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主席的妻子,15岁入党,如今依然健在,但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文|冯律讲法

文章由冯律讲法头条首发


一个骑着叮铃作响的自行车的老女士,整天笑眯眯的,可谁能想到她曾是新中国的“第一夫人”?

这位女士名叫韩芝俊,是我国第二任领导人华国锋的妻子,但她的人生故事却是远远不被这个标签所局限。

在抗日中成长

韩芝俊出生在山西五台县的一个小山村中。

在她的童年里,玩伴们大都来自这个贫困的地方,闭塞的大山似乎也压在每一户人家的生计上,让人讨不到生活。很多人只好背井离乡,举家离开故土。

但是,韩家并没有离开,他们在这里固守着过着清贫的日子。

小韩芝俊但是不觉得什么,她生性活泼好动,是村里有名的“皮猴子”,舞刀弄枪的,没有一点别人家女孩子的矜持文静。

尽管平静,这样的日子依然平稳度过。但是,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脚步步步紧逼,很快,便迫近了韩芝俊的家乡。

这一年,韩芝俊六岁。

在她懵懵懂懂的记忆里,这段时间里,有很多从来没见过的全副武装的大人入驻了这个向来去多归少的村子。

过了一阵,连自己的父亲也加入了这些人的队伍中——原来,由于这个小村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很多抗击日军侵略的民间组织和八路军纷纷进驻了这里。

韩芝俊的父亲母亲也在此列,怀着赤诚的御敌复国的爱国主义信仰,他们双双加入了抵抗组织——韩芝俊的父亲成立了当地的游击队并担任了队长,而母亲则积极地向共产党靠拢。

在这样一个全员都在准备着的村子里,耳濡目染之下,韩芝俊又是天生胆大,很快也加入了抵抗侵略的队伍。

她年纪小,组织上也不可能允许她加入正面战争,但是韩芝俊还是争取加入了从事敌后辅助工作的儿童团,并在七岁时成为了儿童团团长。

彼时,对日作战还处于敌强我弱的局面,由此,灵活机动的战术是抵抗组织的选择。由此,对敌方布防情报的了解就变得格外重要。

而这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则是由儿童团负责——孩子们年幼,体型小,又是自小在这里长大,对地形很熟悉,可以很好地胜任这样的工作。

韩芝俊在进入儿童团后,积极地投入了传递情报的工作中。

在工作中,韩芝俊翻山越岭,重峦叠嶂,迷雾朦胧。条件虽然艰苦,但是韩芝俊依然在其中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她看到因为自己的情报而打赢的胜仗和逃跑的鬼子,这一切都令她雀跃。

同时,在工作中,韩芝俊在与八路军、游击队的交流中,她进一步被共产主义信仰所折服——党员们为百姓战斗的身影也令她感动。

这也进一步让韩芝俊坚定了向共产主义靠拢的信仰。在奋斗和血泪中,韩芝俊和乡人们一道挺过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后,韩芝俊进入了晋中一中继续学习。

同时,韩芝俊也实现了她追求先进的心愿——在校期间,她在15岁就成为了全校第一个共产党员。

命运般的相遇

还像小时候一般,韩芝俊活泼开朗、阳光热情,在上学时很积极地加入到班级工作中去。她天生又有一副好嗓子,文体工作办得风生水起。

虽然在学校里,但是韩芝俊依然密切关注着局势——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解放战争随即打响,新中国成立即是在这样百废待兴的背景之下。

在切身观察中,韩芝俊认识到知识普及的重要性。

于是,在她毕业进入当地宣传部门工作后,韩芝俊便始终将弘扬普及文化的大众文艺作为自己的使命,创作了《王贵和李香香》《兄妹开荒》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

在工作中,韩芝俊不仅在幕后创作,同时她亲自上阵——和一般女演员比,韩芝俊长相英气,声音有质感,她常扮男角;再加上她自编自演,对剧本理解很深,很受观众欢迎,一时间竟成了剧团的特色之一。

