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中国官网上放“辫子男”,大V:用清末造型歧视中国人

近日,一则关于苹果公司中国官网上出现“辫子男”形象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热议。这一事件不仅牵涉到导购形象、审美定义权和种族歧视等问题,还引发了对于跨文化传播中刻板印象和霸权意识的讨论。

据报道,苹果公司在其中国官网上发布了一张手表导购照片,照片中的模特被戏称为“辫子男”,外貌特征包括清末时期的造型和面部痣。这一形象引起了一些消费者的不满,认为其具有侮辱性和种族歧视的意味。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一事件并非只是纯粹的审美问题。审美定义权是一个个体的主观感受,各国、各地区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存在着不同的审美标准。然而,当一个跨国公司如苹果将特定形象作为产品宣传的一部分,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公众对于其创作意图和影响力的讨论。

针对这一事件,苹果公司迅速做出回应,并表示没有任何种族歧视的意图。他们解释称,该形象是为了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与手表产品的配对效果,并非有意侮辱或歧视中国人。

然而,事件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辫子曾经是剥夺华人自由的象征之一。在清朝时期,辫子男是中国人受到外来权力强加的标志,导致了广泛的民族羞辱和痛苦。因此,将这一形象作为宣传手段,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一些人的敏感神经。

这个事件背后还涉及到跨文化传播中刻板印象和霸权意识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各国文化,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以避免误解和冲突。否则,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

苹果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影响力。因此,它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推广产品和宣传形象时更加审慎,避免侮辱和歧视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

这个事件的争议也提醒我们,审美定义权不应该被少数人或少数文化团体垄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尊重并接纳不同的审美观念,不将某一特定标准强加给其他国家或地区。

最后,我们应该利用这个事件来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讨论,加强对于种族歧视和刻板印象的教育和宣传。只有通过增加文化交流和理解,我们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社会环境。

总之,苹果官网上“辫子男”事件引发的争议揭示了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全球企业,苹果公司应当更加谨慎地处理其产品形象,并倾听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声音。同时,我们也应该以此为契机,推动社会更加公正、包容和平等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苹果公司   辫子   中国   苹果   种族歧视   清末   霸权   不可避免   意图   定义   印象   造型   中国人   形象   民族   事件   文化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