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排名前10的华语电影:两部被禁,两部遭剪,这一路都不容易



近年来的中国电影,让人感觉像是一个正值中年的男子,虽然还是有爆款和优质电影出现,但千禧年前的那种放不羁已不复存在。

无论是稳重而沉闷的主旋律,又或者豪华阵容的历史大剧,这几年的绝大部分的电影,看起来像是用模板制造出来的工厂产品。

拍的好看吗?当然好看。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少了点「百花齐放」的味道,许多题材和主题都在重复着轰炸着观众的眼球,于是,我决定带大家重新回温一下——

「 华语电影的TOP10 」

这份榜单是根据豆瓣TOP250进行筛选排名的,有2部电影遭禁2部遭到了删减——

一路磕磕绊绊真不容易啊!


—10—

《让子弹飞》

姜文 NO.62 | 豆瓣评分8.8分


我觉得,姜文的《让子弹飞》尽管获得了空前的赞誉,但它仍然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

我从未遇见过一部如《让子弹飞》这般深刻、细腻且充满哲学隐喻的作品。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宛如一部穿越时间的文献,充满了与现代社会相互呼应的暗示。

某种程度上,它是电影,是宣言书。所以这些年经常看到,喊着让《让子弹飞》申遗。


电影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背后藏有深意。当汤师爷决意守住那乾隆年间的藤条,它是汤师爷对旧时代、旧制度、甚至是旧世界观的一种坚守。

这种坚守,既有守旧者的固执,也暗藏着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戒备和恐惧。被砍掉的藤条仿佛是那些对旧制度、旧观念的挑战者发出的挑衅,一场文化、观念的冲突即将来临。

当张麻子咆哮“皇帝死了,没人能让你们跪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统治者的宣告,更是对一个时代、一种制度、一种信仰的终结。可人们的反应,还是留恋于那个已逝的时代。

他们仍然活在那已死去的"皇帝"所束缚里。

这如同现代社会中,即使面对科技、文化的快速进步,仍有大量的人留恋于过去,固守着那些已被时代所淘汰的东西。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封建社会的故事,它更是一个关于人性、权力、和人们如何被历史和文化所影响的故事。张麻子可能是个英雄,但他也是个权力者。他用枪逼迫人们站起来,这是不是也说明了,权力背后依旧是暴力。

过去和现在,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而我们,作为观众,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也像鹅城的人们一样,被某种深层次的文化或历史观念所束缚,而不自知?

我们是否也需要一个"张麻子"来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和尊严,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而不是等着别人给予?最后,那句“外面的子弹还在飞”真的是个深刻的提醒。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尽管已经进步,但仍然有很多不公不义。我们每个人,都是那飞翔的子弹的目标。而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勇气面对它,还是选择躲避?没有人知道——

窗外的子弹也还在飞。

-09-

《饮食男女》(被删减)

李安NO.60 | 豆瓣评分9.1


李安,早在1994年就已经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完整的中国社会伦理图。想象一下,一个时代的所有标签、所有的道德锁链,都在这部《饮食男女》被他巧妙地打破,然后再重组。



老朱,一个独自一人撑起家中四面墙的老人,与三位饱受现代社会之痛的女儿。

有意思的是,尽管老朱的职业是厨师,一个需要细腻味觉的工作,但他却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失去了味觉,仿佛命运在跟他玩弄的恶作剧。

这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味觉的丧失,

代表着他对生活的感知正在迅速消逝。

再看看那个似乎总是充满青春活力的锦荣。

她以三女之友、邻家女孩的身份频繁闯入老朱家,让老朱仿佛找回了与年轻世代的联系。

在女儿们心中,锦荣不过是个跟她们一样的年轻女子,然而在老朱的眼中,她成为了他晚年的救赎,成为了他逐渐沉淀的生活中的一道亮光。

但,事情的发展出乎众人预料。老朱与锦荣竟然结为连理!更离奇的是,老朱的味觉恢复了。难道是爱情的魔力,还是生活给予的第二次机会?

即使27年过去了,这种与年轻女子的不寻常关系依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各种平台上的删减,仿佛想要抹去这段非主流的恋情,但真实的情感是不可能被抹去的,不是吗?


-08-

《大闹天宫》

万籁鸣 / 唐澄 NO.51 | 豆瓣评分9.4分

半个世纪前的动画,《大闹天宫》,成为了中国动画的不朽传奇。有些人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称之为“一部过于被拔高的作品”,但试问,哪部动画能如此成功地反映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



中国电影这些年,我见证了太多所谓的“高水平”动画涌现,但坦白说,多数不过是技术的堆砌,情感的空缺。而《大闹天宫》不同。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更是因为它成功地将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和创新的艺术手法相结合。想象一下,那个特殊的年代,没有如今高超的CGI技术,没有无穷无尽的资金支持,万氏兄弟却用他们的热血和才华创造出了这部卓越之作。



张光宇的精湛造型设计,令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一个代代传颂的象征。而上译的经典配音,则为这位猴王注入了灵魂,使他活灵活现地跳出了屏幕。再看看当时的制作条件,美影厂、枪兵悍将,甚至那时的体制优化。

当今的观众可能难以理解,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如何能有如此雄心勃勃的创作?