她第一次与华国锋相遇,也正是在舞台上。

华国锋第一次看见韩芝俊,韩芝俊正在台上表演新编的曲子——她男扮女装,本来就英气的面庞更显俊朗,一把好嗓子引得观众连连叫好。

华国锋一时看入了迷,不禁和同行者赞道:“这个男孩子英气十足,长得也是好得很。”——直到陪同人员解释,他才知道这个英气小生竟是位姑娘,一时竟也是愣了。

倒也是巧,华国锋的一边坐的就是当地宣传书记,也恰好是韩芝俊的舅舅。

韩舅舅心里就有了谋算——华国锋到任后的工作风格,他看在眼里。

华国锋是个踏实诚恳的好人,不妨介绍两个人认识,只是一点令他有些犹豫,两个人年龄差得有点多——韩芝俊这一年年方十八,而华国锋已是二十八岁,相差了整整十岁。

这让他有些举棋不定。

但是令韩舅舅没想到的是,两人经他牵线搭桥认识之后,竟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两个人从儿时相似的童年革命经历谈到戏曲文学,竟丝毫感受不到十岁年龄差带来的隔阂,一个月,韩芝俊和华国锋就携手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伟大的奋斗与爱情

婚后,夫妇两恩爱非常,这一段纯粹的革命爱情令两人都愉悦非常。

尽管爱情令人沉醉,但是两个人都没有放下自己的革命信念。华国锋事务繁重,两人成婚两个月后他就被调到湖南省进行工作。

对于韩芝俊这个地道山西姑娘来说,湖南天高路远,气候也不一样,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随华国锋前去湖南。

在湖南,两个人都面临了困难——华国锋在工作上遭遇了困难,水土不服的韩芝俊又发现了自己怀了孕。

最脆弱的时候,孕反严重的韩芝俊不仅没有怪丈夫没有在自己身边,反而精心地照顾每次调研回来疲惫不堪的华国锋。

就这样,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一句情意满满的“小韩”、夜灯下夫妻二人对坐,这构成了韩芝俊与华国锋夫妇新婚燕尔的生活。

温馨的爱意在每一天平凡的生活中流淌,不知不觉之间,两个人在湖南呆了二十年。

生下孩子之后,韩芝俊也加入了华国锋的工作中。

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只坐在办公室,华国锋的工作在基层,和百姓同呼吸同劳作,经常和老百姓们一起劳动。

韩芝俊也随丈夫一起融入到百姓中,来自山西大山间的她学会了插秧种田。她不仅下地种田,还极快地融入了当地妇女,一道工作一道歌唱,极大地帮助了华国锋的工作。

每当有人问起韩芝俊从舞台下来做农活委不委屈,她回答得大大咧咧:“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女儿,有什么农活是我干不了的呢?”

两个人相互扶持着,度过了风风雨雨。

在朴素中相守

1971年,华国锋调回中央,自此在北京定居下来。

此时,他和韩芝俊已是育有了两儿两女,在韩芝俊的悉心关照之下,都聪明懂事。国家给他们分配了住所,一家人安定下来后,一如在湖南时一样低调勤俭,丝毫不摆架子。

华国锋已是国级干部,但从来不借自己的权势麻烦别人,连请主厨为自己特别开火做菜也没有过。一家人最常吃的蔬菜都是在自家小菜园里种出来的。

华国锋一家的勤俭朴素是出了名的,也因此广受人敬重。

随着儿女们相继长大离巢,华国锋夫妻也不改他们的本色。韩芝俊在中华妇联工作的时候,她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1980年,两人退休之后,更是深入简出。就是在生活中,两人也不愿给随员添麻烦。

每天早上,韩芝俊都会在七点准时叫起华国锋,两个人一起用早饭——因为华国锋有糖尿病,他每天要吃的主食量被韩芝俊严格控制,早上5钱,中午1两3,晚上1两。

这样平淡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08年华国锋去世,在两人奋斗过的地方安葬了华老后,从此韩芝俊更加深入浅出。

除去一些纪念华国锋的活动,韩芝俊很少参加公开活动,但她依然坚持着一个一如既往的习惯——她每个月都会支持晋绥老区的慈善事业,为老区的烈士家属和失学儿童们捐款,支持他们完成学业。

至今,韩芝俊已是九十多岁的高龄,她依然生活在曾和丈夫一起厮守的小院里,每天和警卫员随和地打声招呼,对方也亲厚地唤一声“韩姨”,过着最平常的日子——如果不说,谁会知道她是主席的妻子呢?

后记

这样一位女士的生活还在平静地延展——韩芝俊在艰苦中相伴,在平凡中的坚守,一生低调,一生朴素。

在她身上,老一代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熠熠生辉——一生为人民,一生为群众。衷心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福寿永安!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抗日战争   儿童团   岁入   铁粉   讲法   农活   英气   老区   山西   湖南   勤俭   舅舅   朴素   情报   视野   公众   妻子   丈夫   主席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