称G20对涉及俄乌冲突的内容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波多利亚克的侮辱性言论不仅引起了中国官媒的关注,也在乌克兰国内引发了批评声音。

乌克兰媒体指出,中国和印度的总人口接近30亿,都是世界前五大经济体,只有傻子才会得罪这两个国家。

乌克兰前议会议员奥利尼克也表示,波多利亚克的言论严重不当,他天真地认为全世界都应该围绕着乌克兰的国际利益打转。

事实上,中国不是任何势力的附庸,不会对乌方的侮辱性言论视而不见。

乌克兰官员之前对欧洲多国和非洲发表不当言论,引发了争议,欧洲受美国影响暂时不计较,但中国不会容忍乌克兰的无礼行为。

西方国家原计划在G20峰会期间对俄罗斯发动攻击,并施压各国将谴责俄罗斯的内容写入联合宣言。

联合宣言最终未谴责俄罗斯,呼吁避免使用武力来寻求领土。

这表明西方国家已经无法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随意对其他国家施压。

消息3:统一已经不远了,官方重磅发声!争取早日实现“坐着高铁跨台海”

在最新版的防务报告书中,台湾当局继续鼓动两岸对抗,却明显忽略了自身实力的不足。

这些绿营政客已经习惯了以"精神美国人"自居,却忘了他们只是困守小岛上的井底之蛙。

大陆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反应,即对症下药,帮助民进党这批政客解决他们的"认知障碍"。

岛内防务官员鼓吹"区域联防",那么很好,解放军就要在西太平洋展示自己的实力,向全世界展示谁有能力和本事与民进党当局玩这出"区域联防"。

解放军海军最近接连展开了大规模远洋训练,其中包括山东舰率舰艇编队前往西太平洋水域,进行今年以来的第二次训练。

根据台媒的统计,解放军于12日出动了20艘舰船绕台,9月13日又至少出动了35架次军机逼近台岛。

14日,又有68架次解放军军机大举出海,其中40架次进入所谓的"台西南及东南空域",这刷新了今年的记录。

这些数字仅仅是岛内"侦测"到的,考虑到两岸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实际的军舰和军机数量可能更多。

大陆出动山东舰编队并不是以台岛为目标,因为如果大陆真的要动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已经在东南沿海部署的"东风"导弹足以覆盖台湾。

根据卫星数据分析,中国大陆已在东南方向上部署了一批数量可观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这是给岛内的"台独"分子准备的大礼。

而解放军的航母战略部署则是为了威慑美国。

山东舰的训练地点位于台岛东南方向,面向的是美军在西太平洋部署的关键军事枢纽——关岛基地。

今年早些时候,中俄舰艇组成联合编队巡航白令海,指向的是美国在阿留申群岛的谢米亚空军基地。

这支舰艇编队虽然没有航母,但是11艘舰船齐全,一旦进入作战状态,中国只需将辽宁舰、山东舰或福建舰中的任意一艘航母投入其中,即可形成作战力量。

从关岛到阿留申,中国的航母编队可以直捣美国,这是中国解放军海军推动的区域拒止战略,以防止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封锁线"。

岛内的绿营政客一心想当美国人,但是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他们永远迈不过去的坎。

最近,日本试图通过派驻一名在职武官到台北的所谓"办事处"来正式化日台关系。

解放军对此立即做出了反应,先是派出8艘军舰通过宫古海峡,随后山东舰航母编队又出现在宫古岛附近海域,给日本自卫队"开了个大眼"。

除了用实力向岛内政客传递信息之外,大陆也没有忘记软硬两手抓,继续推动两岸的沟通交流和统一准备工作。

本周,国务院正式下发支持福建设立"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文件,支持台胞在福建定居落户,给予身份上的便利,支持福建促进全域融合发展。

同时,国家发改委在一次发布会上提出了福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有能力实现闽台两地高速通道的建设。

这些举措明确表明大陆正在主动规划,为两岸未来的合作和统一铺平道路。

此外,国台办新任发言人陈斌华的出现也具有重要意义。

陈斌华是福建人,熟悉两岸老百姓的"乡音",在厦门大学和北京大学深造过。

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专注于两岸事务,亲眼见证了过去三十年间两岸关系的变化。

陈斌华的任命代表着大陆和台岛之间进行诚恳沟通的意愿,也展示了大陆突破民进党政客舆论屏障的决心,要用台湾人民熟悉的声音和语言来打一场"人民战争"。

消息4:中美将迎来大结局?截止17日,解放军黄海倾泻实弹,是时候出手了

在黄海举行大规模军演前,解放军选择在同片海域进行实弹演习,这是美国首次十年来在该地区举行军演。

这场中美之间的黄海博弈将局势推至高潮,可能带来四种结果之一,其中包括大结局。

尽管许多声音警告中美冲突升级的后果,但这并未阻止美国操弄地缘政治的错误行为,也无法阻止由此引发的危机逐渐升级。

近日,中美之间在黄海的博弈进一步升温。

美国海军以参加韩国活动的名义派出“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编队前往朝鲜半岛海域。