但最为核心的,是万氏兄弟对孙悟空形象的再创作,他们成功地将这一古老的神话形象转化为中华民族的代表,展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毅力。

所以,当这部《大闹天宫》被现今的观众拿出来批判时,我只想说:“孩子,你们或许真的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我们,但《大闹天宫》的传奇,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07-

《我不是药神》

文牧野 No.44 | 豆瓣评分9.0


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那些影史票房的数据往往只是一时的热门,而真正的经典是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的。而《我不是药神》,毫无疑问,是那些极少数的作品之一。

“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当这句台词被吐露出来,似乎整个社会的脉搏都因此震颤。冷峻的数字背后,隐藏的是无数饱受病痛折磨、愿意为了生命而奋不顾身的平凡人的真实写照。

生活,不就是一部实时播放的电影吗?

那些台词,它们不只是演员的对白,更是无数普通人内心深处的呐喊。难道人们真的需要等到面临死亡的边缘,才开始珍惜生命和追求生活的权利吗?

“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简单的一句,但针对的却是每一个人的未来。谁能预测呢?

所以《我不是药神》并不只是又一部电影,它更是一场对人性、对生活、对道德的探讨。

自《我不是药神》后,中国电影走出了那令人昏昏欲睡的IP+流量的老套,开始朝着更深入人心的方向前进。现如今回看,那些所谓的“流行电影”在《我不是药神》面前就好像小时代的流量小说,显得轻飘飘,如过眼云烟。

真正的伟大,并不是由票房来决定的,而是由作品能否引起社会的深度反思来决定的。

如果《我不是药神》是这个标准的代表。

那么,我敢说,中国电影进入的一个全新、又充满挑战的伟大时代,就是它开启的。



-06-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刘镇伟 周星驰 NO.43 | 豆瓣9.0

98万人评分,内地2次重映,「被过度解读」的经典。这是《大话西游》的荣耀时刻。

但是在诞生之初是个叛逆少年,不被时代所理解,甚至被视为“文化垃圾”。想象一下,那时的周星驰可能在暗角里摸摸鼻子,踢踢石头,心想:“这部电影我真的拍错了吗?”

但这就是艺术。今天的垃圾,也许就是明天的巅峰,这部电影就像那些被家长逐出家门的不良少年,最后却在异乡成名,荣耀归来。

1994年,香港影评人的那份“优越”仿佛让《大话西游》的命运已经注定。

但谁又曾想,多年后,它将在大陆被喷成文化现象,成为了一代青春的记忆。

到了2000年,星爷自己都没弄明白。

他在给好友的书中作序的时候曾写道:

「我原来也奇怪《大话西游》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成本相应的票房。看了同学们的文章我明白了,它确实太前卫了。刘镇伟他们就是这么不管我的死活。这次有劳大陆的高级FANS,帮我挽回了一点面子。」

-05-

《鬼子来了》

姜文 NO.41 | 豆瓣9.3分


姜文有些时候,他让我想起古时的反骨仔,胸中有火,但遇上时代的墙,把火藏在心中。

想象一下,在制片国都未放行的电影,被导演带到国际的最高殿堂——戛纳。

这种勇气,放在历史上,与张狂的王侯将相并无两致。可结果呢?导演因此“休假”了几年,影片被封存,冻成历史中的化石。

时代啊,总有些事是你难以理解的。


姜文这部作品里藏了太多话,而大部分是不能直白说的。这不禁让我想起那些历史上,深藏不露但又充满智慧的隐士。

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就是:表面上看似不合时宜,实际上却深谙时代之痛。像鲁迅一样,他并不直接指责外部,但他对自己民族的锐利观察与嘲讽,更深地映射出了真正的国家问题。我们又怎能说这不是真正的爱国情怀?

姜文的这部影片,不只是对过去的侵略者进行揭露,而是对所有的中国人抛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当恶人肆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面对恶行,单纯的善良是不足够的。“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是虚构的玩笑。屠杀挂甲台却是血淋淋的事实。

面对暴行和恶人,我们不能始终报以善良。

-04-

活着

张艺谋 NO.28 | 豆瓣评分9.3分

在电影的世界里,说到那些能让时间停滞的作品,张艺谋的《活着》必然榜上有名。它不只是一部电影,它是历史,是情感,是每一个中国人家族长河中的一个缩影。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带我们进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舞台背后的悲欢离合,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则描绘了纯真年代的朦胧与成长。

