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潜伏32年,金龙鱼伪装国货大肆收割百姓,一年狂揽2575亿!

前言

大家应该都曾在电视上看到金龙鱼的那个广告,它以“1:1:1调和油”而闻名。这个广告曾经让许多国人相信金龙鱼就是一种好油。

从广告中的名字和金灿灿的大龙鱼照片来看,按照常识来说,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一家正宗的国货品牌。

尤其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消费者对于国货品牌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也为金龙鱼的崛起快速铺平了道路。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被国人视为自豪的国货品牌,实际上是一家马来西亚企业的产品!这个事实隐藏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这家马来西亚企业在国内市场悄然存在了整整32年之久,并且一直以国企的假冒身份快速赚取着百姓的钱财。仅仅在2022年,它就在中国的收入达到了高达2575亿元的惊人数字。

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本不应该存在的外资品牌,是如何假冒成国产老品牌,在中国市场连续32年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并疯狂地收割利润的呢?这背后隐藏的秘密无疑令人震惊。

“事件的真相又是如何?文章有点长,请您耐心看到最后!”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马来鱼”的逆天操作

1991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金龙鱼油的第一瓶小包装悄然进入中国市场,这标志着一家马来西亚企业正式进入中国。当时,中国的食用油主要是散装销售,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

金龙鱼的小包装产品在当时可谓少见,这次创新迅速提高了金龙鱼的知名度,改变了中国人的用油习惯,也为中国食用油市场开辟了新的篇章。

金龙鱼的创始人是马来西亚籍华人郭鹤年。上世纪70年代,郭鹤年看准商机,决定将业务扩展到中国。

于是,他在1974年在香港创立了嘉里集团,并一直等待进军中国市场的机会。1980年代末,郭鹤年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机遇,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于1991年将金龙鱼引入中国。

次年,金龙鱼在深圳设立了第一座工厂,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之后,金龙鱼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生产和销售网络。截至2019年,金龙鱼已经在中国35个城市拥有110多家工厂,并覆盖2839个县市的销售网络。

金龙鱼非常善于营销,不仅投放大量的电视和报纸广告,还邀请了众多知名艺人作为代言人,迅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其中,“金龙鱼1:1:1调和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广告口号,深入人心。很多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认识金龙鱼的。

俗话说得好,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金龙鱼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迅速抢占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的40%份额。

对于金龙鱼的名字和包装设计也非常讲究。在中国文化中,龙具有非凡的意义,易于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金作为颜色则暗示着财富,而鱼则象征着在中国市场的适应能力。通过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金龙鱼成功地打出了“国货”的旗帜,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此外,金龙鱼的包装设计以大片中国红为主色调,产品定价相对较低,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喜好。

金龙鱼还利用节日期间向企业推销礼品油,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灵活的营销手段,这条外来“鱼”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广泛认可。

尽管最初并非本土品牌,但如今金龙鱼已经与亿万中国消费者的生活紧密相连。它已成为在中国扎根多年的“马来鱼”,与中国市场结下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提高,作为外资背景的金龙鱼面临来自本土品牌的挑战。

金龙鱼的发展史

1988年,丰益国际在广东珠海成立了第一家合资食用油厂,开始生产金龙鱼食用油。凭借着产品的优质以及中国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金龙鱼迅速占据了制高点。

仅用了两年的时间,金龙鱼就跃升至中国市场的第一大品牌,老牌食用油品牌在竞争中无力与其抗衡。

金龙鱼最初的年产量只有最多三千吨,然而十二年后,年产量已经增长到100万吨,这样的增长速度实在令人惊叹。

随着21世纪初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龙鱼及时推出了1:1:1调和油,与消费升级的趋势相符,销量迅速增长。

为了开拓北方市场,金龙鱼又推出了以花生油为主的新品牌“胡姬花”,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2006年,金龙鱼的母公司丰益国际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自2009年开始,金龙鱼便积极寻求在国内上市,以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通过业务重组,金龙鱼于2020年以益海嘉里食品的名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市值排名第三的上市公司,被业内誉为“油中的茅台”。

然而,与在中国市场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金龙鱼也在质量控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国每年约消费4200万吨食用油,但自给率不到三分之一,因此需要大量进口。

2004年的“大豆风波”后,包括金龙鱼在内的外资企业抢占了中国市场。作为日常消费必需品。

金龙鱼理应对消费者负起高度的责任,然而在盲目追求利润的过程中,金龙鱼在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上存在隐瞒和欺骗行为。

这种以牺牲中国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呼声要“抵制金龙鱼”也随之迅速兴起。

信任崩塌,丑闻频出

2015年,温州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制假售假金龙鱼食用油案件。在这起案件中,有5000箱假冒的金龙鱼食用油,其重量超过2吨,这些假冒产品已经准备好了瓶盖和标签,随时可以流入市场。

这些假冒品每箱售价仅为120元,而真品的价格却为210元。幸好警方及时破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起案件充分暴露了金龙鱼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漏洞,为非法商家制造假冒品提供了机会。

五年之后,金龙鱼再次陷入了转基因食品的争议中。2020年11月,中国海关拒绝了金龙鱼旗下哈萨克斯坦子公司的600多吨未标明转基因成分的初榨菜籽油和大豆油入境。

虽然这已经不是金龙鱼第一次卷入转基因风波,但该公司一直拒绝公布其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比例。这表明金龙鱼存在长期遮遮掩掩、不公开透明的问题。

同年,金龙鱼与家乐氏的合资公司因从泰国进口的27000多盒家乐氏谷物早餐中发现黄曲霉毒素超标,遭到了严厉的处罚。

检测结果显示,这些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高达31.9μg/kg,远超国家限量标准的20μg/kg。长期食用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这再次揭示了金龙鱼在进口环节监管不力的问题。

来自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金龙鱼大米类产品的投诉数量达到了数百条。消费者反映他们购买的金龙鱼大米发霉变质、存在异味,食用后出现肠胃问题。

一些消费者质疑,金龙鱼产品虽然包装精美,但实际效果平平,价格不符合其质量。这些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严重损害了金龙鱼的品牌形象。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金龙鱼深耕转基因产业链的运营模式受到了质疑。作为行业的佼佼者,其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结语

金龙鱼作为一个外资企业以国货的名义在中国市场发展了32年之久,其成功也与其产品的优质和营销手段的巧妙运用密不可分。

然而,亦不可忽视的是,金龙鱼在质量控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曾经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假售假、转基因食品等。这些问题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对金龙鱼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面对日益重视食品安全的中国消费者,金龙鱼作为外资企业面临着来自本土品牌的挑战。在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金龙鱼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透明度和社会责任,以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当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选购具备良好质量信誉的产品,不因盲目追求品牌而忽略了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

只有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更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促进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您还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请您点个关注点个赞,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国货   马来   马来西亚   转基因   食用油   中国市场   外资企业   中国   中国消费者   消费者   百姓   食品   品牌   责任   广告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