一般情况下,外国军队为避免引起争议,通常会避免选择黄海作为军演区域,因为中国是黄海沿岸的最大国家。然而,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在黄海举行军演。

黄海军演计划于9月15日至29日举行,美国派出以准航母“美国”号为首的两栖戒备群,加拿大派出“温哥华”号护卫舰,韩国也投入了自己的兵力。

从“美国”号的前一次南海军演可以看出,这场演习的目的很可能是针对中国。

此前,“美国”号在南海与日本和澳大利亚进行了联合军演,据日本《共同社》称,这场演习旨在“针对中国”。

因此,可以猜测,“美国”号刚结束南海军演后,火急火燎地前去韩国附近海域,可能是为了延续对中国的军事威慑。

对于美加韩的这场针对中国的黄海军演,中国已做出了反应。

根据中国海事局网站的消息,大连海事局发布了航行警告,规定在9月10日16时至17日16时期间,禁止进入渤海海峡黄海北部执行军事任务。

尽管此次军事任务没有明确针对性,但我们可以猜测,这或许是中国对美加韩黄海军演的回应。

目前,美方尚未对中方的回应做出反应。

我们可以推测未来黄海局势的发展,最终可能有四种结果。

第一种是在中方的外交和军事压力下,美方灰溜溜地退出。

在不到最后时刻,美方做出这样的举动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会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种结果是军演按计划进行,解放军和中国海警全程跟踪警戒,或发出技术性警告。

在双方心照不宣的情况下,避免问题升级。

第三种结果是双方发生小规模对峙,导致军演草草收场。

对双方来说,这可能是能够接受的结果,美国保住了面子,中国也成功赶走了家门口的挑衅者。

第四种结果是这场黄海军演成为中美矛盾全面升级的导火索。

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小,因为美国不会与中国在黄海发生冲突。

从军事角度来看,黄海岸边可能部署着大批导弹;从舆论角度来看,这毕竟是在中国的家门口。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美国都不会占到便宜。

美国显然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依然执意进行军演,这表明他们的执念很深,需要中国采取更坚定的行动才能唤醒他们。

最终,中美之间的黄海博弈将决定局势的发展,而这对于地区稳定和国际关系的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消息5:这个国家举行大选,最紧张的却是印度,新德里担心中国又要回来了

上周日,马尔代夫总统大选结果出炉,但由于现任总统萨利赫和竞争对手穆伊祖的得票率都未超过一半,大选只能进入“加时赛”,进行第二轮角逐,时间定在本月月底。

印度此时却成为最紧张的一方,因为担心如果萨利赫无法连任,新上任的总统可能会清退印度在马尔代夫的驻军,从而削弱印度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意味着印度的外交战略可能会失败。

然而,印度的担心并不能改变大选的走向。

第一轮选举结果显示,萨利赫的得票率为39.05%,而穆伊祖的得票率为46.06%,领先优势为7个百分点。

穆伊祖赢得第二轮选举、拿下马尔代夫总统大位的可能性很大。

印度之所以担心萨利赫连任失利,是因为他们担心穆伊祖上台后会限制印度在马尔代夫的影响力扩张。

事实上,穆伊祖曾向支持者承诺,如果当选总统,他会清退印度在马尔代夫的军事存在。

在之前的马尔代夫国内动乱中,印度派遣了一支军队进行维稳,尽管动乱解决后印度撤走了大部分兵力,但保留了一小部分军事人员和侦察机。

对于重视国家主权的穆伊祖来说,这种驻军是对马尔代夫主权的侵犯,他一直想把印度军队驱逐出境。

抵制印度并不是印度担心穆伊祖上位的主要原因,关键是穆伊祖所在的政党进步大会联盟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很好。

前任总统亚明来自这个政党,在亚明执政期间,马尔代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邀请了许多中国企业到马尔代夫投资,中马两国关系达到了“黄金期”。

亚明后来被现任总统萨利赫击败后,马尔代夫调整了对华战略,转投印度,这让印度感到开心。

现在,印度又面临不利局面,担心穆伊祖当选后,马尔代夫将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无论马尔代夫的新总统是谁,中国始终致力于发展中马关系,这一初心不会改变。中国也不会干涉马尔代夫的外交事务。

因此,无论大选的结果如何,中国与马尔代夫的关系将继续深化。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章只在头条发布,其他平台的文章均为仿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俄罗斯   马尔代夫   乌克兰   台岛   萨利   中美   朝鲜   印度   美国   航母   中国   解放军   两岸   总统   担心   原因   消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