与它们相比,张艺谋的《活着》无疑更为深沉,它涵盖了中国一个时代的巨变,展现了人们在大潮中的生存状态。人们欢笑、哭泣、挣扎、坚持,尽管生活是那么的残酷——

但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活着。

而当我们讨论这三部电影的“海拔”时,这实际上是对它们艺术高度的一种象征性的赞誉。

在高度上,《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某些方面显得“矮”了一点,但那是因为它与《活着》和《霸王别姬》表达的情感尺度不同。

前者更像是个人的回忆,而后两者则是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度反思。然而,谁能说哪部作品更为优越呢?每一部都在其领域中达到了极致。

我们可以说,《活着》与《霸王别姬》如天上的双星,相互辉映,争辉斗艳。

而那微小的“毫米之差”,也许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情感投射,一种对那个特定时代、特定情境下的深深怀念,谁排第1都无所谓。

-03-

《无间道》

刘伟强No.20 | 豆瓣9.2

九七回归之际,大陆像是独孤求败般展示着她的拳脚。那无与伦比的市场与实力,令无数香港电影人都心动了,纷纷北上求发展。

然而,这般的北上移动,也随之引发了一阵“香港电影的夕阳”之风。但,2002年的《无间道》像是那个时代的老将,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我们还在,且永远在。”



这部电影的发布,虽与《英雄》和《哈利波特2》碰了个正着,但它最终摘得了票房冠军,甚至打破了当时的票房纪录。而让这部电影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那部电梯里的三位影帝——那是中国影坛的三颗璀璨之星,同框,同景,令人叹为观止。

那些天之骄子,凭着一部电影,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演技,与他们过去那些“闹剧”彻底决裂。他们没有沾沾自喜,没有过多的煽情,更没有刻意地撕心裂肺——

他们只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我们。


《无间道》,不再是为少年拍的电影,而是为那些在成人世界深陷其中的人们。

那种刀光剑影的斗智斗勇,背后却是对成人世界真实的解读。这部电影,没有故意营造的泪点,没有夸张的救赎,没有显而易见的道歉

因为在真实的成人世界里,一切都那么的纯粹,清晰,无需多余的修饰。


-02-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刘镇伟 NO.17 | 豆瓣9.2分

《月光宝盒》的续篇,《大话西游》的最终章,有如一部黑色幽默的悲剧。早年,星爷那种搞笑的表演能让我们咯咯笑个不停,那些年轻时的我们,也曾深陷紫霞与孙悟空的浪漫故事,陶醉于他们的每一眼、每一笑。

但是,长大后再看这部电影,

笑容渐淡,留下的只是苦涩。

为何成年后的笑声被现实所取代?因为大人的世界比你想象得更复杂。你认为自己已经摸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实不过是站在人生的转角,窥视一小片风景而已。

那些年的我们,总梦想着如柏拉图般的精神恋爱,然而,真正的人生常常要你在成长与爱情间做选择。能够双全的,可遇而不可求,他们是时代的偶像,也是我们羡慕的对象。

再说到今日的女性,曾是青春洋溢的少女,如今身边的那个大肚便便,每晚都在打着鼾的男人,是爱的代价,还是生活的责任?每当夜深人静,那种矛盾的情感在心底蠢蠢欲动,那一点点的忍耐,或许是对于家的牵绊,或许是对曾经的誓言的坚守。

然而,青春如白驹过隙,短暂而璀璨。那些曾经的憧憬与热情,或许在成长的路上逐渐淡化,但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曾经的自己。


-01-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一部不需要你猜测、不需要你探究、甚至不需要你解释的影片——

它就那样,巍峨而伟大。


当陈凯歌为之创作时,他不仅仅面对了民族的焦虑,更是在向世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化和骄傲。在一个人们纷纷追求物质的时代,他冲破了物质的束缚,尝试找寻灵魂的回响。


《黄土地》的尖锐呼喊,就是陈凯歌的警醒,不再是无休止的苟且,而是要生活出自己的价值。他的作品中,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是他对文化的挚爱与钦佩。

陈凯歌用诗歌般的方式表达情感,这使得他的作品更为深沉和富有哲理。你若不能懂诗,那么你很可能错过了他电影中的最核心的情感。



然而,《霸王别姬》的杰出,却也像是一把双刃剑。它直白、真实、而又刺眼。

公映版的删减,更像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这不是一个开始,而是一个结束。

陈凯歌为此献上了自己全部的才华,创造了那位被世人传颂的程蝶衣,但这部作品同时也成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他的肩上。


它是华语电影的骄傲,

却也成为了陈凯歌未来的障碍。



它耗尽了陈凯歌一生的才华,

塑造了这样的一个程蝶衣。

不过,因为《霸王别姬》的存在,无论陈凯歌拍了怎样的烂片,我都不会去指责他,

不疯魔不成佛,一生又能几经蝶衣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华语   历史   电影   霸王别姬   味觉   豆瓣   大话西游   中国电影   子弹   票房   这不   评分   情感   作品   时代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